第四卷 計算機通過局域網通信(2 / 3)

(1)目的站不存在(A=0,C=0);

(2)目的站存在,但沒有收到此數據(A=1,C=0);

(3)目的站存在且收到了該數據(A=1,C=1)。

以上講述的是單環上數據的傳輸原理,對於FDDI來講,數據在主環和備用環上分別進行這樣的傳輸。

環路的管理相當複雜,比如第一個令牌如何產生,令牌丟失或出現多個令牌怎麼辦?依照什麼樣的規則向站點發送令牌?等等,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有關資料。

二、FDDI的物理連接

FDDI的物理連接如圖4-19所示。所有入網站點連接成雙閉合環,這兩個環,一個叫主環,一個叫備用環。數據在主環和備用環上以相反的方向流動。

入網站點可以分為三類:單加接站SAS,雙加接站DAS和集中器。

雙加接站和集中器加接在兩個環上,所以一台計算機要想作為雙加接站入網,其上必須安裝兩套光收發器,並占用兩個輸入/輸出端口(如圖4-20所示)。單加接站通過集中器連接到主環上。一個集中器可以連接多個單加接站。單加接站由於隻掛接到一個環上,因此隻需安裝一個光收發器。采用集中器方式,可以保證任何單加接站在掉電或故障時,不會影響FDDI的運行。這種特性對於頻繁開關電源的PC機或類似設備連接到FDDI環上時特別有用。

三、FDDI的容錯特性

FDDI的雙環機製使FDDI具有極強的容錯特性。當雙環中有一個環出現故障,如光纖斷裂,可由另一個環的光纖線路處理正常的信息傳輸。如果雙環上的一個站點出現故障或某處電纜斷裂,雙環將自動閉合成一個單環。圖4-21(a)中站3出現了故障,環路將在站2和站4處自動閉合成一個單環,網上信息的傳輸將不受影響。故障排除後,FDDI係統又將傳輸線路恢複為雙環狀態。圖4-21(b)中是站3和站4之間的線纜出現故障時FDDI的處理方式。站3和站4將分別自動完成閉合,形成單環傳輸方式。隨著FDDI環的不斷增大,雙環同時出現故障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大。當雙環有兩處以上的故障時,整個FDDI雙環將在出現故障的兩邊同時自動閉合,從而形成互不相通的多個閉合的單環,每個單環間的站點仍能正常進行數據傳輸。如圖4-21(c)所示,環路上出現兩處故障(站2和站3之間以及站5和站6之間)。FDDI的差錯恢複機製將使環路在站2和站3及站5和站6之間自動閉合形成兩個單環,其中,站1、站2和站6形成一個單環,站3、站4和站5之間形成一個單環。不同單環之間的通信受到了阻礙,但同一單環內站點之間的通信仍可進行。

第五章 局域網操作係統Netware

一、網絡操作係統

有了局域網的各種硬件(網卡、連接電纜等),一個局域網就可以連接起來了。但這樣的網絡還是什麼事情也做不成,因為聯網的最終目的是共享網絡中的各種資源,隻是在物理上連接起來的網是達不到這個目的的。就如我們買來一台計算機還必須要安裝操作係統(DOS,Windows等)一樣,一個網絡要想真正運行起來也離不開網絡操作係統。

網絡操作係統駐留在服務器(及工作站)並提供完成計算機係統的連接及建立網絡操作環境的功能。網絡操作係統為網絡提供的功能主要包括文件和記錄的管理,安全性提供,打印機等外設的共享,進程通信等。網絡操作係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網絡的性能。

網絡操作係統可以分為以下幾個要素:

·服務器操作係統(操作係統內核);

·服務器應用程序;

·工作站連接軟件。

這些要素合起來組成局域網的網絡操作係統,它們之間的關係如圖4-22所示。

服務器操作係統(安裝在服務器之上,也稱為服務器內核)是網絡操作係統的核心,它提供了維護最基本的網絡操作所需要的核心功能,如文件係統管理、內存管理、進程調度等。

服務器應用程序是服務器為用戶共享資源提供的各類服務軟件,如文件共享服務、打印機共享服務、數據庫服務,等等。各類網絡操作係統能夠提供的網絡服務不盡相同,但發展趨勢是所能提供的服務種類越來越多。網絡服務種類的多寡是目前衡量一個網絡操作係統性能強弱的一個重要因素。

通信軟件實現通信協議,主要是實現傳輸層及會話層協議,在服務器和工作站之間建立起聯係,從而使通信雙方能夠進行數據收發。

工作站的連接軟件(網絡操作係統的外殼程序)與工作站的單機操作係統(DOS,Windows,UNIX或Macintosh,OS/2)一起駐留在用戶的工作站裏。執行應用程序時,用戶發出的每一條命令都發送給重定向軟件,該軟件的功能是判斷每一條命令是網絡命令還是單機命令。如果是單機命令(比如DOS的DIR命令),則將它傳遞給單機操作係統,在本地執行完命令後,操作結束。如果用戶發出的命令是網絡命令,重定向程序將它交給通信軟件,經由網卡及通信介質傳送到服務器;同時,重定向程序還負責對從通信軟件接收來的服務器信息進行解釋,送交工作站用戶。

目前流行的網絡操作係統一般都支持多種工作站操作平台(工作站操作係統),特別是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Netware,在這方麵完成得尤為出色。

市麵上流行的局域網絡操作係統有以下幾種:Netware,Windows NT,LAN Manager,Unix等,其中尤以Netware所占市場份額為最大,下麵給大家介紹這種網絡操作係統。

二、網絡操作係統實例Netware

美國Novell公司的局域網操作係統Netware是目前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局域網操作係統產品。Novell公司1981年提出了文件服務器的概念,1983年開始推出它的第一個正式局域網操作係統產品Netware68。目前在局域網上運行Netware的版本有多種,但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幾種:AdvancedNetware 286 V2.15、SFT Netware 286 V2.15、Netware 386V3.12及Netware 386 V4.1等。

其中最先進的當屬Netware V4.1,但應用最普遍的還是Netware V3.12。因此本書中我們將以Netware V3.12作為介紹Netware的依據。

Netware的功能與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高性能多任務。Netware是一個多任務並發操作係統,即支持同時有多個進程在服務器中進行操作。

(2)網絡結構靈活。Netware支持多種流行的網絡接口卡,支持各種拓撲結構。即在Netware網絡中,多種局域網(傳統以太網、快速以太網,令牌環網,FDDI等)可以並存,組成一個大規模網。

(3)開放性環境。Netware支持多種類型的計算機,支持幾乎所有流行的用戶平台,如DOS、Unix、Windows、Macin-tosh、OS/2等。

(4)提供完備的係統容錯。局域網絡環境中,服務器處於至關重要的地位,服務器故障將造成全網工作的停頓。一個好的網絡操作係統應該能夠提供盡量完備的容錯措施,在故障發生的情況下仍能維持網絡的正常運行。Netware在這方麵一直做得很棒,後麵將給大家介紹它的做法。

(5)完善的安全保密措施。網絡環境中數據的安全保密一直是困擾網絡專家和廣大用戶的一個重大問題。一個好的網絡操作係統應該提供足夠安全的數據保護措施,使用戶不用擔心自己的數據會被無關人員察看、拷貝甚至修改,同時還應該使合法用戶沒有不方便之感。Netware所采取的安全保護措施在網絡操作係統中極具代表性,其後也將給大家作一些介紹。

圖4-23是典型的Netware網絡連接圖,從中可以看出,各類局域網、各類工作站平台在Netware的管理下和平相處。

三、Netware的文件係統結構

Netware要求一個局域網中至少有文件服務器。文件服務器對網絡文件的訪問進行集中、高效地管理。各類共享程序(文件)存儲在文件服務器的硬盤上,所有用戶都可以到服務器硬盤上進行訪問。那麼,文件在服務器硬盤上是如何組織的呢?本節將要說明這個問題。

我們大家都知道,DOS的目錄結構主要由磁盤驅動器、目錄、子目錄及文件所構成,如圖4-24所示。

例如,一個文件的路徑可表示為:

C:\Moffice\WORD\DATA\TEST.DOC

↑ ↑↑↑↑

硬盤目錄 子目錄子目錄 文件

與此類似,Netware的目錄結構主要由文件服務器、卷、目錄、子目錄及文件所構成,如圖4-25所示。

其中,文件服務器指存放共享數據及運行網絡操作係統的計算機,通常都配有大容量的硬盤。一個網絡至少有一個文件服務器。卷是文件服務器中硬盤空間的基本單位,我們可以將一個硬盤劃分成多個卷(一個卷也可以跨兩個硬盤而存在),一個文件服務器下最多可以有64個卷,但無論如何第一個卷的名稱一定是SYS。

例如,一個網絡文件的路徑描述為: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Netware網絡路徑名中服務器與卷名稱之間用的是正斜杠'/',而卷與目錄及目錄與子目錄之間的分隔符是反斜杠'\'。這在服務器硬盤上是如何組織的呢?本節要說明這個問題。

與我們所熟悉的DOS、Windows類似,Netware也采用目錄樹結構組織文件。圖4-25是一個典型的Netware文件的目錄結構圖。

每個文件服務器都必須有一個唯一的名稱,在安裝Neware時由用戶指定,本例中的文件服務器名字是FS1。服務器的硬盤被劃分成若幹個卷(一個硬盤可以劃分成幾個卷,一個卷也可以跨越若幹個硬盤)。每個文件服務器至少有一個叫做SYS的卷,稱為係統卷。係統卷是係統建立起來時自動建立的,並在SYS卷中自動創建四個目錄:

(1)SYSTEM目錄。此目錄中包括了Netware網絡操作係統、驅動程序與服務器實用程序。這個目錄隻能由網絡管理員使用,其它用戶無權過問;

(2)MAIL目錄。MAIL目錄包括為每個用戶建立的一個單獨的子目錄。MAIL目錄中的文件也隻能由網絡管理員操作;

(3)LOGIN目錄。包括用戶在網上注冊時所使用的幾個基本Netware實用程序。

(4)PUBLIL目錄。用戶可以把一些公開的程序放至該目錄下。

這四個目錄除PUBLIL目錄外,用戶不可在其餘三個目錄下再建立新子目錄或增加新的文件。

除了係統自動創建的SYS卷和這四個目錄外,用戶可以根據需要再創建新的卷和新的目錄。本例中用戶又創建了一個Vol卷並在Vol卷下創建了若幹目錄。

四、Netware的安全保密機製

網絡的開放性和保密性是一對矛盾的集合體。一方麵網絡開放性要求用戶能方便地訪問共享資源(文件、程序等)。另一方麵,有些文件不希望一些用戶去訪問。比如學生成績單就不希望學生能夠改動,又比如校級決策性文件一般教師和學生就不應看到。也就是說,既要保證文件不被非法用戶訪問到,又要保證合法用戶能夠方便地訪問到,這就是安全保密機製要解決的問題。

Netware提供了四級安全保密機製:

(1)注冊安全性;

(2)用戶信任者權限;

(3)目錄權限屏蔽;

(4)目錄與文件屬性。

(一)注冊安全性

一個用戶要想入網,首先向網絡管理員提出申請,管理員為他分配一個用戶網,同時給他分配一個口令,用戶才可以使用這個用戶名及正確的口令注冊入網。不知道正確用戶名和口令的非法用戶將不得入網。

另外,網絡管理員還可以對某個用戶設置多種用戶帳戶限製。Netware的用戶帳戶限製主要有以下幾種:

(1)帳戶不允許。如果某個用戶的帳戶被設為不允許,即帳戶不允許項設為Yes,則該用戶就不能成為網絡的合法用戶。

(2)帳戶有無截止日期。一般情況下用戶的帳戶無截止日期,如果想限定某個用戶隻能使用到某個日期,那麼可以將用戶的帳戶設為有截止日期,在設定的日期過後,該用戶將自動變為無效。

(3)用戶入網時間限製。Netware還允許管理員為用戶設定具體的入網時間,時間單位為半小時,用戶隻能在設定的時間內入網。

(4)用戶注冊工作站限製。一般情況下,Netware的用戶可以在網中的任何一台工作站上用自己的用戶名和口令入網。但出於網絡管理與安全保密的需要,可以通過工作站限製規定用戶隻能從哪個工作站上才能入網。

(二)用戶信任者權限

用戶信任者權限用來控製用戶對目錄和文件的訪問。對某一目錄或文件具有某種訪問權限的用戶就叫該目錄或文件的信任者,相應的所具有的這些權限就叫信任者權限。簡單說來,用戶信任者權限指某個用戶對某個目錄或文件擁有哪些操作權力。

Netware3.12定義了8種權限(見表4-1)。

Netware規定,如果用戶擁有對某一目錄的某些權限,則同時對該目錄下的子目錄也擁有同樣的權限。比如用戶A在USERS目錄中獲得讀和寫的權限,那麼他在USERS目錄下的WANG子目錄同樣具有讀和寫的權力。

網絡管理員還可以使用繼承權限屏蔽的方法限製用戶對子目錄擁有的權限。繼承權限屏蔽的默認狀態是全部八個權限,即允許子目錄繼承父目錄的所有權限,也可以通過減少一些權限而使子目錄繼承不到這些權限。

例如,用戶A在目錄APPL中擁有讀(R)和文件查尋(F)及寫(W),修改(M)權限,在目錄APPL中建一個子目錄DATA,網絡管理員通過繼承權限屏蔽允許用戶A在子目錄DATA中繼承所有的權限,那麼用戶A在子目錄DA-TA中仍將擁有(R)、(F)、(W)及(M)權限。

如果用戶A對目錄APPL擁有讀(R)、寫(W)、修改(M)及文件查尋(F)權限,APPL下的子目錄DAAT的繼承權限屏蔽為R、F和建立(C),則用戶A對子目錄DATA隻能擁有(R)和(F)兩種權限,即取二者的交集。

(三)目錄與文件屬性

屬性是Netware用來保護目錄和文件的最後一道防線,用來控製用戶最終是否可以對目錄或文件進行刪除、修改、共享等操作。

常用的Netware目錄和文件屬性如表4-2、表4-3所示。

屬性的保護級別高於信任者權限,如果某個用戶擁有對某個目錄或文件的寫權力,而這個目錄或文件的屬性為隻讀,那麼用戶對這個目錄或文件不能執行寫操作。

五、Netware係統容錯技術

文件服務器是Netware網絡中的核心設備,它以集中方式管理網中的共享資源。如果文件服務器發生故障,將會造成網中數據的丟失,甚至造成網絡癱瘓。防止網中數據的丟失有兩種辦法,一是定期對服務器硬盤上的數據進行備份,二是采取積極的防範措施,做到在網絡故障的情況下數據仍能保持完整。第二種措施就是我們說的係統容錯(System Fail-ure Tolerance,SFT)。Netware的係統容錯技術在當前局域網中非常典型,它包括了三級容錯。

(一) Netware的第一級係統容錯

Netware的第一級容錯是針對硬盤表麵的,防止硬盤表麵的磁粉因長期讀寫而受損。其措施主要是采用了雙重目錄和文件分配表,磁盤熱修複及寫後讀驗證。

1.雙重目錄和文件分配表

磁盤上的目錄表和文件分配表上存放著磁盤上所有文件的起始存放位置和文件大小等信息。這兩個表的損壞將會造成磁盤上的文件部分甚至全部的存放混亂。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Netware在服務器硬盤的不同區域保存著兩份同樣的目錄和文件分配表。一旦一份發生故障,Netware將自動轉向複製表,從複製表中查找有關信息。Netware的雙重目錄和文件分配表是係統自動生成的,不需要用戶的介入。

2.熱修複和寫後讀驗證

硬盤是以"塊"為單位進行讀寫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硬盤表麵的磁粉有可能損壞而造成存儲數據錯誤。為了防止這類現象發生,Netware采用了熱修複及寫後讀驗證技術。

Netware將服務器硬盤的20%自動作為壞塊修複區(術語稱熱修複區),用來備用,作為存放硬盤中的壞塊信息。Net-ware對寫入硬盤的數據采取寫後讀驗證技術,即一個數據寫入硬盤後,立即又從硬盤中讀到內存,與內存中的原始數據進行比較。如果二者相等,說明硬盤完好,內存中保留的數據可以釋放;如果二者不相等,說明存儲該數據的硬盤區域有損壞。Netware自動將有缺陷的硬盤塊地址寫入修複區中,並啟動熱修複功能,將保存在內存中的數據寫入修複區中,把壞塊地址記錄下來防止以後再使用。這一過程如圖4-27所示。熱修複及寫後讀驗證過程是Netware係統自動進行的,不需用戶的介入。

(二)Netware的第二級容錯

Netware的第二級係統容錯是針對硬盤或硬盤通道故障而設計的,包括磁盤鏡像與磁盤雙工。

1.磁盤鏡像

磁盤鏡像是在文件服務器的硬盤通道上掛接兩個硬盤,一個叫原盤,一個叫鏡像盤。Netware自動將原盤上的所有數據(卷、目錄、文件)複製到鏡像盤上。當文件服務器寫原盤時,同時也向鏡像盤寫。這兩個盤上的數據就像一個實體和它在鏡子裏的像一樣分毫不差,因此稱為磁盤鏡像。如果原盤發生故障,文件服務器能從鏡像盤上得到相同的數據。文件服務器對兩個硬盤均進行一級容錯(雙重表、寫後讀驗證、熱修複)。磁盤鏡像的結構如圖4-28所示。

2.磁盤雙工

磁盤鏡像隻能解決因盤體故障而造成的數據丟失,但如果硬盤通道出了故障,因為鏡像盤是連接在同一個通道上的,磁盤鏡像將無能為力。硬盤雙工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硬盤是將兩個硬盤子係統互為鏡像。硬盤子係統包括硬盤控製器、控製器電源、主機與硬盤的連接電纜以及盤體。硬盤雙工在一個硬盤子係統出現故障時,服務器還能使用另一個硬盤上的數據。磁盤雙工的結構如圖4-29所示。

(三)Netware的第三級係統容錯

Netware的第三級係統容錯是在提供一、二級容錯的基礎上,提供文件服務器鏡像功能。

文件服務器鏡像如圖4-30所示。主服務器與從服務器是配置完全相同的兩台計算機。每台服務器除了按常規加插網卡外,還需插入一塊Norell鏡像服務器接口NMSL(NovellMirror Server link)卡,然後用光纜將兩塊NMSL卡連接起來。

主服務器是當前正在為工作站提供網絡服務的服務器,是工作站看到的文件服務器。Netware自動將主服務器的內

存和硬盤中的數據複製到從服務器。當主服務器發生故障時,從服務器成為網中的主服務器,使網絡不受影響地正常工作。當故障排除後,兩台服務器重新同步。

我們可以看出,Netware的容錯能力是依靠增加硬件而實現的(實際上這也是容錯技術通常采用的作法,當然也有通過增加軟件代價而實現的)。這三級係統容錯技術,一級比一級容錯能力強,同時也一級比一級的花費高。具體實現時,也不是容錯能力越高這個網絡性能就越好,而是要根據具體的應用及經濟條件決定。一般的辦公自動化應用采用一級容錯就足夠了,一些對可靠性要求比較高的應用,比如電子貨幣交換可能需要二級容錯,隻有極少數對可靠性要求極高的場合才會用到三級容錯技術。

第六章 計算機通過廣域網通信

上一章介紹了計算機如何通過局域網進行通信。一般用戶的計算機隻要購買一塊網卡,有某一種連接電纜,再加上一些附加小部件(端接器、收發器等)就可以互連成局域網了。最後從某個經銷商那裏購買一套網絡操作係統,那麼這些連網的計算機就可以互通有無了。通過局域網進行通信,實現起來比較簡單,也不需太大的投資。但局域網的連網範圍受到其自身的製約,超過幾十千米的用戶要想進行通信,局域網是無能為力的。

遠程計算機之間的通信隻有依靠廣域網才能實現。廣域網由於覆蓋範圍極大,因而決定了它要采用比局域網複雜得多的實現技術。廣域網的技術複雜性和昂貴的設備決定了廣域網隻能以公用網的形態出現(當然也有某個行業建立起來的專用網,但對絕大多數的普通用戶來講,專用網顯得過於遙遠,麵對的總是公共網)。所謂公用網,一般指由國家郵電部門或其它專門的通信公司建立的通信網,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但在使用之前必須向該公共通信網的管理者進行申請,並向網絡的管理者交納費用。從我國的情況看,目前提供計算機通信服務的公用網有兩類:電話網和公共數據網,均由郵電部擁有並管理。

第七章 計算機通過電話網通信

一、公用電話網簡介

電話,對於現代社會的人來講,變得就像若幹年前的紙和筆一樣必不可少,而且隨處可見。除了極其偏僻的山村之外,沒有使用過電話的人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對於一個國家來講,公用電話係統是一個現代化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部分。電話係統起初是為傳送話音而設計的,而現在,它除了繼續為傳輸聲音而提供信道外,也為計算機之間的通信提供大量的服務。

1876年,當貝爾生產了第一部實用電話時,許多人認為世界上再沒有比它更新奇的了。從那以後,國家有了電信局,電話以人們想象不出的發展速度滲透到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目前全世界的電話機數目早已經超過了7億多部。這樣多的電話是如何有條不紊地進行通信的呢?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進行分級管理。以我國的公用電話網為例。我國的電話網絡分為5級,上麵4級是長途電話網絡。最低一級是市話電話網。(如圖5-1所示)4級長途中心從上到下分別是:

(1)一級中心,又稱為大區中心或省間中心;

(2)二級中心,又稱為省中心;

(3)三級中心,又稱為地區中心或縣級中心;

(4)四級中心,又稱為縣中心。

每一個上級中心都按輻射狀與若幹個下級交換中心連成星型網。在四級中心以下則是市話交換局,直接與其管轄範

圍內的電話用戶相連。因此,屬於同一個市話局內的兩個電話通信,隻需要通過本市話局的轉接。但在複雜情況下,兩個電話用戶之間可能要經過多個不同級別的交換局的多次轉接。如果你要進行通話的電話與你自己的電話不在一個局裏。而在同一個城市,比如你的電話是62211295,屬於62局,被叫電話號碼是64221233,屬於64局,但這兩個電話都在北京。則通信過程是:你的呼叫先發到62局,62局的交換機檢查被叫號碼,發現被叫號碼不在本局內,但也不是長途,就把你的呼叫連接到42局上,42局的交換機再將這一呼叫連

接到你所呼叫的電話線上,這樣62211295的用戶通過62局、42局,就與64221233的電戶建立起連接,隨後就可以通話了。其建立通路過程如圖5-2(a)所示。這種呼叫稱為本地交換互叫。如果主叫電話和被叫電話屬於同一個交換局,其呼叫建立過程要簡單一些。如圖5-2(b)所示,這種呼叫稱為本地呼叫。長途呼叫相對複雜些。通常長途呼叫先從本地交換局連接到一個專門的叫作長途電話點的交換局上。長途電話點再連到長途電話網上,依據撥叫號碼的具體情況,經過若幹級長途交換局,最終進入撥叫號碼所在的市局進入被叫電話。比如,如果在北京的62211295用戶想撥打上海的23561256用戶。用呼撥號碼(021) 23561256,呼叫到達本地交換局後,得知是一個長途呼叫,本地局就將這一呼叫發送到長途電信局的交換機,長途中心交換機根據區號,發送到上海的長途電話點的交換機上,再到達被叫號碼的本地局,最終到達被叫用戶,如圖5-3所示。如果國際長途或者是農村之間的呼叫則更複雜一些。

市話局內的通信線路叫用戶線,用戶線采用最廉價的雙絞線,其上直接傳輸話音信號。用戶線采用二線製,即發送信號和接收信號在同一對線上進行傳輸。用戶線的通信距離約為1~10km,在電話機較稠密的城市,用戶到市話局的距離比較短;而在電話機分布較稀疏的農村,用戶到市話局的距離可能更長一些。

長途幹線最初采用銅線,同樣傳輸模擬信號。隨著電話的日益普及以及長途通信量特別是國際長途通信量的不斷增加,傳輸模擬信號的銅纜長途幹線就遠遠不夠了。目前長途幹線正逐步更新為傳輸數字信號的信號係統,幹線傳輸介質也逐步由光纜、微波所替代。目前我國長途線路的數字化比例已達到90%,今後的長途線路將全部采用數字傳輸。

由於大量的用戶線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還將保持為現在使用的模擬傳輸方式,因此在今後很長時間內,電話係統將是一個模、數混合傳輸係統,如圖5-4所示。

模擬話音利用數字話路進行傳輸都是采用我們在第二章提過的脈碼調製PCM體製。PCM最初就是為了解決電話局之間中繼線的不夠用,而使一條數字線路可以傳輸多路電話。

根據PCM體製,一個話路的模擬信號(頻率為300~3400Hz)經模數變換後,變成每秒8000個脈衝信號,每個脈衝信號用8位二進製表示,這樣一路話音的數字信號傳輸速率為(8×8000)=64k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