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行動計劃主要包括:采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對西部資源生態環境進行一次新的綜合調查和曆史演變數據的整合,為西部大開發戰略提供科學依據;以現有西部22個野外工作站為基礎,完善西部環境和生態監測網絡,選擇若幹典型區域,建立環境整治和生態農業示範區;以青海鹽湖資源開發、西部石油天然氣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為重點,組織關鍵適用技術以協同攻關,建立若幹太陽能發電、太陽能空調、太陽能供熱、風光互補電站、地熱利用等示範工程,並適時做區域性推廣。
為了切實配合西部開發戰略,中國科學院將在以下6個方麵推進這項人才培養計劃:①加大對"西部之光"的投入,經費從每年300萬元增加到500萬元;②"西部之光"計劃必須以國家目標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與中國科學院圍繞西部開發而部署的各類科技活動緊密結合;③加強對"西部之光"的考核和評估,對好的階段性成果給予後續支持;④積極引導全院各研究所投身到西部開發工作中去,鼓勵和促進東西部研究所之間交流,對東部地區研究所的青年科技人員到西部短期工作予以支持;⑤中科院研究所將更多地為西部地區培養高層次人才,資助在職博士生的數量將增加;⑥爭取包括中央部門在內的各界協作,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努力建設一支宏大的紮根西部的科技隊伍。
為實施這一計劃,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作出工作部署:
一是成立以副院長陳宜瑜為組長、有關局領導參加的西部行動計劃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協調實施。二是統一組織涉及多學科交叉、與國家西部開發計劃相銜接的重大項目,從知識創新工程計劃中撥出2.5億元予以投入,同時積極從國家和地方爭取相應的經費支持。三是製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向西部傾斜。四是加強與國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聯係和合作,努力使中國科學院西部行動計劃與國家和各省市計劃相銜接。
迄今為止,中國科學院在西部地區共設有26個研究所(台、園)、22個野外工作站,工作人員6000多人,其中許多單位還是五六十年代根據國家西部地區生態環境整治、資源開發、經濟建設的需要而設立的。此外,中國科學院還在知識創新工程中啟動了西北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基地和西南生物資源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基地。
據了解,"西部之光"是中國科學院西部總體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知識創新工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項人才培養計劃實施4年來共立項81個,資助優秀青年攻讀博士學位40人(主要麵向新疆地區),中科院共投入1178萬元,地方政府匹配經費近300萬元。"西部之光"計劃的實施引起了積極反響,從首批資助的16個團隊看,已取得一批階段性成果,如壯州沙漠所劉誌民團隊在世界屋脊種出了大西瓜;西北高原生物所張懷剛團隊培育的高原小麥新品種已經推廣2.3萬多畝;新疆生態與地理所陳亞寧團隊創造的水力排沙法大顯神威,使新疆頭屯河危險水庫起死回生等。通過"西部之光"計劃,已形成了81個課題組,共聚集了560餘人,科研團隊的平均年齡為35歲,一批年紀輕、起點高並直接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科研團隊正在西部地區形成。
"西部之光"計劃的六大措施如下:
(1)運用高新技術手段,開展西部國土資源與生態環境現狀調查,結合曆史數據整編,建立綜合數據平台,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具體實施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2)以現有野外工作站為基礎,完善西部環境和生態監測網絡,選擇若幹典型區域,建立環境整治和生態農業示範區;
(3)以青海鹽湖資源開發、西部石油天然氣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為重點,組織關鍵適用技術的協同攻關,開展以太陽能、風能、熱能等新型能源開發、示範和推廣;
(4)圍繞西部豐富的生物資源,加強戰略性生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結合現代科學手段,有效開發和利用生物資源,同時對生態受損區域進行恢複和重建,保障西部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5)加快西部地區各研究所吸引、穩定優秀青年人才和創新隊伍建設工作的步伐;
(6)進一步發揮學部在國家西部大開發宏觀決策中的谘詢作用。
3.教育部:製定西部教育發展規劃
2000年初,教育部推出10項措施以加快西部教育的發展和改革。
這些措施包括加大國家扶持力度,加快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發展,在過去兩年中央財政已撥付出16億元支持西部地區義務教育的基礎上,2000年再撥付8億元;在全國開展"對口扶貧支教工程",支援西部中小學,這項工程周期為2~3年,將在東部每個發達省市選擇100所左右條件較好的學校,對口支援西部每個省區貧困地區100所左右學校;重點建設西部地區遠程教育體係,實現西部地區教育跨越式發展,加快實施"西部教育科研網擴展工程",特別是大規模建設CERNET省級網,為西部地區所有的高校、主要的中專和中小學以及少數民族地區重點扶持的學校聯網創造條件,逐步構成西部遠程教育的網絡體係,實施"西部高校校園網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推進西部高校校園網的建設、完善和升級,實施"部分中小學網絡示範工程",使西部中小學能夠利用遠程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質量;繼續實施"21世紀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計劃"、實施"百萬中小學校長培訓計劃",教育部設立了第一個遠程教育扶貧項目"明天女教師培訓計劃",擬培訓西部1000名鄉、鎮中小學教師,以提高西部地區中小學教師、校長素質;加強西部高等學校建設力度,促進高等教育的相對均衡發展;辦好內地西藏班、內地高等學校少數民族預科班和新疆班;采取切實措施,鼓勵、吸引高層次人才在西部創業;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的綜合優勢和研究力量的作用,加大對西部大開發的智力支持力度。組織全國高等學校專家、學者研究製定在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創辦高新技術產業等方麵支持西部大開發的規劃和措施;推動西部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幹部的交流,加快西部地區的教育改革;把西部教育擺在"十五"教育規劃的重要位置。
為支持西部地區學校發展遠程教育,教育部2000年已經撥出8000萬元專項基金,支持西部地區啟動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明天女教師培訓計劃"目前已完成第一批50名學員的培訓,使受訓教師了解現代信息技能並掌握計算機的基本使用技能;興辦內地西藏班、新疆班取得較大的成果,其中已建立內地西藏班150多個,有5800名畢業生返藏參加當地建設;1996年至1999年,利用"春暉計劃"等措施已組織了在美、法、德、日等國家的我國留學人員優秀人才200餘人次參加西部大開發。
4.國家人事部:製定西部人才資源開發計劃
長期以來,人力資源匱乏一直是製約西部發展的症結之一,據調查,目前西部地區人才總量明顯不足:一方麵,人才嚴重短缺,另一方麵,現有隊伍也不穩定。西部地區每萬名勞動者中有中專以上學曆及初級以上職稱的僅92人,還不到東部地區的10%。
可以看出,現在開發西部最根本的是人才,不解決西部地區的人才資源問題,開發西部地區是有很大障礙的。為此,人事部已決定東部沿海地區科技人才可以通過技術入股、承包經營等多種形式參與西部建設,並將實行"戶口不遷、身份保留、來去自由"的新政策。此外,人事部正在研究擬定的"西部人才資源開發計劃",將作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紮紮實實為改善西部地區的人才結構做5件實事:
第一,加強西部開發中急需的少數民族技術骨幹的培訓。將籌措資金擴大"特培"省區。
第二,組織海外留學人員圍繞西部開發進行考察,提出建議,洽談項目。
第三,2000年將組織4期西部地區的人事幹部專門組團出國考察學習。
第四,結合西部實際,研究製定人才智力引進政策,引導東部沿海地區科技人才通過技術入股,承包經營等多種形式參與西部建設,實行"戶口不遷、身份保留、來去自由。"
第五,成立由有關部門和地區領導參加的西部人才開發工作協調小組,製定西部人才資源開發的具體實施方案,並在2000年召開西部人才工作會議,全麵落實實施方案。
5.司法部:製定西部大開發法律服務計劃
長期以來,西部地區法律服務工作的開展一直較慢,西部10個省、市、自治區基層司法所和法律服務所的建所率比全國平均水平分別低13.1和15.8個百分點,全國沒有開通148專線的6個省區中西部就占4個,這與西部開發對法律服務的要求極不相稱。西部開發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法律服務。各級政府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水平需要法律服務;重點工程建設、設備材料采購需要法律服務;土地征用、搬遷安置需要法律服務;國企改革、建立現代企業製度需要法律服務;招商引資、招標投標需要法律服務。
為此,司法部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法律服務計劃,其具體措施有:
--有計劃地籌建西部省、地、縣政府律師顧問團。
--組織法學專家到西部省份舉辦培訓班,安排東西部司法行政幹部異地掛職鍛煉。
--加強對西部地區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領導,搞好各級領導幹部的學法用法工作,提高他們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監獄、勞教係統要加強監管改造工作,全力維護監所的安全穩定,重點搞好西部省份的監獄布局調整。
--基層法律服務組織要重點為西部農業發展、農村工作和農民維權以及鄉鎮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加強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的基礎建設,運用法律手段化解基層矛盾和群體糾紛,維護基層穩定。
--加快對西部地區律師、公證等中介組織的扶植,製定促進西部地區法律服務人才流動的優惠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