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美國12.7毫米巴雷特M82型狙擊步槍
係由美國雷巴特輕武器公司於1982年研製而成。它采用槍管短後坐式自動方式。擊發後,槍管美國12.7毫米巴雷特M82型狙擊步槍和槍機在機匣內同時後坐,槍機回轉開鎖與槍管解脫,在槍機繼續後坐完成抽殼、拋殼動作的同時,槍管在槍管複進簧的作用下複進到正常位置,複進簧推動槍機複進時,槍機從彈匣中推一發新彈入膛,槍機複進到位後武器成待發狀態,準備再次射擊。槍管配有槍口製退器,裝有可調式兩腳架,也可安裝在M82三腳架上,或者安裝在適合於M60機槍使用的任何腳架上。它沒有普通機械瞄具,僅配有光學瞄具座,可安裝任何一種光學瞄準鏡。采用半自動射擊方式,發射12.7毫米勃朗寧重機槍彈,射擊穩定、準確,射程遠、威力大,特別適於陸軍、警察作為狙擊或遠距離攔阻射擊,也可作為小型艦艇的自衛武器。美國陸軍和警察已采用,而且也用來裝備小型艦艇。該槍長1676毫米,全槍重14.5千克,槍管長939毫米,供彈具為11發彈匣,彈頭初速869米/秒。
(6)美國12.7毫米P50狙擊步槍
係由美國波紮(Pauza)特種武器公司的槍械機械設計師羅伯特·波紮率領研製小組在托卡列美國12.7毫米P50狙擊步槍夫步槍基礎上研製的,是當今世界上大口徑狙擊步槍之一。它裝配有伸縮式槍托和折疊式兩腳架,槍口裝有製退器,為降低後坐力增加了後坐緩衝墊,配裝了斯普林菲爾德56式4~14倍可調瞄準鏡,它發射12.7毫米勃朗寧機槍彈,能擊穿飛機機身、發動機、裝甲車輛的厚防護鋼板。據報道,在海灣戰爭中,訓練有素的狙擊手們在遠距離上用12.7毫米勃朗寧機槍彈擊毀了安裝在發射架上的飛毛腿導彈的固體燃料,擊毀了水麵上漂浮不定的水雷,減輕了對艦艇的威脅。此槍外貿前景比較樂觀,已引起世人的關注。在市場上銷售的P50槍上都配有光學瞄準鏡,沒有機械瞄準具。P50采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槍機偏移式閉鎖,進行半自動射擊,采用氣冷槍管的冷卻方式,有8條右旋膛線,5發彈匣供彈,全槍重13.5千克,全槍長1498.6毫米,槍管長735毫米。
(7)美國7.62毫米格倫德爾SRT狙擊步槍
係由美國格倫德爾有限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研製而成的。是一種新型狙擊步槍。采用傳統的美國7.62毫米格倫德爾SRT狙擊步槍旋轉後拉式槍機和9發供彈彈匣,槍托可折疊,裝有整體兩腳架和槍口製退器/消音器,采用望遠式瞄準鏡。其整體結構非常緊湊、輕便,無論在任何條件下,都能應用自如。該槍僅實施半自動射擊,發射使用7.62毫米北約槍彈,其威力和性能都比較好,特別適用於軍方或警方使用。全槍重3千克,全槍長1035毫米/760毫米(托伸/托折),槍管長508毫米。
(8)美國7.62毫米M600狙擊步槍
係由美國精密設備有限公司於80年代中期研製的。它采用傳統的旋轉後拉式槍機,有三種槍美國7.62毫米M600狙擊步槍托供選擇:木製、玻璃纖維或金屬槍托。木製槍托為握把式,帶有貼腮板;玻璃纖維槍托又輕又薄,配有這種槍托的槍都很輕,能減少全槍重量約1千克;金屬槍托為鋁合金,可采用固定或折疊式。槍口裝有複合式製退器/消焰器,以減小後坐力和槍口焰。常用瞄具是望遠式或像增強瞄準鏡,也使用激光指示器,還可換光學測距望遠式瞄準鏡。該槍發射各種類型的7.62毫米槍彈。發射中距離槍彈,射程可達500米;發射遠距離槍彈,射程可達500~1000米。由於該槍經過精心設計和加工,射擊精度非常高,是遠距離狙擊的理想武器,已在美軍中開始試用。
(9)美國12.7毫米巴雷特輕型M82A1狙擊步槍
係由美國巴雷特武器製造有限公司於80年代研製而成的,是一種發射12.7毫米勃朗寧機槍彈美國12.7毫米巴雷特輕型M82A1狙擊步槍的半自動狙擊步槍。美國打算作為狙擊和遠距離攔阻射擊武器提供給軍方和警方;也可作為遠程戰鬥機防禦武器。該槍采用較長的重型槍管、高低可調的兩腳架和提把,槍口裝有新式製退器,能減小後坐力65%,配有標準的望遠式瞄準鏡,最大有效射程可以500米調至1800米,具有很高的命中率。此外,它還裝有機械瞄具。製造廠商還推薦使用12.7毫米APE1多用途槍彈。美國海軍陸戰隊、空軍和陸軍特種部隊都已開始裝備使用。M82A1狙擊步槍自動方式采用槍管短後坐式,閉鎖方式為槍機回轉式,全槍重12.9千克,全槍長1448毫米,槍管長737毫米,供彈具為10發可拆卸彈匣,彈頭初速853米/秒。
(10)前蘇聯7.62毫米德拉戈諾夫(SVD)半自動狙擊步槍
係由前蘇聯槍械設計師卡拉斯尼柯夫設計,由前蘇聯國家兵工廠製造。1967年,蘇軍列裝,取代了蘇軍服役的莫辛-納甘M1891/30式狙擊步槍。它與AK-47、AKM、RPK為一槍族。該前蘇聯7.62毫米德拉戈諾夫(SVD)半自動狙擊步槍槍配有一個固定式挖空槍托,槍管上可安裝刺刀,還配裝了PSO-1紅外瞄準鏡。機匣由機加工製成,扳機位於槍體後部,彈匣位於前部。扳機護圈較大,可保證在嚴寒區戴手套射擊。射擊時打開保險,向後拉槍機到位,放開,推彈上膛,機錘待發。扣動扳機,擊錘打擊針擊發槍彈。該槍射擊準確,打得遠,是狙擊手理想的武器。除前蘇聯軍隊裝備外,原華約組織的各國軍隊也裝備此槍。發射7.62毫米M1908式槍彈,自動方式為導氣式,槍機回轉式閉鎖,全槍重(不帶刺刀含瞄準鏡)4.31千克,全槍長1219毫米,槍管長565毫米,4條右旋膛線,供彈具為10發彈匣,彈頭初速830米/秒,理論射速20發/分,最大有效射程1300米。
(11)英國7.62毫米M85狙擊步槍
該槍是由英國伯明翰市帕克·黑爾公司於80年代初開始研製,1985年通過鑒定生產,並陸續英國7.62毫米M85狙擊步槍裝備部隊使用,還通過英國的漢諾威W.克呂格爾公司進行銷售。M85狙擊步槍射擊精度高,發射7.62毫米北約槍彈。M85采用了著名的毛瑟M98式步槍結構原理,采用槍機旋轉後拉直動式非自動方式,槍機與標準長度的奧本多夫係統一樣,它取消了擊針保險。大量采用準鏡,高低、方向均可調整。也配用微光瞄準鏡,用於夜間或黃昏拂曉時射擊。配有兩腳架,槍托可調。全槍重5.7千克(帶瞄準鏡),全槍長1150毫米,槍管長700毫米,4條右旋膛線,供彈具為10發直彈匣,單發射擊,瞄準基線長720毫米,彈頭初速860米/秒,戰鬥射速20發/分,有效射程600米。
(12)英國7.62毫米S-SSR微聲狙擊步槍
英國7.62毫米S-SSR微聲狙擊步槍係由英國倫敦武器裝備有限公司於1985年設計,芬蘭薩科公司希基領導的特別項目處也參加了設計和試驗,由芬蘭薩科公司製造。S-SSR是一種微聲狙擊步槍,采用了毛瑟步槍結構原理,其長度與普通步槍相同。槍口配有消音器,還可配用任何一種光學瞄準鏡。其工作原理極為簡單,彈丸射出後,氣體受到偏轉擋板的抑製,一部分氣體從槍口逸出,另一部分氣體在擋板的控製下,進入膨脹室,爾後又向前運動,壓力大大減弱,這樣減輕了武器射擊後發出的響聲。它使用7.62毫米亞音速彈和亞音速曳光彈,也可以使用7.62毫米普通槍彈,射擊精度比較高。在200米射程上準確無聲,最適合於軍隊特種分隊和警察部隊使用。警察在鬧市區域使用S-SSR不會引起市民的恐慌,如果發生了騷亂或暴動,可以悄然無息地使用它消滅暴亂頭領,而不至於在人群中引起災難性的混亂;在軍事據點作戰,使用S-SSR可擊斃敵哨兵或指揮官,無論在威懾力方麵還是在瓦解敵方意誌或在敵軍內部造成恐慌方麵都具有優勢。英國、芬蘭等國家的軍隊、準軍事部隊和警察部隊配備了此槍,北約和中東一些國家也用它裝備特種部隊和警察部隊。該槍采用槍機旋轉後拉直動式,全槍重3.65千克,全槍長1080毫米,槍管長400毫米,供彈具為5~6發彈匣,最大射程1000米。
(13)英國7.62毫米BGR狙擊步槍
英國7.62毫米BGR狙擊步槍這是英國阿瑪隆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一種槍機旋轉後拉直動式步槍。BGR狙擊步槍槍管外部的縱向刻槽用於散熱和減輕重量;使用了特種複合材料(碳纖維、凱夫拉、GRP材料),以增加使用強度。BGR配有輕型兩腳架,裝有消音/製退器。它發射使用北約7.62毫米製式槍彈,單發射擊,用5~20發彈匣供彈,彈頭初速835米/秒,全槍重6.6千克,全槍長1200毫米,槍管長700毫米,4條右旋膛線。
(14)英國7.62毫米PM狙擊步槍
係由英國國際精密設備有限公司於80年代研製的。PM采用鋁合金機匣、高強度塑料槍托、自英國7.62毫米PM狙擊步槍由浮動式槍管、傳統的旋轉後拉直動式槍機,裝有可調的兩腳架。有兩種型號:步兵型和"遠射程型",前者裝有完全可調的金屬瞄具,可以在700米以外的距離上射擊,一般配有L1A1步槍特製的史密德·本德望遠式瞄準鏡,在600~1000米距離上,能夠獲得很好的射擊效果。後者(也稱防暴型)沒有金屬瞄具,而采用12倍瞄準鏡,可以消滅1000米以外距離上或更遠距離上的重要目標。兩種槍都用10發彈匣供彈,發射使用7.62毫米槍彈。
北約製式槍彈。英軍正式列裝部隊,並命名為L96A1,非洲、中東和遠東一些國家的軍隊也有采用。步兵型槍重6.5千克,全槍長1124~1194毫米,槍管長655毫米。
(15)德國7.62毫米毛瑟SP66型狙擊步槍
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期間,發生了一樁慘案,一群巴勒斯坦恐怖分子闖入奧林匹克村,殺害了11名以色列運動員,為此德國極為重視警察部隊的防護能力,並從常規警察部隊中挑選出一些精練、骨幹人員,組成一支反恐怖突擊隊。他們不僅要經過徒手搏擊、智力、體能訓練,而且要在複雜的路麵和情況多變的地麵上高速駕駛各種車輛、攀登直升機;還要熟練使用各種武器。為了加強反恐怖突擊隊的戰鬥力,德國政府委托毛瑟公司專門研製了SP66型狙擊步槍,現已成為德國軍方和警方的製式裝備,並被12個國家的軍隊或警察所采用。該槍采用短槍機直動式自動原理,槍口裝有製退器/消焰器;根據反恐怖突擊隊的特殊性質,對擊針設有保險,任何意外碰撞都不會走火傷人;槍托采用了比賽步槍槍托的許多優點,扳機上還配備了戴手套也能觸及扳機的扳機套;表麵經過處理手感特別好;槍上還配裝了紅外線和被動式夜視瞄準鏡。該槍結構堅固,性能優良,精度極佳,可以在晝夜各種情況下準確瞄準射擊,它發射使用7.62毫米溫徹斯特槍彈;自動方式為槍機直動式,槍管長680毫米,供彈具為3發固定彈倉。
(16)德國7.62毫米毛瑟M86狙擊步槍
7.62毫米毛瑟M86狙擊步槍是由毛瑟公司根據多年的經驗研究而生產的一種新型狙擊步德國7.62毫米毛瑟M86狙擊步槍槍,是毛瑟SP66型狙擊步槍的替代產品,其中大部分已經交付特種部隊和警察部隊使用。該槍采用了一種新型的旋轉後拉直動式槍機,木質層壓的纖維槍托,還有可調整的槍托底板和貼腮板;槍管為自由浮動式,其外部有加工的溝槽,既能提高剛度又有利於散熱;槍口裝有製退/消焰器;它還采用了特別的瞄準鏡插座,使白光和夜視瞄準鏡能快速互換,且沒有零位偏差。活動機件上都塗了樹脂,能夠無聲、穩妥地鎖住槍機和擊針,保證有高射擊精度。隨槍帶有一種諾爾馬(Norma)公司的A型遠距離激光測距裝置,它安裝在瞄準鏡上,使用距離2000米,可以同時測定兩個不同距離上的目標,深受狙擊手的歡迎。該槍發射7.62毫米北約製式槍彈,9發彈匣供彈,半自動射擊,全槍重4.9千克,全槍長1210毫米,槍管長730毫米,4條右旋膛線,戰鬥射速20發/分,有效射程800~1200米。
(17)德國7.62毫米沃爾特WA2000狙擊步槍
德國7.62毫米沃爾特WA2000狙擊步槍係由德國卡爾·瓦爾特武器製造有限公司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研製。這是一種外形奇特,但看上去結構又很均衡的專用狙擊步槍。全槍整個結構設計均圍繞著槍管而開展,槍管置於一個框架中。框架後部為機匣部分,中部為瞄準鏡架座,且兩側均有加強板,以提高結構強度。槍管口部由框架上下兩根相連的支撐臂固定。這種結構布置可使槍管準確定位,槍機的後坐力沿直線直接作用到射手的抵肩處,因而可消除後坐力產生的使槍管上下跳動的力矩作用,使瞄準視線在射擊後保持不變;槍托也經過精心設計,采用無托結構;供彈具和槍機均處於射手貼腮部位的下方。這種結構的槍托,可使全槍長度相對較短的情況下采用較長的槍管。無托型槍托與框架連在一起,橡膠槍托底板可調整其高度、長度。小握把帶有拇指孔型。槍管係采用精加工製成,線膛、彈膛尺寸公差極小,以適應發射特種槍彈。槍管可快速更換,以適應變換口徑需要。該槍還配有史密特·本德光學瞄準鏡。該槍結構十分緊湊,質心平衡,無論臥姿還是跪姿射擊,持槍非常舒適,運用自如,射擊精度非常高,是一種非常新穎的狙擊步槍。它實旋半自動射擊,可以發射7.62毫米(0.300英寸)溫徹斯特-馬格南槍彈或7.62毫米北約製式槍彈或瑞士7.5毫米槍彈。全槍重6.95千克,全槍長905毫米,槍管長650毫米,供彈具為6發彈匣。
(18)德國7.62毫米HKPSG-1高精度狙擊步槍
係由德國HK公司於1985年研製生產,這是一種針對警察和軍隊使用而開發的狙擊步槍。采用德國7.62毫米HKPSG-1高精度狙擊步槍了G3步槍的多邊形膛線和滾柱延遲閉鎖原理,實施單發射擊。底托和槍托上的貼腮板可根據射手需要進行調整,底托由半硬橡膠製成。它還可裝配一個精製的三腳架,小握把與其他步槍也有所不同。配用10倍或20倍的光學瞄準鏡。該槍較重,平衡性非常好,射擊準確,在遠距離上射彈散布很小。發射7.62毫米PSG重彈,也可使用同口徑其他槍彈,全槍重7.2千克,全槍長1028毫米,槍管長635毫米,有6條右旋膛線,供彈具為5發和20發彈匣,彈頭初速650米/秒。
(19)法國7.5毫米FR-F1狙擊步槍
係由法國地麵武器工業集團於1964年在現已淘汰的M1936步槍基礎上研製而成。這是一種槍法國7.5毫米FR-F1狙擊步槍機旋轉後拉直動式狙擊步槍,采用單發射擊方式,用10發彈匣供彈。其槍管裝有兼作減震器的消焰器,前托後部安裝了高低可調的兩腳架,槍的上方配有M53望遠式瞄準鏡。發射使用7.62毫米比賽槍彈、曳光彈或穿甲彈。法國還製造發射7.62毫米北約製式槍彈的FR-F1步槍,製造時,在機匣的左側分別刻有7.5毫米或7.62毫米,以示區別。FR-F1射程遠,精度比較高,可作為步兵分隊中,遠距離狙擊射擊使用。法國陸軍曾裝備使用,服役多年,後被新式狙擊步槍取而代之。該槍重5.2千克,全槍長1138毫米,槍管長552毫米.4條右旋膛線,彈頭初速850米/秒,戰鬥射速10~15/分,有效射程800米。
(20)法國7.62毫米FR-F2狙擊步槍
係由法國地麵武器工業集團1984年在7.5毫米FR-F1狙擊步槍基礎上改進而成。其特點是槍法國7.62毫米FR-F2狙擊步槍機機構和外廓尺寸與FR-F1相同,但其功能具有很大改進。前托用金屬製成,並覆蓋著無光澤黑色塑料,最大的變化是槍管包裹著不透明熱塑料套管,大大減少了熱輻射薄霧對瞄準的幹擾,也減少了武器的紅外目標特征。兩腳架更加堅固耐用,采用新式瞄準具座,適合安裝各種類型的白光和夜視瞄準鏡,采用單發射擊,使用7.62毫米北約製式槍彈,性能與射擊精度比FR-F1好得多,射手可跟蹤目標進行有效地瞄準射擊。它是世界著名的狙擊步槍之一,法國陸軍裝備使用,同時也向國外輸出。其技術性能諸元與FR-F1相比沒有多大變化。
§§§第2章 名槍史話
1.聞名中外的毛瑟步槍普列佛納戰役之後,連珠槍徹底戰勝了單發裝填步槍,但是,即使是連珠槍,其每個動作仍需用手借助機械機構來完成,各項性能比較落後,與我們現在見到的那種以火藥氣體為能源,能完成裝彈、閉鎖、擊發等動作的步槍根本無法相比。
近代軍用步槍的發明人是德國的毛瑟。他出生於德國奧本多夫城的一個槍械世家。毛瑟的父親是皇家兵工廠槍械師,毛瑟是父親的第13個孩子,生於1834年,小學畢業後入廠當童工,師從父親及幾個兄弟。1859年,經過短期服役的毛瑟退役後又回到皇家兵工廠工作。8年以後,在皇家兵工廠停產階段,毛瑟和他那最小的哥哥一起,來到比利時的列日,為塞繆爾·諾裏斯工作,此人是美國雷明頓武器公司在比利時的代表。在列日,毛瑟兄弟合作完成了一種單發直動槍機式步槍的設計。這種步槍首創了凸輪式自動待擊、機頭閉鎖、彈性拉殼鉤、手動保險等新原理和新結構,使槍的安全性大大提高。現在,我們從電影或電視屏幕上,仍可看到一些老式步槍,射手向後拉機柄(俗稱槍栓),將彈殼退出來,再往槍膛裏裝一發槍彈,然後機柄轉動90度後往前推,槍機在向前運動中將槍彈推送入膛,閉鎖,這種動作原理就是毛瑟發明的,人們將槍機這種工作叫直動式,或前推後拉式。毛瑟兄弟和諾裏斯將此槍在美國申請了專利。1872年,普魯士政府決定,將這種槍作為軍隊的製式裝備,定型為1871年式步槍,後來,人們習慣地將這種槍稱為1871年式毛瑟步槍。
1871年式毛瑟步槍是世界上第一支采用金屬彈殼槍彈的近代非自動步槍,也是世界上第一支采用直動式槍機的步槍,其口徑11毫米,槍管內刻有螺旋形膛線,無彈倉,槍長1340毫米,槍重4.68千克,彈頭初速435米/秒。盡管這種槍今天看來還不十分完善,但在當時卻是最先進的,因此各國爭相采用,我國曾是第一批進口該槍的國家。
1869年,當諾裏斯停止向毛瑟兄弟提供財政援助時,他們回到了奧本多夫,在毛瑟嶽父的家鄉建立了一個小工廠,開始自己製造軍用步槍,並開始從事槍械生意。不出兩年,在1871年9月2日,普魯士人采用了毛瑟兄弟工廠製造的單發步槍,從此開始了與德國政府的長期合作。1872年夏天,毛瑟兄弟開始在奧本多夫城建立一個步槍廠,命名為毛瑟兄弟步槍廠。1873年,皇家兵工廠倒閉,毛瑟兄弟買下了這家兵工廠,從此,毛瑟步槍廠迅速發展起來,一舉成為世界上有名的輕武器兵工廠。
毛瑟密切關注著與槍械相關的新技術、新材料,不斷推出新產品。1884年,根據普魯士軍隊的使用經驗,毛瑟在槍管的下方增加了一個容量為8發子彈的管式彈倉,使普魯士軍隊在歐洲率先裝備彈倉式步槍。無煙火藥誕生後,毛瑟很快研製出發射無煙火藥子彈的1888年式毛瑟步槍,該槍將子彈內的黑火藥改為剛剛研製成功的無煙火藥,同時將該槍的口徑減少至7.92毫米。由於無煙火藥燃燒的能量比黑火藥高,燃燒後又少留殘渣,故新子彈彈丸的飛行速度比舊子彈加快了一倍,從約390米/秒增至850米/秒。初速越快,動能越大,打擊目標的力量越強。所以,這種有容彈量5發單排垂直盒式彈倉的新槍有效射程達600米,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種真正的近代步槍,為此,毛瑟成為近代步槍當之無愧的奠基人。
1898年,充滿激情的毛瑟又在1888年步槍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1898年式步槍。這是一種堅固耐用、性能可靠的槍,從1905年起改為發射尖頭彈,該槍長1245毫米,槍重4.09千克,初速878米/秒。這種槍後來不僅成為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製式步槍,而且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仍然獲得廣泛的應用。
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毛瑟步槍成為世界各國使用最廣泛的軍用槍械,如1888年式步槍,僅前南斯拉夫一個國家就進口了55萬支。
2.伽蘭德和他的半自動步槍
毛瑟步槍作為彈倉步槍的鼻祖,比以前的槍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它還是非自動步槍,打一發子彈要向彈膛裏裝一發子彈,盡管有彈倉,但要用手向彈膛裏推彈入膛,在戰鬥中顯得很不方便。
1884年,英籍美國人馬克沁首先發明了利用火藥燃燒氣體作為完成發射武器各個環節的能源,實現了武器的自動化。但是,馬克沁發明的是機槍,當時步槍還未能實現自動化。
步槍的自動化日益成為擺在槍械設計師麵前亟待解決的難題,當時,許多槍械大師都投入到探索和研究利用氣體能量實現步槍自動化的方法。
據史料記載,第一支半自動步槍由墨西哥將軍蒙德拉貢設計完成,1908年,墨西哥軍隊裝備了由蒙德拉貢設計的6.5毫米半自動步槍。
半自動步槍又叫自動裝填步槍,是利用火藥氣體自動完成射擊循環中的再次裝彈入膛並能單發射擊的步槍。半自動步槍扣一次扳機隻能發射一發子彈,不需要人工退殼和裝彈,不但打得快,射手也不易疲勞,這樣,就能使射手更加集中精力觀察,瞄準目標。
在自動步槍研製過程中,集理論與實踐於一身的槍械大師是俄國的費德洛夫,他1874年生於俄國聖彼得堡,在1906年和傑格佳廖夫一起設計成功了半自動步槍,被譽為俄國"自動槍之父",他的名著《自動武器》和《輕武器演進》成為許多武器設計師的參考書。
然而,盡管蒙德拉貢和費德洛夫等人均設計出半自動步槍,但是,半自動步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並未得到推廣,直到美國槍械設計師約翰·坎特厄斯·伽蘭德設計出M1伽蘭德7.62毫米半自動步槍,半自動步槍才獲得了廣泛的使用。
伽蘭德1888年出生於加拿大,10歲時隨父母移居美國,由於家庭貧困,小學畢業後就進入棉紡廠當童工,但他聰明好學,又特別熱心於鑽研機械修理,有著較強的動手能力。
由於伽蘭德一直勤奮學習,20多歲時離開棉紡廠,成為紐約一家精密儀器廠的工程師。當時,正值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儀器廠承擔了大量槍械的修理任務,在修理過程中,伽蘭德發現美軍不少槍械的性能不佳,故障較多,便決定對美軍輕武器進行改良設計。
伽蘭德自行改良槍械的想法出來之後,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沒有研製經費,於是,伽蘭德決定去找一名有錢人讚助。很快,他便與一名名叫凱維希的金融經紀人達成了協議,由凱維希提供研製經費,並且每周付給伽蘭德50美元薪金,研製成果由兩人共享。
1918年6月,伽蘭德的第一項產品研製成功,命名為伽蘭德一凱維希手提式機槍,之所以稱為機槍,是因為當時人們把能夠自動完成退殼、送彈的槍統稱為機槍,其實際上是一種半自動步槍。
凱維希是一個虛榮心較強的人,很久以來,他一直夢想著成為著名的武器設計師,正因為此,他才願意為伽蘭德提供研究經費。所以,當伽蘭德的半自動步槍研製成功後,他帶著新研製的半自動步槍,找到美國標準化局局長斯特拉頓,懇求官方進行評審。頗具眼力的斯特拉頓對凱維希送來的新型步槍極感興趣,建議凱維希作進一步改進,同時,斯特拉頓表示願意讓他們到標準化局加工車間進行進一步研究。
喜出望外的凱維希聽了斯特拉頓的讚許後,突然生出了一個見利忘義的貪婪想法,他以新型步槍獨立設計師的口吻說:"謝謝局長,我派我的機工伽蘭德和摩根到標準化局加工車間來工作。"
於是,伽蘭德來到了標準化局的加工車間,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到步槍的改進之中,對凱維希的貪婪之心毫無察覺。
正在伽蘭德全身心地對步槍進行改進時,凱維希竟拿著最初那支自動裝填步槍,以自己的名字申請了專利。然而,紙終於是包不住火的,伽蘭德最後還是得知了這一情況,他很生氣,找斯特拉頓局長說明了事情的真相。
經過調查了解,斯特拉頓局長很快辨清了誰是半自動步槍的真正發明者,很快撤銷了凱維希的專利,並於1919年9月6日幫助伽蘭德申請了自動裝填步槍的專利證書,編號為1603684,同時任命伽蘭德為美國國家標準化局量具和槍械技師。
經過一年時間的努力,伽蘭德終於研製成功了性能有顯著提高的新樣槍,然而,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落下帷幕,美國陸軍並不急於尋找新的步槍。
難道幾年的心血將會白白浪費?美國軍械部一位名叫頓特的少校看了伽蘭德步槍後,很感興趣,經過努力,他將伽蘭德調到了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以使他一心一意研究槍械。
從1920年到1924年,伽蘭德致力於改進他的半自動步槍,由於美軍當時的製式槍彈M1906為7.62毫米×65毫米,所以,盡管伽蘭德設計了多種方案,但口徑卻均為7.62毫米。
1924年,美國著名的槍械設計師J.D.佩德森同美國陸軍部簽訂了開發半自動步槍的合同,他建議更換槍彈,並認為步槍的最佳口徑應為7毫米,他的這一建議獲得軍械委員會的同意,不久,軍械委員會發文要求參加軍方訂貨招標的步槍均係用7毫米口徑步槍。
有7種新設計的7毫米口徑步槍參加了競標,經阿伯丁試驗場試驗,淘汰了5種新槍,隻剩下伽蘭德和佩德森研製的兩種槍進行最後角逐。
為了使競標更加公正,當時成立了一個試驗組織,美國人戲稱它為"豬委員會",因為,試驗是以被麻醉的豬作為射擊目標的。不知道有多少頭豬死在這兩把槍下,最後,"豬委員會"評審出這樣的結果:伽蘭德步槍性能最優。隨即,軍械委員會將伽蘭德步槍推薦為美國陸軍的製式裝備。
好事常常多磨,軍械委員會的推薦報告送到陸軍部後,陸軍參謀長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上將卻拒絕批準這份推薦報告。因為,當時的美國軍方正圍繞著步槍槍彈口徑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步槍局對7毫米槍彈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其理由便是:當時有大量7.62毫米槍彈庫存,倘若換裝7毫米步槍,7.62毫米槍彈便需要全部報廢,其浪費極大。而當時,陸軍部又麵臨國會壓縮撥款的巨大壓力。
經過多方協調,麥克阿瑟上將決定,停止7毫米口徑步槍的研製工作,回過頭來又重新開發適用的7.62毫米步槍。
得到麥克阿瑟上將的命令之後,軍械委員會的一幫官員一時間全都傻了眼,好在伽蘭德預先有準備,因為他在受命研製7毫米步槍時,就已得知步槍局對7毫米槍彈持否定意見,所以,他在設計7毫米半自動步槍的同時,秘密研製了一支新型7.62毫米口徑半自動步槍的樣槍。
伽蘭德的7.62毫米口徑半自動步槍的樣槍很快送到麥克阿瑟的辦公室,經過一番試驗,麥克阿瑟十分滿意,他決定重重獎賞伽蘭德。
1933年,美軍將這種槍正式命名為M1式7.62毫米半自動步槍。1936年1月9日,該槍被正式確定為美軍的製式裝備,被更名為伽蘭德M1步槍。該槍設計得相當完美,時至今日,它的許多機構,如擊發和發射機構,循環機構等仍被許多其他步槍采用。該槍分為原型、標準型、狙擊型和試驗型四種,自動方式為導氣式,閉鎖方式為槍機回轉閉鎖。全槍長1107毫米,重4.37千克,射擊方式為半自動,以8發彈夾供彈,射速為30發/分,彈頭初速853米/秒,有效射程600米。
M1步槍使美國陸軍在輕武器發展史上第一次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德、日、英、法等國仍帶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非自動步槍參戰,隻有美軍大量裝備了新型半自動步槍,據不完全統計,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共生產400多萬支M1半自動步槍,從而使美軍步兵在火力上處於明顯優勢,美軍官兵帶著它越洋跨海,廝殺在亞洲、歐洲和非洲戰場上,成為美國人的驕傲,美軍官兵從將軍到士兵都十分喜歡它,輕武器專家盛讚道:"伽蘭德在軍械裝備舞台上的出現,標誌著美國輕武器新篇章的開始。"巴頓將軍自豪地稱M1伽蘭德步槍是"曾經出現過的發明中最了不起的戰鬥利器"。已故的美國軍史博物館館長、輕武器評論家伊澤爾在他的《名槍論戰》一書中,用了整整40頁的篇幅,對M1半自動步槍進行了詳盡的記述,並稱讚M1是"一種成功的、生產和使用量最大的第一支半自動步槍"。
3.坦克車長發明的突擊步槍
1941年深秋的一個夜晚,蘇軍第一坦克集團軍與德軍坦克群在布良斯克展開激戰,一名年僅22歲的坦克車長卡拉什尼科夫悄悄打開坦克頂部的艙門,想察看戰場情況,突然,一場料想不到的災難發生了,一枚不知從哪裏飛來的彈片擊中了卡拉什尼科夫的右肩,他隨後失去知覺,被戰友們送進了後方醫院。
卡拉什尼科夫的傷勢很重,恢複得很慢。一天,他和病友們一起又談起了戰場上的情況,一位被打斷腿的步兵下士說:"我們用的是單發步槍,而德國人用的是衝鋒槍,我們怎麼是敵人的對手呢?""如果我們有了超過德國人的步槍、衝鋒槍,戰鬥的進程就會發生質的變化。"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長期以來一直對機械、武器設計有著濃厚興趣的卡拉什尼科夫靈機一動,心想,我反正躺在病床上,不如將這段養病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為偉大的衛國戰爭作點貢獻。於是,他立即著手設計一種受戰友們歡迎、令法西斯德軍害怕的新槍。
卡拉什尼科夫很快找來醫院管理圖書的小姐,請求她把有關輕武器的書刊借來閱讀。小姐見他說得極其誠懇,很快就給他抱來一大摞有關輕武器的圖書。這一摞輕武器圖書中,有一本前蘇聯自動武器理論創始人之一的費德洛於1939年出版的《輕武器的演進》,正是這本書,給了卡拉什尼科夫以巨大的啟迪,後來,他每次回憶自己的成長曆程,都要提到費德洛,提到《輕武器的演進》,稱這本書是"燈塔和階梯"。
經過全身心的投入,卡拉什尼科夫於1942年設計出他人生曆程中的第一支衝鋒槍,很快,這支槍就被送到阿拉木圖,參加蘇軍裝備規劃委員會組織的選型試驗。
也許是由於經驗不足,也許是因為他名不見經傳。反正,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第一支衝鋒槍未被選中。不過,非常幸運的是,卡拉什尼科夫的創造才能在這次選型試驗中引起了前蘇聯輕武器權威A.A.布拉貢拉沃夫中將的注意,作為主管蘇軍裝備規劃的關鍵人物,他認為卡拉什尼科夫的發明中蘊藏著極為罕見的獨創性,他指示說:"對這樣天資甚高、自學成才的人,最好將他送到技術院校,那樣,他將會成為一名出色的設計師。"
大人物的一句話常常會改變小人物一生的命運,正是布拉貢拉沃夫中將的這句話,使卡拉什尼科夫走進了軍事院校,經過幾年正規的工程理論和技術訓練後,卡拉什尼科夫被分到了昂斯克輕武器試驗場,擔任技術員工作。
1944年春,一種名為M43的7.62毫米×39毫米中間型槍彈誕生了,它立即引起卡拉什尼科夫的極大興趣,他決定立即根據這一槍彈研製自動步槍,不久,卡拉什尼科夫的方案誕生了,並很快得到蘇軍總軍械部的批準。
卡拉什尼科夫的新槍研製出來後,被送到國家靶場,與前蘇聯著名輕武器設計師什帕金和傑格佳廖夫兩人設計的兩支槍一起參加選型試驗。在國家靶場,年僅26歲的卡拉什尼科夫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熱情地問候了兩位武器前輩。
出人意外的是,總軍械部的代表傑伊金中校宣布的選型結果竟是:卡拉什尼科夫上士設計的自動步槍入選。
在這次選型試驗中,卡拉什尼科夫不僅在步槍選型中獲勝,而且還有一樁意外的收獲:征服了滿頭金發的靶場設計所繪圖員卡佳的心。卡佳第一個跑到正滿心焦急地等待消息的卡拉什尼科夫麵前,興奮地說:"米薩(卡氏的昵稱),評審委員會選中了你的槍!"
那天晚上,卡拉什尼科夫和卡佳沉浸在事業和愛情雙重成功的喜悅中,通宵達旦地跳起了情侶舞。
1947年,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自動步槍被確定為蘇軍製式裝備,被命名為AK47自動槍。AK47的含義是這樣的:俄文字母A代表自動槍,K是卡拉什尼科夫名字的第一個字母,47表示1947年定型。本來,AK47理應屬於突擊步槍,但從前蘇聯人的心理上推斷,突擊步槍是他們的死敵首創的,又是他們最恨的希特勒命名的,他們萬萬不能直接使用,所以將AK47命名為自動槍,不過,幾乎所有的西方國家都叫它突擊步槍。
AK47以火力猛烈、結構緊湊、動作可靠、故障率低、堅固耐用而著稱,特別是戰士攜槍泅渡含泥沙較多的江河後,該槍仍能正常發射,這是同代槍械望塵莫及的。
AK47槍發射7.62毫米×39毫米M43槍彈,可連發和單發射擊,全自動射速100發/分,半自動射速40發/分,有效射程300米。該槍有固定槍托型和折疊槍托型兩種,槍托折疊時槍長645毫米,固定槍托及折疊槍托打開時槍長870毫米,帶空彈匣及附品重4.3千克,采用30發彈匣供彈,可以半自動射擊和全自動射擊,初速710米/秒。
AK47采用的自動方式是活塞長行程導氣式,閉鎖方式為剛性閉鎖的槍機回轉式,采用活塞長行程導氣式的武器是靠射擊時發射藥燃燒生成的高壓、高溫氣體,徑導氣孔流至導氣室推動活塞,再由活塞傳動槍機框,帶動槍機完成一係列動作。這種自動動作並不是卡拉什尼科夫首創,但他將這套機構和其他各種機構安排得非常合理,使槍的機體正常平穩,動作可靠。不過,該槍的連發射擊精度不高。
世界上有60多個國家采用AK47突擊步槍。中國的56式衝鋒槍即是AK47的仿製槍,隻是我國習慣將其稱為衝鋒槍,實際上,該槍是一種突擊步槍,因為衝鋒槍大都發射手槍彈,而56式和AK47均發射中間型步槍彈。可能是因為20世紀50年代叫突擊步槍的很少,故在我國被稱為衝鋒槍。到今天,盡管改稱突擊步槍更準確一些,但人們已叫習慣了,再改也無必要了。到今天,我國武警戰士仍使用56式衝鋒槍。
1959年,卡拉什尼科夫又在AK47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缺陷的基礎上改型設計出AKM型槍,該槍增設了槍口防跳器,提高了射擊精度,采用塑料彈匣和鋼板衝壓機匣,使槍重減至3.15千克,比AK47輕1.15千克。此後,以AK47為基礎,逐步發展成了一個槍械係列,成為20世紀最成功的係列槍械之一。
將AK47和AKM與同一時期的北約國家裝備的一些自動步槍、突擊步槍相比,AK47和AKM要優越得多。為此,前蘇聯政府給他以很高的評價:"米哈伊爾·卡拉什尼科夫在加強蘇聯國防力量方麵作出了重大貢獻。"1994年11月,在他75歲生日時,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和國防部長等高級軍官到他家中祝賀,並為他授勳。
卡拉什尼科夫被譽為俄羅斯"自動槍之父",他生於1919年,1997年逝世,是當代少有的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槍械設計大師之一,曾被前蘇聯授予勞動英雄稱號和技術科學博士學位,他親自設計和領導設計的AK係列槍總產量超過億支,居世界之首。
4.悄悄參戰的AK74突擊步槍
提起美國中央情報局,沒有人不對其出色的搜集情報能力不加讚賞。幾十年來,中央情報局對前蘇聯的軍事情況幾乎了如指掌,但是,前蘇聯人於1974年定型及裝備的AK74式5.45毫米步槍卻一直將美國入蒙在鼓裏,直到蘇軍入侵阿富汗戰爭爆發之後,美國人才知道前蘇聯確實研製成功了小口徑步槍。
美國人沒有料到蘇軍能研製成功小口徑步槍,更沒有想到前蘇聯的小口徑步槍發射的子彈極為出色,甚至超過了比利時SS109式5.56毫米槍彈(供M16A2和其他步槍使用)以及美M193式5.56毫米槍彈(供M16A1使用)的性能。前蘇聯研製的小口徑步槍彈直徑為5.45毫米,全彈重僅10.6克,成為軍用步槍子彈中口徑最小、重量最輕的一種子彈,它分別比M43、SS109和M193輕35%、9%和14%。槍彈重量輕意味著在士兵相同的情況下,增加了攜彈量,或者在攜帶相同數量彈藥的情況下減輕了士兵的負荷。蘇5.45毫米彈既長又細,其彈頭長與直徑比為4.66,彈頭弧形部半徑與直徑之比為12,這就意味著其在空氣中飛行阻力小,彈頭速度損失小,飛至某個距離上,它要比其他彈的速度(存速)和能量(存能)大,有利於毀傷目標。同時,由於它的長徑比較大,子彈的穩定性易被破壞,一旦打在敵人身上,彈頭很容易在體內翻滾,擴大了創傷效果。
在阿富汗戰場上,前蘇聯AK74式突擊步槍令人談之色變,人們將其發射的5.45毫米子彈稱為"毒彈頭",之所以稱為毒彈頭,並不是說這種子彈裏含有毒物質,而是說這種子彈一旦打入人體,由於其彈尖內有一個長5.2毫米的錐形空腔,空腔使彈的重心後移,命中人體的子彈頭極易翻滾,彈頭殼破裂外翻,從而使人體受傷嚴重。
實際上,AK74式突擊步槍也是卡拉什尼科夫研製的,是在AKM槍的基礎上改型設計的,所以與AKM有不少相同之處,仍采用AKM的導氣式自動方式和槍機回轉閉鎖機構,仍用30發弧形彈匣供彈,仍然擁有AKM結構簡單、輕便、堅固、使用方便、動作可靠、火力猛、故障少等優點,到今天,仍是俄羅斯及其他獨聯體國家的主要製式裝備。
為了能夠適應發射5.45毫米新步槍子彈,AK74式突擊步槍槍口裝有一個較大的槍口製退器,以減小武器後坐的總衝量,克服發射時槍口上跳的缺點,不過,槍口製退器的裝備使該槍射擊時的噪聲明顯增大。
AK74式突擊步槍有木托和折疊槍托兩種,這之後,前蘇聯人在AK74突擊步槍的基礎上又發展了一係列槍,如,裝備於空降部隊、摩托化部隊的AKS74短突擊步槍、AK74H、AKS74H變型槍以及AK74M步槍等。
AK74全槍長940毫米,空槍重3.3千克,單發時速40發/分,連發時速100發/分,有效射程400米,初速900米/秒。
5.步履維艱的無殼彈步槍
槍彈最早是散裝的。10世紀末,金屬彈殼定裝槍彈出現後,為槍械自動化的實現創造了條件。金屬殼定裝槍彈是將彈頭、發射藥、火帽或擊發藥用彈殼組裝成為一個整體,其優點是裝藥誤差小,彈道性能穩定,火藥和擊發藥處於密封狀態,可長期儲存,攜帶方便,裝填迅速,發射時密閉火藥氣體不向後泄出。
然而,盡管金屬彈殼定裝槍彈有這麼多的優點,但是,其金屬彈殼都是由黃銅或鋼材製成,其重量約占全彈重的一半,發射後又被拋棄,造成極大的浪費。所以,早在20世紀30年代末期,一些兵器專家即提出取消金屬彈殼的問題,德國、美國等相繼開始了無殼彈/槍的研製工作,後因入膛彈自燃問題沒有能夠解決而導致半途而廢。
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又再次開始無殼彈的研究工作,當時,他們曾用硝化棉火藥顆粒與少量熔劑混合,在模具內壓製成固體藥柱,再裝上彈頭。這種無殼彈結構簡單,易於製造,但燃點低,易自燃,同樣由於一係列技術難題未能解決而停止了研製工作。
1969年,聯邦德國政府擬定了無殼彈槍研究計劃。當時,許多國家在小口徑化浪潮的席卷下,開始裝備小口徑步槍,但聯邦德國認為,步槍的口徑由7.62毫米改為5.56毫米,並未產生質的變化,他們希望下一代步槍無論在命中精度或其他方麵都比現有傳統步槍有較大的變化。於是,才又製訂出無殼彈步槍的發展計劃。德國毛瑟兵工廠、HK公司、迪爾公司等參與此項目的競爭。經過幾年的努力,各自研製出了樣槍。其中,以HK公司主設計師繆勒工程師為首的技術人員與諸貝爾彈藥廠聯合提出的G11無殼彈步槍係統比較成熟,被德國政府選定,參加了1977~1980年間的北約步槍選型試驗,但在強手如林的小口徑步槍麵前,無殼彈由於發生自燃而中途退出了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