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金融資本經營使企業超速發展(3 / 3)

2.收益性

收益是大多數投資者的最終目的,而成本和收益是另一對相關的概念。因此,在選擇金融資本營運對象時,還應考慮收益率、價格、手續費和稅金等因素。

3.流動性

由於證券是金融資本的主體,因此金融資本的流動性也就主要表現為證券的流動性,即證券的變現能力。在沒有二級市場的情況下,證券的流動性取決於證券的償還期限,期限越短,流動性越強。如果存在二級市場,證券的流動性則主要取決於二級市場的發達程度和某種證券的熱度。二級市場越發達,證券轉讓越方便,流動性就越強。

4.便利性

便利性是進行金融資本營運活動時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它主要是指投資購買證券所需要的時間、交割的期限、認購手續是否迅速方便、是否符合投資者的偏好等等。一般說來,金融資本經營的便利性與交易市場的發達程度是相對應的。在從事國際證券投資時,投資者往往需要考慮這一因素。

必須指出,在實際的金融資本營運中,同時具備上述所有有利因素的投資對象常常是不多見的,這就要求投資決策者權衡利弊得失,作出抉擇。

第四章 金融資本經營的時機

1.確定買賣時機的因素

確定金融資本的買賣時機通常要考慮獲利率、本益比及本利比三項要素。

(1)獲利率。所謂獲利率,是指證券投資者投入資金額所獲得收益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

獲利率=每股年股息目前每股市價×100%

(2)本益比。所謂本益比,是指證券價格與收益之比。獲利率計算的是獲利的百分比,而本益比則是倍數。計算公式

本益比=目前每股市場價格每股稅後收益

在應用本益比計算時應注意與當前的利率水平相比較,然後再確定是否有利於投資。

(3)本利比。所謂本利比是當期的每股股利除以目前每股的市場價格而得的倍數,公式為:

本利比=目前每股市場價格當期每股股利

本益比與本利比的區別在於,每股稅後收益常常大於股利。同樣,計算本利比時也要與當前的利率水平相比較,才能得到真實的比值。

2.金融資本買賣時機的一般策略

由於證券是主要的金融資本,因此我們主要以證券為對象來探討金融資本經營中買賣時機的一般策略。

與經濟形勢的周期性變化相適應,證券的市場價格變動也常常呈現出循環性質,即呆滯期、回升期、活躍期、回落期,這種周期性循環反複出現,各個時期的期限長短並不確定,所以投資者要把握時機,適時地買進或賣出,在證券價格周期性變動的不同時期采用相應的對策,以取得最佳的投資經營效益。

(1)回升期的對策。在回升期,大多數證券價格開始上升,整個證券市場的指數升幅極大,這時,可以適當購入風險較大的證券。風險證券由於在呆滯期受到的打擊最重,其價格常常降到極低的水平。回升期位於呆滯期之後,此時各種證券的價格都偏低,而高風險證券可能最為偏低,它將在回升期開始後有上升的趨勢,而且升值的潛力和空間都較大。

(2)活躍期的對策。在活躍時期,大多數投資者都已了解了價格的上升趨勢,並看到未來經濟狀況的美好前景,因此激發了眾多投資者的投資欲望和興趣,證券價格也不斷攀升。此時的高風險證券已接近到其公平的標準,從現在開始,它們已不再是便宜貨,應該停止購買。其他的偏低股票價格也會上升,但它們上升的順序有先有後,上升的幅度亦高低不同,難以準確判斷和把握,投資者可以根據其投資心理和經驗進行分析判斷。

(3)回落期的對策。在證券價格的回落期開始時,許多股票價格達到其最高峰,並從此開始下降。因此,投資者可在此時分批賣出高風險證券,收回資金,購進優良證券,即價格能夠維持堅挺的證券,或者把收回的資金轉為現款存儲,以保證資本的安全性。

(4)呆滯期的對策。此時,大部分證券價格開始下降,該是投資者撤離市場的時候了。投資者手中持有的證券,大部分都應當拋出。至於拋出的具體數額,投資者可視自己的判斷自行決定。最理想的狀況是不要持有任何證券,但這對於某些投資企業來說是不現實的。一般來講,投資者可將回收資金轉向國庫券、商業票據等價格波動很小的證券或投資對象,以增強資金安全性,減少損失。

投資者根據價格的周期性變動采取相應的策略,最重要的是要確定處於哪一個階段。一般來說,證券價格的變動往往先於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之前發生,所以,投資企業可以通過相應的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對證券行市進行預測,把握買賣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