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西部大開發優先發展的領域(3 / 3)

3.西部主要省、市、自治區特色農業發展規劃

*雲南省:建立綠色經濟王國

麵對西部大開發的大好時機,雲南省立足自身的生物資源優勢,提出用10~20年的時間,把雲南建成綠色經濟強省。目前,這一方案已開始付諸實施。

雲南省的土地麵積僅占全國的4%,但生物物種資源卻占到全國的60%。得天獨厚的生物資源為雲南省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潛力。

雲南省計委副主任歐陽堅說:雲南省委省政府根據中央部署,結合本省的實際,提出了加大生物產業、旅遊產業的發展力度,最終實現以綠色為標誌的一係列的新興產業。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雲南省決定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恢複和重建雲南特有的生態環境,同時結合退耕還林和異地扶貧工程,把分散居住在林區的人口逐步集中到交通沿線,按計劃建設有各地特點的綠色經濟帶。楚雄州每年將按排數千萬產業調整資金,用於培育生物製藥方麵的龍頭企業。玉溪等地將加快蘆薈的區域化種植和深加工步伐。與此同時,雲南省還將在植物資源開發中實行環保一票否決製,積極鼓勵環境保護型產業的發展,堅決取締汙染嚴重的企業,加大汙染治理力度。目前,雲南省已安排發展綠色產業的配套資金,並通過稅收、財政、土地等優惠政策吸引各方資金,廣開籌資渠道,集中建設"中華生物穀"、"野生動植物資源庫"等大型綠色項目,抓住西部大開發的良好時機,加快建設綠色省的步伐。

到現在為止該省已經選出200多個項目,涉及到400億元投資資金,準備加緊向國家彙報,力爭盡可能多的項目列入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計劃。

*寧夏回族自治區:開發特色綠色食品產業

寧夏的農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布局是,要逐步形成葡萄釀酒、馬鈴薯加工、清真肉奶、水產果菜、優質大米、桑蠶等專業化產品生產基地,建成若幹技術含量高、具有規模經濟效益的龍頭企業,打出一批名優特新的知名品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轉變思路,開發"紅色產業"

伴隨著西部大開發強勁的號角,新疆鼓足氣力調整產業結構,凸顯亞洲腹心的獨特優勢,通過調整探明振興新疆的新亮點,蕃茄、紅花、枸杞、辣椒、哈密大棗、石榴等地道的新疆"土貨"由此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天山南北廣袤的大地上迅速崛起"紅色產業"潮。

新疆的優勢在資源,資源的優中之優是農業。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從改革和發展的實踐中也深深體會到,新疆不能隻盯住"一黑一白"(石油、棉花)兩大優勢,新疆大發展,西部大開發,需要新疆人思路的大調整、觀念的大轉變;加快實施以"一黑一白"為主的資源轉換戰略,使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產業優勢,迅速轉變為經濟優勢。

依據這個思路,自治區認定特色農業這個強項,清醒地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把"紅色產業"作為新疆農業騰飛的著力點,讓"紅色王牌"與"一黑一白"並駕齊驅,使一度低迷的農業亮點迭出。

為了"紅色產業"的長足發展,使農業結構趨向效益型和產業化,新疆各地千方百計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中低產田改造、北疆引水工程、伊犁河樞紐工程及天山南部一大批水利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加緊建設,已經建成的一批節水工程正在發揮巨大效益,使以水土平衡為前提的綠洲"紅色產業"在西部大開發中搶占先機,使新疆農業走向新世紀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

西部大開發把新疆的特色農業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新疆經濟騰飛提供了最為現實可靠的保證。

*青海省:發展地方特色的農牧業

在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牧業上,青海省決定充分利用冷涼氣候、天然草場和具有高原特色的動植物資源以及無汙染的高原生態環境,擴大反季節蔬菜生產規模,推進優質雜交春油菜等農產品的產業化經營,擴大中藏藥材種植和冷水魚類養殖,積極開展珍稀野生動物的馴化和人工飼養,積極發展高效畜牧業。

*陝西省:建設"蘋果之鄉"

在特色農業上,陝西將繼續加快和擴大蘋果產業,從而帶動其他特色農業的共同發展。最新的統計數字表明,靠銷售鮮果和深加工產品,陝西蘋果產業收入逾百億元,1999年從省外和海外賺回60億元,成為陝西發展最快、效益最好、影響最大的支柱產業。

目前,陝西全省蘋果種植麵積達到800多萬畝,總產達到450萬噸。隨著蘋果生產的不斷發展,與蘋果相關的產業應運而生並蓬勃發展。據陝西省農業部門統計,目前,全省已有各類果庫40多萬個,貯藏能力250萬噸;全省果品包裝廠約500家,年產紙箱、果托近10億個。

與此相關的蘋果龍頭企業也在陝西迅速崛起。目前,陝西省濃縮蘋果汁生產企業已達13家,年產果汁5萬噸。截至1999年底全省濃縮汁出口量達到4.5萬噸,創彙3466萬美元,成為全省最大的農業創彙產品。

第五章 基礎設施建設--西部經濟發展的命根子

1.滯後的基礎設施是製約西部發展的"瓶頸"

眾所周知,西部地區落後的基礎設施一直是製約西部經濟發展的"瓶頸"。長期以來,西部絕大部分地區公路、鐵路幹線很不成體係,通訊、郵政設施缺乏,供水供電設施不足,給人民生活和社會生產帶來極大的不便,也製約了經濟的發展。以公路建設為例,據交通部提供的數據,截至1998年底,西部公路總裏程僅為38萬千米,每百平方千米擁有公路0.7千米,而且等級偏低,質量較差。公路建設現狀與東部差距很大。

1999年東部地區公路建設總投資1128.8億元,占當年全國公路建設總投資2157.3億元的52.3%;西部地區公路建設總投資460.7億元,占全國的21.3%,隻相當於東部的40.8%,比東部差了30.97個百分點。如果按每百平方千米公路密度來計算,西部國土麵積540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的56%,公路總量卻隻占30%,而且93%的公路為二級標準以下公路。

我國西部的公路存在"一差兩低三不足"的問題。"一差"是指西部地區公路網的行車條件差。高級、次高級路麵較少,除少數地區和局部路段外,由於路況差、抗災能力弱,缺少必要的橋涵和防護工程等,造成路網服務水平低,行車速度慢。行路難問題在西部地區仍較為突出。目前,西部地區公路網中高級、次高級路麵裏程比重隻有29.5%,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0.3%,比東部地區低20.8%。

"兩低"是指西部地區公路技術等級低和通達水平低。到1998年底,西部地區共有高速公路1171千米,僅占公路裏程比重的0.3%,為東部地區高速公路裏程比重的1/4;二級及以上標準高等級公路2.28萬千米,占路網比重僅為6.3%,為東部地區的1/3;而四級公路和等外公路比重卻分別高達51%和26%。公路網通達深度也嚴重不足,1998年,西部地區不通公路的鄉鎮、行政村分別為452個和42530個,分別占全國總數的76%和45%。

"三不足"是指西部地區公路交通建設資金不足、自身發展能力不足和支持保障不足。資金不足是導致西部地區公路路網質量差、等級低和通達深度不足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時,西部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籌資能力不足,機製不活,技術水平落後。

公路如此,鐵路、民航的情況也相差不遠。西部地區地質條件惡劣,鐵路多在深山大川中穿行,其建設難度已經很大;而在大漠戈壁中穿行、在高原野嶺上爬行,鐵路運行中也經常發生泥石流、滑坡斷道,洪水、雪災擋路等事故。許多地方還不通鐵路、飛機,山間鈴響馬幫來仍然是一些地區的交通寫照。

交通如此,電力、通訊的狀況同樣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成為嚴重製約西部經濟發展的巨大障礙。

可以看出,西部地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是從西部特有的區情出發的,是符合西部的實際情況和長遠利益的,也是刻不容緩的頭等大事。

2.優先發展基礎設施對西部大開發的意義

西部要發展,離不開外部資金的注入,吸引外資的首要因素是良好的投資環境。隻有改善投資硬環境,提供一流的基礎設施,才能留住內部企業,並吸引越來越多的東部企業、外資企業前來投資。加強西部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硬環境,可以進一步促進東、西部之間的產業轉移,實現東西部的協調發展。

交通不便、信息不靈是西部閉塞的集中體現,這不僅使西部的經濟活動的成本上升,而且限製了各種生產要素的流動,影響了地區之間的交流。隻有通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西部的交通通訊現狀,降低西部經濟活動成本,才能為西部吸引區域外資金創造有利條件。在西部開發中各級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必須加大對西部基礎設施上的投資,采取多種措施鼓勵外資和民間集資在基礎設施的投資,形成多種力量共同建設西部基礎設施的良好態勢,才能使西部的投資環境、經濟發展等問題從根本上得以解決。

同時,優先發展基礎設施可以促使東西部的產業轉移。產業轉移,有利於實現我國東、西部在區域分工中各有側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地區分工合作的新格局;同時增強西部地區的工業實力,發展西部經濟,逐步縮小東、西部之間的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產業轉移這一必然的曆史趨勢已經成為我國實現共同富裕的理想選擇。

3.西部各省、市、自治區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為優先發展基礎設施,西部各省、市、自治區都提出了自己的規劃,並決定優先重點建設一批項目。

*重慶市:基礎設施建設全麵啟動

為了更好地發揮服務功能,重慶已經確定了107個西部大開發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總額2400多億元。據重慶市有關方麵人士介紹,該市確定西部開發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的原則是:符合國家確定的西部大開發重點領域;投資總額在1億元以上;至少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有明確的資金來源計劃。

這些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分為在建和擬開工兩部分。在建項目涵蓋了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農林水利基礎設施、高效國債項目、高新技術產業、地質災害治理等六大類,共計50個項目,投資總額達1644.44億元,"十五"計劃投資29.558億元。交通基礎設施包括國道主幹線及重要經濟幹線和貧困縣出口路兩類,共12個項目,投資總額165.75億元。城市基礎設施包括環保、供水項目、城市道路項目、軌道交通項目四大類,共16個項目,投資總額達168.02億元,"十五"計劃投資104.49億元。農林水利基礎設施包括12個項目,投資總額1291.82億元,"十五"計劃投資115.07億元。高效國債項目和地質災害治理項目投資總額分別為1.65億元和4.2億元,"十五"計劃分別投資0.67億元和4.2億元。高新技術產業擬開工項目涵蓋了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農林水利基礎設施、水庫旅遊基礎設施、高校基礎設施、高新技術基礎設施等七大類,共計57個項目,投資總額831.26億元,"十五"計劃投資455.37億元。

*四川省:交通打先鋒

四川省將交通設施建設作為先導工程,推出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資金。在1999年投資120億元建成400千米的高速公路的基礎上,2000年計劃投入120億元建設19個骨幹項目,為經濟發展打開"通道"。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益的公路建設,將為四川省迎接西部大開發架起"快車道"。四川省還計劃新建設高速公路400多千米,高速公路的迅速發展,為四川迎接西部大開發創造了便利條件,將有效推動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西部大開發外資引進鋪平道路。

成都市交通局在西部大開發中,計劃投資123億元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總計40個,其中,公路項目29個、車站項目10個、航運項目1個。

成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自1998年、1999年以來,已投資數十億元,2000年計劃投資18億元。令人關注的成灌高速公路、岷江航運整治通航將在2000年完成。繞城高速公路(西段)、公路主樞紐車站正在緊張施工。另外,還將改建鄉村道路1萬千米水泥(瀝清)路麵,讓成都村村通水泥(瀝青)路,徹底改善鄉村道路的質量。

*陝西省:加大道路建設投資力度

陝西省2000年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30億元,力爭突破800億元。2000年公路建設投資80億元,新增公路裏程1000千米。新開工的有西安漢中高速、榆靖高速、西康公路秦嶺隧道等項目;西安-武漢、西安-合肥高速公路等項目也已列入國家計劃。

*甘肅省:市政建設唱起重頭戲

甘肅省2000年的建設投資主要集中在交通、電信、城市建設、技改方麵。交通,除續建的柳溝河至古浪、白銀至蘭州高速、中川機場擴建、敦煌機場擴建等工程外,2000年又新增加了寶雞至蘭州鐵路二線、尹家莊至中川高速公路、國道古浪至永昌等工程項目。電信除1999年續建的蘭州第二電信樞紐外,2000年新增了GSM數字移動通信擴容項目。

為迎接西部大開發高潮的來臨,甘肅省蘭州市的城市煤氣、熱力管網鋪設、供水能力擴建和新建汙水廠等旨在治理城市汙染的生態環境項目已陸續開工投產,預計這類投資將達22億元,南昌路、武都路、雁漢路網等城市主次幹道改造整治工程均已立項。解放門高架橋、西柳溝立交工程、草場街立交工程等項目的建成將大大改變蘭州城市交通平麵化和出入難的問題。預計,用於市政府交通方麵的投資將達29億元。

城市建設投資將唱重頭戲。除蘭州環境綜合治理續建工程外,在2000年的預備項目上,蘭州南山公路、天水市外環路、蘭州市南北兩山基建等工程項目也正在運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道路建設,加大動作

新疆實施公路建設改造的大框架已經形成,新疆公路建設改造在2000年將有大動作:一是2000年第三季度,實現烏魯木齊至奎屯新疆第一條高速公路全線通車;二是實現喀什至阿克蘇過境公路完工交付使用;三是實現312國道星星峽至烏魯木齊公路全部改造完畢;四是尉犁至鐵幹裏克段公路全線開工;五是小草湖至托克遜高速公路以及相關道路修建於2000年7月開工。2000年還將加快推進奎屯至賽裏木湖高等級公路的前期規劃準備工作,為2001年開工創造條件,同時進行的還有和碩岔路口至庫爾勒高速公路前期準備工作。公路重點將進行國道312、314線組成的"Y"字形通道的升級改造。

在鐵路方麵,將加快鐵路延伸速度,以快速和重載為主導,形成大能力的路網骨架,完善南疆鐵路。投資38億元的精河至伊寧鐵路以及中(中國)--吉(吉爾吉斯斯坦)--烏(烏魯木齊)鐵路正在做充分的前期準備,爭取盡快開工建設。

據估算,這些重大交通項目投資數額將超過300億元。

此外,尚有一些如農業、民航、城建、信息高速公路和石化等相對小一些的項目,加起來,也有近百億元的投資額。也就是說,目前至少有700億元的投資項目已敲定。

*青海省:基礎設施建設整體出擊

青海省2000年依然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主要包括交通建設、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城鎮建設和水利建設。

在交通建設方麵,2000年公路重點建設甘青高速西寧至平安、丹拉公路日月山至格樂木、214國道玉樹至囊謙段、227國道西寧至大通段、214國道薑路嶺至清水河段、315國道湟源察漢洛及部分州(地)府至縣公路建設,采取以工代賑、以糧代賑的辦法。鐵路重點進行青藏鐵路擴能改造。

在電力上,基本完成農網建設改造和農電管理體製改革,實現青海電網區城鄉同價,獨立電網一縣內城鄉同價。

在水利設施上,重點建好黑泉水庫,開工建設中國西部扶貧世界銀行貸款青海香日德巴隆農業開發扶貧項目示範工程,搞好湟水北幹渠扶貧灌溉一期工程、石頭峽水庫及"引大濟湟"總幹渠和劉家峽水庫南北幹渠等項目的前期工作。

第六章 礦產資源--等待開發的豐富寶藏

1.前景誘人的西部地區礦產資源

來自國土資源部的最新統計數字表明,我國西部地區礦產資源潛在價值高達33.7萬億元,開發潛力巨大。

據勘查,僅西北地區的主要礦產就有煤炭、油氣、鎳、銅、鉛、鋅、金、鉀鹽等。其中煤炭的保有儲量達3009億噸,占全國總量的30%左右,主要分布在陝西、新疆和寧夏;石油儲量為5.1億噸,占全國陸上總量的近23%,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盆地、準噶爾盆地、塔裏木盆地、吐哈盆地和柴達木盆地;天然氣儲量為4354億立方米,占全國陸上總量的58%以上,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盆地和塔裏木盆地;而在甘肅省,則集中了全國近62%的鎳和57%的鉑儲量;青海省則集中了全國97%的鉀鹽儲量。

目前,西北地區有礦山企業1.3萬餘個,礦業產值413億餘元,占全國的12%。但從總體上看,西北地區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程度並不高,平均每平方千米的地勘投資不足東部地區的1/5,大多數礦產資源的產量在全國所占比重仍較低,因此,礦產業的優先開發有著絕對的必要性。

有關專家認為,在西部的大開發過程中,可根據資源賦存情況,規劃建設七大主要礦產資源開發區,包括陝甘寧盆地油氣區、陝南甘南有色金屬貴金屬區、黃河上遊幹流能源有色金屬區、柴達木盆地油氣鹽湖化工區、北疆能源有色區、東疆及河西走廊西段能源鋼鐵化工區和南疆油氣區。

2.優先發展采礦業對西部大開發的意義

西部礦產業的優先開發,不僅是西部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東部發展的供血站。從"九五"計劃開始,我國國民經濟進入了一個以重化工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時期,重化工階段是能礦資源高強度消耗階段,而我國從總體上看,又是一個資源稟賦並不富的國家,人均礦產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現有資源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保證程度較低,這樣,在未來幾十年內,經濟發展對能礦資源供給的壓力會持續增長,供需矛盾將會十分尖銳。

從礦物原料需求量與工業化程度的相關關係看,未來50~60年內,正是我國礦物原料消耗高速增長的時期。順利渡過基礎工業及相應基礎設施關,是在相當時期內保證整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重要前提。而西部地區的資源開發和全國資源節約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與中、東部相比,西部地區能、礦資源優勢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突出,從發展趨勢看,將是支持西部地區經濟和工業化的重要物質基礎。

我國目前的能礦資源在地區間的分布狀況與地區間的生產力發展狀況是錯位的。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高,有較好的投資環境,集中了大量的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但是缺乏能礦資源;廣大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但能礦資源儲量較大,尤其是西北地區有著較豐富的能礦資源,如寧夏、陝北的優質動力煤;新疆塔裏木盆地的石油和天然氣;陝西榆林地區的天然氣;甘肅的銅、鎳;陝西的鉬、鉛、鋅;青海的鉀鹽等。其中,新疆塔裏木盆地的石油、天然氣總蘊藏量分別占全國預測油氣資源總量的1/7和1/4,陝西榆林地區的天然氣田已躋身世界級大氣田的行列。根據我國目前所處的工業化階段和西部地區的能礦資源稟賦條件,加大對西部地區的資源開發和利用已是必然趨勢。但是,開發能礦資源需要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西部地區自身難以完全提供。因此,國家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以加快西部地區能礦資源的開發利用,將有利於緩解未來發展中能礦資源的供需矛盾,提高國民經濟的資源保證程度,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協調發展。

另一方麵,西部的礦產業開發可以成為全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加速器。

西部優先發展采礦業,可以促進地區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實現全國經濟合理布局。

我國礦產資源的分布特點和經濟開發的推進曆程,塑造了礦產資源偏集西部地區,生產力和經濟要素偏集於東部沿海地區的雙重格局。20世紀我國東部經濟得到了比較快的發展,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是我國21世紀最有希望率先實現經濟騰飛的地區,然而礦產資源短缺將是製約東部經濟騰飛的首位因素,這種人們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將逼迫我們對經濟區域結構、行業結構、產品結構進行係統的優化和調整。東部地區要把重點轉向培育高技術產業,將高耗能工業向中西部轉移,為經濟發展創造產業基礎條件。西部地區要加快發展步伐,必須深度開發礦產資源,延長相關產業鏈,發展精深加工,使資源優勢盡快轉變為經濟優勢,逐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為東部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可以說,21世紀是我國經濟發展向西部傾斜的世紀,這是資源優勢發展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