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個時候,躲在暗處窺探時機的刺客蒲斯乘機悄悄溜上樓來,隨後輕輕地拉開包廂的門,貓著腰溜了進去,他右手緊握著一支大口徑手槍,左手拿著一把匕首。
在離林肯1米半時,蒲斯舉起槍從背後對準林肯的腦袋扣動了扳機,子彈從林肯的左耳上方射入腦顱,隻見林肯身子向前傾了一下,接著便仰麵倒地。負責警衛工作的雷斯波恩上校立即一個魚躍動作撲向凶手,凶手扔掉手槍,用匕首向少校刺去,然後跨過包廂欄杆下跳,拖著摔傷的腿跑出劇院,騎上早已備好的馬逃跑了。警衛人員沒能追上。
凶手蒲斯行刺林肯用的是一支11.18毫米的德林傑擊發式手槍。所謂擊發式手槍,就是使用擊發火帽點燃發射藥的手槍。該槍是由美國人亨利·德林傑於1825年發明的,由於當時這種手槍被刺客用於殺害林肯,因而一時間名聲鵲起。德林傑比林肯晚死3年,當他聽到林肯被刺客用自己設計的手槍暗殺的消息時,深為痛惜。
10天後,刺殺林肯的蒲斯在弗吉尼亞加勒特的一個農場因拒捕被警方擊斃。
可是這件事並沒有了結。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作家尼亞克斯在他的新作《事實:捏造還是傳說?》一書中披露,那個被擊斃的蒲斯實際上是一名替死鬼。1873年,即案發7年之後,有人還在太平洋的卡路林群島上看見蒲斯和他的妻子在一起。因此,林肯之死成為美國曆史上12件特大謎案之一。
小資料(1)青咪一時的左輪手槍在1861~1865年的美國南北戰爭中,轉輪手槍被大量使用,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於這種手槍安全可靠,加上對瞎火彈的處理很簡捷的優點,使它流傳久遠,即使在自動手槍出現之後,仍在許多國家繼續使用。直到20世紀80年代,絕大部分的美國警察仍然配備左輪手槍。它在國外民用自衛武器上也很暢銷。1981年,凶手欽克利在謀殺美國總統裏根時,就是使用從市場上購買的左輪手槍。
左輪手槍也有缺點,最主要的是彈倉容量小,隻能裝6~7發子彈,重新裝填費時間,射擊時產生的煙和聲音都較大。所以,二次大戰以後,在軍隊正式裝備中,自動手槍逐漸取代了左輪手槍。
(2)世界上最小的自動手槍
當今世界上最小的自動手槍要數勃朗寧"寶貝"微型手槍,由比利時赫斯塔爾國家兵工廠在80年代初研製而成。此槍全長隻有104毫米,比肯特過濾嘴香煙還短,厚度與火柴盒大小差不多,裝在衣袋裏、手提包中,甚至握在手中都不容易被人發現,因而是軍警人員執行特殊任務和單人防衛的理想武器。西方一些國家的警察當局已把它作為特警部隊的裝備之一,同時它也受到西方女士們的青睞。
英國一家兵工廠生產的一種袖珍手槍,堪稱世界上最小的手槍。它的長度隻是50毫米,整個槍可以十分方便地暗藏在手心裏而不被他人發覺。該槍口徑為5.6毫米。
(3)總統遭槍殺,美國居榜首
自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獨立以來至1980年的204年間,美國共換了40位總統,其中4位就是在任期間死在槍口之下,被謀殺身亡。他們是亞伯拉罕·林肯、詹姆斯·加菲爾德、威廉、麥金萊和約翰·肯尼迪。另有7位總統被謀殺未遂,他們是安德魯·傑克遜、西奧多·羅斯福、富蘭克林·羅斯福、哈裏·杜魯門、理查德·尼克鬆、傑拉爾德·福特以及羅納德·裏根,從而使美國成為最高首腦遭暗殺數量最多的國家。
4.勇登榜首--美國M1911式軍用手槍
美國高特廠生產的M1911式軍用手槍堪稱當今世界上最好的手槍。它是由一個叫邦寧的美國人發明的,原名"高特0.45M1911式"。它的槍長為217毫米,重1.09千克,口徑為11.43毫米(0.45英寸)。平時這種手槍的彈夾帶彈7發,必要時它可裝上槍盒作為槍柄,還可以配用容量為20發子彈的大型彈夾。該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顯身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陸軍部曾對世界上最著名的軍用手槍進行評比。參加角逐的有世界上5種著名的手槍。它們是德國的陸加手槍和華達手槍、美國的高特45式手槍(即M1911)、前蘇聯的杜加寧手槍和日本的14型手槍。在評比中,美軍專家就手槍的構造、命中率、殺傷力和射速等項逐一打分。結果,美國的M1911式手槍以滿分奪得第一名,德國的陸加手槍獲得第二名。從此,M1911式手槍被譽為軍用手槍之王,成為美國陸、海、空三軍及陸戰隊的製式武器。到目前為止,M1911式軍用手槍的生產數量已突破1000萬支。
小資料(1)短命的漂亮手槍外觀最漂亮的手槍要數德國毛瑟兵工廠生產的毛瑟HSC自動手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華達P38手槍曾獨霸德國市場。毛瑟廠為了打破華達手槍的這一壟斷局麵,爭取占領市場而全力製造了毛瑟HSC型手槍。這種槍長15.7厘米,重量為0.6千克,子彈夾容量為8發,其外觀十分漂亮,完全是流線型,槍的表麵十分光滑,沒有凹凸不平之處。可惜的是,該槍問世不久,德國即吃了敗仗,因此該槍也就停止生產了。
(2)世界上生產手槍最好最多的國家
手槍的發源地在意大利,世界上第一支原始手槍便誕生在這裏,這給意大利人帶來了榮耀。
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人發瘋似地大量製造手槍,以滿足戰爭的需要。經曆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和半個世紀的磨練,意大利的手槍製作工藝已達爐火純青的境界,堪稱世界一流。意大利生產的手槍流行於世界各地,受到各國軍隊和槍手的青睞。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的伯萊達股份公司生產的M92式9毫米伯萊達手槍、M93R式9毫米伯萊達衝鋒手槍,是當今世界上公認的最優秀的手槍和衝鋒手槍之一,M92式伯萊達手槍被美國軍方作為最新製式手槍裝備部隊,經改造後定名為M9手槍。
手槍的另一個故鄉是德國。世界上第一支自動手槍、第一支真正的軍用手槍、第一支衝鋒手槍都是出自德國。德國還是一個"槍王"倍出的國家。世界著名的手槍之王--伯格曼·毛瑟和沃爾特都是德國人,他們開創了德國手槍發展的黃金時代。德國還是世界上擁有手槍生產廠家最多的國家之一,像毛瑟股份公司、沃爾特武器製造廠、HK股份有限公司都在世界手槍界享有很高聲譽。
5.輕便隱秘防不勝防--間諜手槍
1978年,歐洲發生了一樁引人注目的暗殺事件:保加利亞前駐英國文化官員馬科夫在倫敦街頭等候公共汽車時,被人用英國人習慣攜帶的布傘頂尖刺了一下,後來全身中毒而死亡。
原來,他是遭到一種毒傘槍的射擊。這種毒傘槍的子彈雖然很小,但在近距離內足以將人殺死。由於這種槍以傘作掩護,所以一般難以防備。這種以日常生活器具作為偽裝的奇形怪狀的槍,一般叫做間諜槍,或者稱為袖珍特務武器。
為了掩人耳目,這些間諜槍通常都暗藏在其他器具中,體積較小,結構複雜,而且射擊時聲音微弱。例如一種公文箱式袖珍槍,外表看起來和普通手提公文箱沒有多大差別,然而裏麵卻裝了一支特製的槍。槍口對著箱子側麵一個孔,一個觸發杆連著箱子的提手銅環。使用時,壓動銅環,使觸發杆啟動扳機,於是槍就發射了。由於箱內有減音器,所以它發出的響聲很小,一般不易察覺出來。
間諜槍形狀奇特,式樣繁多,據說達好幾千種。從鋼筆、鑰匙、打火機到照相機、手杖等等,都是它們賴以藏身的地方。它們射出的子彈,往往使人防不勝防。就拿香煙盒槍來說吧,構造很巧妙。把煙紙一撕開,煙盒頂部就露出小小的槍管,而在煙盒的側麵裝有控製擊發的壓杆式觸發器(與公文箱式槍的結構類似)。它能在相互送煙的近距離內進行射擊,被害者還無從察覺。
據報道,美國還製造了一種微型火箭手槍,在它裏麵裝有4個和釘子頭一樣大小的反衝器。在槍內裝上小火箭(約2.5厘米長)後,扣動扳機,即可將火箭發射出去。
小資料
世界上最昂貴的手槍
美國有家叫高特廠的兵工廠,為紀念建廠100周年特製了一種可以連射的手槍,其槍身全部用金銀等貴重金屬製成,起名"皮士·麥克連射手槍",其售價約為6萬元港幣,被稱為全世界最昂貴的手槍。
售價第二的手槍也是高特廠製造的。1847年,該廠製造了一種名叫"高特·渥克"的手槍,總共造了兩隻,物以稀為貴,其售價被哄抬上去,每支賣到28800元港幣。
6.彈無虛發--手提式激光機槍
在參觀兵器博物館時,我們可以從電視屏幕上看到警察用一種射擊非常準確的激光手提機槍追擊逃犯的情景。這種新型機槍能在一秒半鍾內連續射擊48發子彈,使倉惶逃竄的匪徒無一幸免地被擊中。經驗屍發現,大部分子彈射在匪徒的腦部和心髒部分。這真是一種百發百中的神奇武器。
這種機槍為什麼有如此準確的射擊效果呢?原來它是用激光進行瞄準的,隻要激光照在目標上,子彈便會順著這束激光射向目標。如果用這種激光槍射擊靜止不動的目標,就能達到照哪穿哪,百發百中。
手提式激光機槍實際上,這種手提式激光機槍比普通機槍優越之處就在於它有著先進的激光瞄準裝置。如果再在槍身上裝配一具紅外望遠探測器,它就能在漆黑的夜晚將1600米以內的目標射中,真好像神槍手配上了火眼金睛,彈無虛發。
具有如此威力的高射速的激光機槍,重量隻有4.5千克,全槍僅長20多厘米。它不但體輕個矮,而且還能拆開攜帶,放在公文包或提袋內,便於公安人員或保衛人員隨身攜帶使用。需要用時,很短時間內就可組裝起來。
激光手提機槍是美國的槍械商發明的,美國政府已將這種槍作為最新的警備槍械裝備給警察。中東、南美和西歐一些國家都已訂購這種新型機槍。由於它的射擊性能優良,使用方便,而且所用的子彈價錢便宜,受到使用者的歡迎。
美國的毒品調查人員中也對這種機槍發生了興趣,把它作為隨身攜帶的自衛武器。他們所用的激光手提機槍經過進一步的改進,槍身特別短,能放在手提公文包的暗屋內,與公文箱式袖珍槍的結構一樣,用公文包的提手控製擊發。遇到緊急情況時,隻需按下提手的暗鈕,激光便透過公文包照射在目標上,於是子彈便跟著發射出去,命中目標。
據說,美國毒品檢查人員使用的這種手提激光機槍還真起了大作用。以前,毒品檢查人員在搜查毒品時,往往會受到毒販的包圍而無法脫身,甚至會遭到殺害。現在有了這種機槍,在危急情況下按動暗鈕,不到兩秒鍾,包圍在身邊的匪徒便會相繼倒下去,真是一個得心應手的急救武器。
目前,人們正對這種激光機槍作進一步的改進,除了提高它的射擊速度外,還準備將它安裝在裝甲車輛上,使其成為射擊包括飛機、坦克等活動目標的有力武器。
7.輕聲細氣心懷叵測--微聲手槍
在有些情況下,人們希望槍聲越小越好。比如偵察兵在執行任務時,往往要冒著危險用匕首微聲手槍或其他器具將敵人哨兵打昏或殺死;一旦被敵人發覺,就要盡全力撲上去與敵人進行拚死的搏鬥,決不能隨便開槍,以免驚動敵人。在電影或電視上看到這些驚險緊張的場麵時,大家的心都怦怦直跳,不禁為偵察兵們捏一把汗。很多人可能會想,如果我們的偵察兵在離敵哨兵一定距離上,用聲音很小的槍將他擊斃,即使敵人發覺,趕上去再行射擊,也能順利完成任務,那該有多好啊。這裏可以告訴你們,這種槍現在已經有了,它就是我們要介紹的微聲槍。
微聲槍通常也叫無聲槍。其實,它在射擊時並不是一點聲音都沒有,隻是聲音很微弱,周圍的敵人難以察覺罷了。即使聽到了,也往往不以為是槍聲。這種槍目前有兩種:一種是用來消滅單個敵人的微聲手槍;另一種是用來襲擊小股敵人的微聲衝鋒槍。
在講微聲槍的原理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普通槍在射擊時為什麼響聲那麼大。
大家知道,射擊時會在槍膛內產生大量的火藥氣體。由於槍膛是封閉的,在很短的時間內,這種火藥氣體會形成很高的壓力,最高可達3×108帕(3000多個大氣壓),就是這股壓力將子彈從槍管中快速地推射出去的。與此同時,火藥氣體也急劇地從槍口噴射出來。這樣,高壓氣體突然衝擠到壓力很低的空氣中,就要急速地膨脹擴展,必然會發生強烈的響聲。這與爆米花機在打開時聲音很大的道理是一樣的。槍膛內外的氣體壓力相差越大,發出的響聲也越強。
知道了槍射擊時響聲大的原因,就不難理解微聲槍的結構原理了。實際上,微聲槍之所以響聲輕微,是因為采用了一些辦法將聲音減低到最小程度。現在的微聲槍一般采用了以下幾種消聲措施:一是用速燃火藥來代替普通火藥進行擊發。速燃火藥燃燒很快,雖然它在槍膛內產生的壓力比普通火藥高很多,但快出槍口時壓力反而比普通火藥低,這樣,它與槍口外麵的空氣壓力差就會小一些,因而發出的響聲也就減弱了。當然,這隻能消除一部分聲音。二是采用消音裝置。為了進一步降低噴出槍口的氣體壓力,可讓火藥氣體先噴入裝在槍口的消音裝置,降低壓力後再排入空氣中,響聲又可降低一部分。通過幾次消音,射擊的響聲就會變得很微弱,使人很難分辨出它的槍聲。
槍口消音裝置和汽車、摩托車所用的消音裝置相似,外形像一個長圓桶,裏麵裝有能減低火藥氣體速度的圓形消音隔板或者網狀的消音絲網。火藥氣體通過這些隔板或網狀物後,速度降低,壓力減少,聲音自然就小多了。另外還有一種密封式消音裝置,它的構造比較簡單,就是在消音裝置的圓桶前端蒙上一層橡皮。射擊時,子彈擊穿橡皮飛出,而橡皮由於本身彈性迅速將彈孔重新堵住,使火藥氣體不能順利外流,隻能從橡皮上的裂縫中排出,結果可進一步消除響聲。據說,這種消聲器和前麵的消聲裝置配合使用,效果很好,但隻適於近距離內射擊,因為子彈與橡皮相碰後,影響子彈準確擊中目標。
現在,除了微聲槍以外,微聲炮也出世了。比利時已研製成功一種52毫米無聲、無煙、無火光的迫擊炮,很適合於偵察部隊使用。看來,微聲武器的隊伍有著不斷擴大的趨勢,微聲槍就算個排頭兵吧!
小資料(1)槍如林,彈如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僅英國、美國、俄國、法國與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等七個主要交戰國就製造出2760萬餘支步槍、107萬餘挺機槍,外加477億發子彈,平均起來,地球上20億人每人就擁有24顆子彈!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光美國、前蘇聯、英國、德國四國製造的機槍就多達594萬餘挺,子彈763億發!
如今,人類生存的地球上至少有1億支槍,至於無情無義的子彈,恐怕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能分到幾顆,而有史以來死於槍下的無辜者更是數不勝數。在美國,槍擊與謀殺已成為司空見慣的事,即使是保鏢如林、戒備森嚴的總統也難以幸免。
(2)積木式組合槍
有一種積木式組合槍,就是槍族。最早的槍族是由蜚聲世界槍壇的美國槍械設計大師斯通納設計的。它以一種槍的基本部件為基礎,換用不同槍管、槍托等部件,和搭積木一樣,組成不同的槍種,被稱為"斯通納槍族"。1963年,這種槍族一問世便受到青睞,此後世界各國競相研製出許多種槍族。
(3)塑料手槍
這是奧地利一家公司不久前發明的新型手槍。它不同於普通手槍:隻有槍管、滑動軸和一個彈簧是金屬做的,其餘部件均由硬塑料製成,體積小,重量輕,攜帶和拆裝都很方便,口徑為9毫米,而且命中精度極高,殺傷力比一般手槍大得多,各種性能都卓爾不群。這是一種對特種部隊特別適用的極為理想的輕便武器。
8.勃朗寧和自動手槍
勃朗寧全名為約翰·摩西·勃朗寧,1855年出生在美國鹽湖城北部的奧格登小鎮,是槍械工程師喬納森·勃朗寧的二兒子。從少年時代起,小勃朗寧就和哥哥馬休一起,在父親開的槍鋪中學藝,對槍十分感興趣。
勃朗寧對槍的興趣起源於他的家庭。小時候,剛從外地移民來猶他州奧格登的勃朗寧一家常常為吃飯問題而犯愁,空閑時,勃朗寧隻得常常去狩獵,打些野免野雞,給飯桌增添一些菜肴。狩獵就需使用槍,在使用中,勃朗寧越來越對槍情有獨鍾。老勃朗寧看在眼裏,喜在心裏,於是,把造槍知識和經驗全部傳授給了他。14歲那年,勃朗寧用手中的材料為哥哥馬休造了一把相當出色的獵槍,使造了一輩子槍的父親大吃一驚。20歲那年,勃朗寧造出了一支槍機起落式單發步槍。這是一把相當有特色的槍,把扳機護圈向下拉,就把槍機拉下來,開了鎖,同時抽殼、拋殼並使擊錘待擊。將扳機護圈合上,便推次發槍彈入膛,此時槍便可以進行下一發彈的發射準備。這支槍造出後,老勃朗寧說了一句既樸實又誇張的讚語:"我活了這麼大,還從未見過這麼好的槍"。
老勃朗寧去世後,勃朗寧和哥哥馬休各揚所長:勃朗寧在設計武器上極具天賦與才能,馬休擅長經營管理。於是,兩人連手在老勃朗寧槍鋪的基礎上,創辦了勃朗寧兄弟公司,他們購買了一幢兩層樓房,樓上是展品陳舊室,樓下是工場和樣品室,公司全稱為J·M·勃朗寧兄弟公司,他們的4個弟弟也安排在公司的各個關鍵崗位上。
1880~1882年,勃朗寧與兄弟們加工製作了600多支他所設計的單發步槍。1883年,他將該槍的生產權和銷售權賣給了美國溫徹斯特連發武器公司。實際上,勃朗寧全麵開始武器設計生涯就是從結識溫徹期特連發武器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T·G·貝尼特開始的。當時,貝尼特來到他的作坊門口,提出要買他的步槍,從此之後開始了長達19年之久的著名的溫徹斯特--勃朗寧合作,溫切斯特也成為美國當時最大的武器製造商之一,而且所有武器幾乎都是勃朗寧設計的。從1884年10月~1886年8月,溫徹斯特公司還購買了勃朗寧設計的1886式杠杆槍機型步槍、1887式杠杆槍機型霰彈槍以及其他9種產品的設計。從1887年3月~1889年3月,按當時風俗,勃朗寧做了兩年傳教士,之後又回到槍械設計工作上,在這之後的3年間,他設計出20多種槍械產品,並申請了專利。
勃朗寧的手槍設計生涯是從1889年開始的。19世紀80年代,美國人海勒姆·S·馬克泌發明了機槍--世界上第一種自動武器後6年,勃朗寧通過采用槍口火藥氣體作為自動能源的方式,將1873式杠杆槍機型步槍改設計成自動手槍,從而在自動手槍的研製曆史上作出了曆史性的貢獻。勃朗寧研製成功自動手槍還有一則有趣的故事:一天,被高度緊張的設計工作弄得精疲力盡的勃朗寧,帶著自製的獵槍到奧格登附近的一個沼澤地去打野鴨,隨著"砰"、"砰"兩聲槍響,彈無虛發的勃朗寧擊中了兩隻野鴨,當同伴們忙著收獲"戰利品"時,勃朗寧的雙眼卻緊緊盯在了一片被火藥氣體吹倒的香蒲葉草上。望著被吹倒的香蒲葉草,正在努力尋找一種使手槍自動化能量的勃朗寧頓時茅塞頓開,驚喜得跳了起來:"找到了!找到了!"很快,他就利用槍口火藥氣體作為能源,將1873年式杠杆型步槍加以改造,研製成功導氣式結構自動手槍。
從表麵上看,勃朗寧手槍非常普通,但其發射時卻讓人驚奇無比,因為鉸鏈式活塞是安在槍管頂部,向後弧線運動,並且擋住了射手的瞄準視線。上下擺動式槍機是由連杆操作的,連杆裝在活塞柄上。要想裝彈,射手必須抓住活塞柄的頭部,向上且向後弧線運動,這樣就使槍機運動到後方,並使擊錘待擊。釋放活塞柄,槍機向前運動,並且從彈匣裏抓住槍彈。發射時,彈丸在槍膛向前運動了102毫米行程後,經過槍管上方的導氣孔,從導氣孔流出的火藥氣體開始作用於活塞上,使活塞向後運動,活塞柄向後弧線運動,帶動槍機完成自動動作。
由於資金等方麵的困難,勃朗寧兄弟公司的武器生產未能形成預想的規模。1985年7月3日,勃朗寧來到位於康涅狄格州的柯爾特武器製造公司,為該公司事事長經翰·H·霍爾和技術專家卡爾·J·埃貝茨表演了他所設計的自動手槍的戰鬥性能,不久,勃朗寧與柯爾特公司達成了一項口頭協議--勃朗寧手槍的生產權轉讓給柯爾特公司。同年9月,勃朗寧向美國專利局申請了專利。1896年7月24日,勃朗寧與霍爾正式簽訂了關於生產勃朗寧自動手槍和其它3種手槍的合同。在這份合同中,勃朗寧將柯爾特公司生產的由他設計的手槍的銷售範圍限定在美國,因為他還計劃將他的手槍賣到歐洲。
從此,勃朗寧開始了與柯爾特公司的各種合作,柯爾特公司生產的每一種手槍都是以勃朗寧手槍為基礎,並由勃朗寧進行全新設計而成的,其中主要有M1900式柯爾特--勃朗寧手槍,其口徑為7.65毫米;M1902式、M1905式、M1910式等,口徑擴大為11.43毫米。其中,7.65毫米口徑的M1900式因小巧玲瓏、外形精美而獲得歐洲一些國家軍隊的喜愛,被比利時、瑞典等國選作軍官佩槍。而威力大的11.43毫米M1910式通過了美軍手槍選型試驗,獲得美國軍方的青睞,於1911年3月29日被美軍正式采用,命名為M1911式軍用手槍。勃朗寧運用於該槍的結構原理也被後人們稱為柯爾特--勃朗寧式自動原理。可以這樣說,勃朗寧為推動美國自動手槍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勃朗寧計劃打入歐洲市場的手槍是一種特種手槍和特種手槍彈,這種手槍彈彈徑7.65毫米,彈長17毫米,彈殼底部略呈凸緣,人們稱之為半底緣式,後來7.65毫米手槍彈變成了家喻戶曉的7.65毫米勃朗寧手槍彈。1896~1897年,勃朗寧設計了一種自由槍機式手槍,1897年10月,在柯爾特公司技術奇才和專利代理人埃貝茨的幫助下,勃朗寧起草了一份專利申請書。遺憾的是,柯爾特公司的其他人似乎對生產一種袖珍手槍並不感興趣,於是,勃朗寧隻好到他一直想進入的領域--歐洲去為這支袖珍手槍找婆家。
比利時是歐洲的一個小國。國家雖小,名氣卻不小,特別是它的槍械工業,享譽全球,尤其是被簡稱為FN公司的赫斯塔爾國家兵工廠,更是赫赫有名。
勃朗寧的新槍引起比利時FN公司一位前駐哈特福德的代表--哈特·O·伯格的興趣,1897年春天,伯格以FN公司商務董事的身份帶走了勃朗寧手工製作的樣槍,到公司與董事會的其他成員協商。
FN公司對勃朗寧設計的這支新槍進行了一些射擊試驗,射擊了500發槍彈,未發現一發瞎火故障。FN公司總經理亨利·弗倫內伊和董事會的其他成員當即決定購買這支槍的生產權。1897年7月17日,勃朗寧與FN公司董事會主席巴倫·查爾斯·德馬默爾簽定了合同,從此,勃朗寧開始了與FN公司的長期合作。
在經過了18個月的生產準備之後,FN公司於1899年生產出了第一批勃朗寧手槍,並命名為M1899式。到1899年底,公司產品生產記錄上就達到了3900支。1900年7月3日,比利時政府決定采用改進後的此槍,用以配發比利時軍官,並命名為M1900式。
1923年,為進一步提高M1900式自動手槍的射擊精度,勃朗寧對其作了進一步改進,由期普林菲德兵工廠生產,命名為M1911A1自動手槍。該槍槍長219毫米,空槍重1.13千克,彈匣容彈量7發,戰鬥射速35發/分,彈丸初速253米/秒,有效射程70米,由於這種槍動作可靠,性能穩定,後來被長期用作為美軍的製式自衛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陸軍曾對世界上幾種著名的手槍進行過一次評選,參加角逐的有德國的"沃爾特"、日本的"14式"、"美國的柯爾特45式"和"M1911A1"等。專家們從手槍的構造、命中率、殺傷力、射速等方麵逐一打分,結果,M1911A1手槍以滿分獨占鼇頭,被譽為"軍用手槍之王"。這種槍後來在許多國家廣泛使用,長達60餘年,生產總量逾1000萬支。
1922年,67歲高齡的約翰·勃朗寧設計出一種口徑9毫米的大威力手槍,該槍采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和槍管偏移閉鎖方式,這是勃朗寧最著名的結構設計,是他一生中設計的最後一種手槍。不過,由於FN公司當時經濟狀況不佳,未能及時生產這種手槍。1926年11月26日,勃朗寧在比利時監製生產槍械時,突發心髒病,死在生產線上,所以,勃朗寧未能看到一生中設計得最為滿意的手槍問世。
勃朗寧去世後,他的學生塞維擔任FN公司的總設計師,對9毫米手槍又作了改進,於1935年開始大量生產,比利時軍隊決定裝備此槍,命名為M1935式,又稱為GP35式。GP的含意為"大威力",這種手槍後來被歐洲、亞洲許多國家使用,至今,仍有72個國家的軍隊和警察裝備使用,在世界槍壇上享有盛譽。該槍長200毫米,空槍重0.88千克,彈匣容彈量13發,彈丸初速354米/秒,戰鬥射速40發/分,有效射程50米。
一生勤奮的勃朗寧生前答記者問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在槍管中灑下的每一滴汗水,都能凝聚與孕育著成功與奇跡。"在他去逝的祭文中,美國國防部是這樣評價他的:事實將要記載的是,勃朗寧先生設計的武器沒有滑滑的,不像大多數手槍那樣有螺旋形的膛線。為什麼呢?原來,槍管短是因為信號彈不需要太遠的射程;槍管粗是因為信號彈宜攜帶大量的燃燒劑,以便在空中更加醒目;無膛線是因為信號彈不需要太準確,也正因為信號彈隻需升入空中一定高度即可,所以,信號槍沒有瞄準具。
由於信號彈發射不需準確,不需要高射程,也不需要連續射擊,所以,信號槍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便於攜帶,也不易出現故障。現代信號槍仍采用手動裝彈和退殼,射速仍很低,每分鍾隻發射10~12發。
除了單管信號槍外,還有雙管信號槍,這種信號槍可同時發射兩發信號彈。
由於信號槍既需在夜晚使用,也需在白天使用,所以,信號彈也有不同種類,否則,倘若白天發射白色信號彈,官兵們就很難見到。此外,不同色彩的信號彈還可預先約定含義,所以,信號彈有多種不同色彩,也有發煙信號彈和發光信號彈之分,信號彈常見的顏色有藍、紅、黃之分。
通常,發光信號彈的上升高度為90米,飛行距離為150米,發光時間為6~7秒,發光亮度為5000~10000支燭光,白天可在3~4千米、夜間可在5~6千米處明顯看到。
小資料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一處不易發覺的知識性錯誤,那就是:在"勃"字詞彙中有一個"勃朗寧"的條目,該條目這樣注解到:"手槍的一種,可以連續射擊,因設計人美國的勃朗寧而得名。"
這段注解錯就錯在一句話上:"可以連續射擊",實際上,勃朗寧自動手槍是自動裝填手槍,並不能連續射擊,隻能單發射擊。
盡管《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文有錯,但是,能被《現代漢語詞典》收成條目,這本身就說明"勃朗寧手槍"很有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