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謊言都不會隻是一句孤立單獨的話語,它總有大量與之相關聯的上下文,"前言"與"後語"、"牛頭"與"馬嘴"就是這樣的上下文,許多謊言之所以最後都大白於天下,就是因為大多數造謊者缺少一個好記性。
造謊必須前後一致,它和說真話不一樣,真話可以斷斷續續,而不致於中斷前後的聯係,而假話一旦中斷,就難免出現前後不沾不靠的尷尬局麵。
對於造謊者來說,細節是最令他們頭疼的事。正如俗諺所說:"一根鏈條的強度取決於它最弱的那一環。"細節即是謊言鏈條上強度最弱的一環,於造謊者,是最難以對付的地方,而於識謊者,恰好就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地方。要想知道對方說話是真是假,你隻管盯住它的細節,絕對沒有錯。
第四章 戳穿小人的陰謀
哪個叫賣得最凶的和發誓發得最厲害的賣主,正是希望把最壞的貨物推銷出去的人。吹牛撒謊是道義的墮落,它必然引向事業的滅亡。造謊的人最害怕謊言被揭穿,那樣一來,他要借助謊言行使的計謀將被人識破,他的聲望將會受到毀害,他的地位將受到動搖。靠造謊取得成功的人看上去耀武揚威,其實一個個內心裏都充滿了恐懼與卑怯,做夢都不得安寧。
控製這種人可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首先,識破他的謊言。當一個人用惡意的謊言來與我們相處的時候,他事實上已經開始對我們形成侵犯與傷害了,不管他的謊言是否達到了目的。即使他現在尚未形成傷害,他的下一步可能是他的最終目的。
一旦識破他的謊言,讓他在一開始行動時,就受到挫敗,把造謊扼殺在搖籃中。比如一個商人向我們推銷劣質商品,他一開始可能並不向我們直接了當地推銷商品,而是不鹹不淡地同我們扯一些無關緊要的話,或者問問我們關心的問題,使我們對他產生信任感後,他就乘機把劣質商品推銷給我們。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位推銷二手商品的商人,來到一所看來富有而整潔的農舍前叫門。敲門聲過後,對方隻將門打開一條小縫,戶主太太從門內探出頭來。當她看見來人是一位推銷商時,猛然把門關閉了,商人再次敲門,敲了很久,她才又將門打開,但僅僅是勉強地開了條小縫,而且,還未等對方說話,她就不客氣地讓人免談。
雖然一開始十分不順利,但商人卻不服輸,決心換個法子,碰碰運氣。他改變口氣說:"太太,很對不起,我拜訪你並非是來推銷商品的,隻是想向你買一點雞蛋。"
聽到這裏,太太的態度稍微溫和了一些,門也開大了一點。商人接著說:"您家的雞長得真好,看他們的羽毛長得多漂亮。這些雞大概是多明尼克種吧?能不能賣給我一些雞蛋?"
太太問商人:"你怎麼知道這是多明尼克種雞?"
商人知道自己的話已經打動了太太,便接著說:"我家也養了一些雞,可是像您所養的這麼好的雞,我還未見過呢!而且我飼養的來亨雞,隻會生白蛋。夫人,你知道吧,做蛋糕時,用黃色的蛋比白色的蛋好。我太太今天要做蛋糕,所以我便跑到你這裏來了......"
太太一聽這話,頓時高興起來。商人利用這短暫的時間,瞥了一眼四周的環境,發現他們擁有整套的養牛設備,於是繼續說道:"夫人,我敢打賭,你養雞賺的錢一定比你先生養奶牛賺的錢多。"
這句話說得那太太心花怒放,因為長期以來她丈夫不承認這件事,而她總想把這得意的事告訴別人。
於是她便把這位商人當作知己,帶他參觀雞舍。參觀時,商人不時發出由衷的稱讚。他們還交流著養雞方麵的常識和經驗。
這樣,二人越來越親近,幾乎無話不談。最後,太太談到孵化小雞的一些麻煩和保存雞蛋的一些困難,商人不失時機地向那太太推銷了一台孵化器和一隻大冰櫃,而且,看上去價格比買新的要便宜許多。但那太太的孵化器剛用不到兩次,就出了毛病,幾千粒種蛋給烤熟了。冰櫃還好,幾次修理花了上百元的修理費,至今還能夠湊合用。
農場女主人一開始的確對騙人的商人存有戒心,但她意誌不夠堅定,以致最後被商人的謊言所蒙蔽。因此,識破謊言還必須具備堅強的意誌,否則,謊言仍會突破防範使你突然受損害。
識破對方謊言後,應時刻對他保持戒備,不管他說什麼,做什麼,你都隻當他是在為自己的謊言作鋪墊,即使他說的是真話,也要對他真話背後的動機多幾番考慮。有的人會用虛虛實實的方法誘你上當,在假話中摻雜真話,在真話中夾雜假話,真真假假,讓你分辨不清,他就趁機大行其騙術。尤其是那些有意向你暴露自身弱點的人,往往就把這當做造謊的第一步。
善於追求女性的花花公子常常說:"我既沒有錢又沒有地位,但是請你相信,我對你的愛比任何人都深......"這話雖然暴露沒有財富、沒有地位的弱點,但同時也強調了自己感情的珍貴。
小說中的那些痞子式人物也經常采用這種方式取得一些女性的信任,他們故意把自己說成是流氓、詐騙犯、逃犯,按照常理,大家都認為這樣的壞人絕不會自己承認自己身份的,而如此坦率承認自己是壞人的人,則一定不是壞人。於是,一個又一個少女落入圈套。
這種方式在商業談判中也常常見到,他們采取低姿態,消除你對他的警戒和不信任。被稱為美國商業大王的C·N·哈頓說,商談的技巧就是"使對方不停地說'不'!"因為每一個人心裏都有想否定對方的意念,交涉中不斷提出不利於自己的條件,並使對方說不,久而久之,對方自然失去戒心,而逐漸對你產生信心,接下來的談判就可順利進行了。
我們既知對方的所作所為都隻是為了引我們上當,那麼,就根本不容他動手,便搶先動手收拾他,再厲害的謊言也發揮不出效力。
秦末楚漢相爭時,項羽和劉邦曾簽訂過一個劃分楚河漢界的和約,約定從此二人分地而治,不再互相侵犯。事實上,劉邦簽定這個協定隻是個緩兵之計,騙項羽退兵。項羽不知是計,拿著簽好的協議引兵東去,不料劉邦馬上翻臉,領大兵掩殺而來,猝不及防的項羽被打得大敗。
設想項羽一開始就知道劉邦簽協約、劃楚河漢界一係列行為不過是造謊欺騙,以此贏得調兵遣將的時機,隻管遣將調兵勇追窮寇,不把劉邦殺個片甲不留誓不罷休,那麼劉邦再高明的謊言也一無用處,項羽就可以將劉邦掌握在自己的控製之下。
謊言就像一柄利劍,可以用來攻擊他人,也可以用來殺傷自己,全看你如何運用。如果你把劍柄操握在自己手中,它就成了你攻擊對手的有力武器;如果你深諳劍法,不論手中有劍無劍,他怎樣進攻,從哪一個角度攻,你都可退可讓,應付自如。他不僅傷害不到你,到後來反被自己的劍所傷。因為他的一招一式都在你的心中眼底。
第五章 直接撕開說謊者的偽裝
謊言是一種內心空虛的精明和詭計,是自己欺騙自己的心安理得的形式,它致命的敵人就是容易被當麵揭穿。謊言可能有一千張外殼,但它卻隻有一個中樞:欺騙。要擺脫受它欺騙的局麵,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撕開其偽裝,讓它虛假的麵目暴露出來;然後像穿越紙牆一樣,徑直破牆而過。
在現代工商社會,困擾我們的謊言更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商人們千方百計、絞盡腦汁不斷編造出新的謊言招攬顧客。我們稍有不慎,便會落入他們的圈套,輕者吃虧上當,買回物不稱價的商品,重者使經濟蒙受巨大的損失。
由於這些謊言的變化多端,我們不可能在這裏一一列舉進行剖析,隻簡單地列舉以下二種對其管窺蠡測。
第一是假冒名牌,魚目混珠。東京的狄斯奈樂園,自1983年開業以來,很受人們歡迎,不但全國各地都有人來此遊玩,而且還吸引了不少國外人士來此觀光。可是這個東京狄斯奈樂園的確切地址是在千葉縣,因此準確地說應叫"千葉縣狄斯奈樂園"。
但是,如果真用"千葉縣"這個名稱的話,來此遊玩的旅客一定會減少許多。因為遊客看到這個名稱便立刻會得出兩條結論:首先這個遊樂園離東京一定很遠,去觀光多有不便;其次,這個處在千葉縣的遊樂園可能是鄉下人搞的,設備和環境也一定不太理想。但現在命名為東京狄斯奈樂園,人們就會以"東京"這個名稱而理所當然地斷定:這個樂園離東京一定很近,而且設備和環境肯定都是一流的,結果各路旅客都紛紛慕名而來。這種假借名稱,使人發生誤會的例子見得最多的是廣告。
著名的女影星為香水、化妝品作廣告,就讓人產生這樣的推論:女影星之所以如此漂亮、富有魅力,就是因為用了那種牌子的香水或化妝品;反之,用那種牌子的香水和化妝品也就會像影星那麼漂亮、富有魅力。
在某種食品和酒料上冠以"宮廷"、"禦用"等字樣,人們就產生這樣的錯覺:既然是宮廷食品,質量一定是最好的,隻有皇帝才能享用的食品,我享用了,說明我的地位也非同凡響。
事實上呢,那些香水、化妝品同影星唯一的關係可能隻是生產廠家通過廣告公司付給影星的一筆巨額報酬而已,無絲毫其他關係。那些食品呢?壓根兒就和皇宮禦用沾不上邊。即便是皇宮禦用又怎樣呢?就拿西湖龍井茶來說吧,過去在貢朝廷時,隻是獅峰山上幾十株樹所采的茶葉才成為真品,如今是整個獅峰山上數萬株茶樹所產茶葉都叫龍井與當年的貢茶又有多少聯係呢?更何況還有不少外地的茶葉也偷偷用龍井茶葉的包裝,盜用其名傾銷各地,如果說龍井村的茶葉與貢茶沒有多少關聯,好歹還名符其實,但那些冒名的龍井簡直就不堪入口了。
對這些冒名的東西,我們絕不要被它所冠的那些名號所蒙蔽。管他是美國口香糖還是英國巧克力,也不管是天王巨星飲用的啤酒,還是皇帝太後吃的點心。我們隻看它自身品質的好壞,而不必理睬其牌號名頭。如此一來,它就騙不了我們了。
第二是裝神弄鬼,製造搶購景象。我們大多數人都有好貪便宜怕吃虧的心理,商人們往往就抓住我們的這種心理強迫推銷他們的商品,等我們把這些買回家後,往往發現,除了堆牆角外,很少能派上真正的用場。
比如我們常看到這樣一些廣告:"三日之內,本商品五折銷售,欲購者從速"、"隻限於最先購買的五十個幸運者"、"從下午一點至一點半,本店為你服務"、"買××牌洗發精,贈××牌香皂一塊,五千塊香皂,贈完為止,機不可失"。這種限定時間、限定銷量的廣告宣傳,的確很容易抓住人們的心理弱點。
兒童中間,我們也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當你單給他糖果吃時,他可能使勁搖頭表示不要,若在旁的其他兒童搶著要,這位兒童必會伸手討取,小孩的這種心理傾向到了成年後也不會消失。
如果是隨處可見、隨時可買到的物品,人們絕不會產生強烈的購買欲,但如果在數量上加以限製,就會有人搶購。看到其他顧客搶,自己不買的話,就會覺得吃虧,這時候,即使是價格極昂貴的東西,大家也會傾囊而出,大肆搶購。
另一種強製推銷的方式是製造合理的廉價原因。常言道:"便宜沒好貨。"人們對於極其廉價的商品,往往懷有戒備心。因為"這麼廉價的商品一定有某種缺陷"的觀念,早已根深蒂固。但是如某種商品並非因為質量問題而降價,其價格合理,且能令人信服,則同樣能吸引大批顧客前往搶購。
我們經常在大街上看到:"工廠倒閉,產品處理"、"拆遷大拍賣"、"清倉大拍賣"等等......的確,這些商品很便宜,而且便宜的理由也並非質量不好。於是對於顧客而言就認為自己不是買價廉的次貨,而是趕上了買便宜貨的好時機。因為工廠倒閉,產品的確需要處理,拆遷商場存貨真的會拍賣,換季後的服裝價格比剛上市服裝價格低許多。消費者隻顧著為自己找理由參與搶購,待東西買回家中,才發現價格並不低,質量更成問題。此時,後悔晚了。
俗話說:"貪賤買窮。"花大量的錢財買便宜而不實用的商品是消費觀念不成熟的表現,被"搶購"謊言所蒙蔽而買下自己並不需要的商品,更是幼稚的舉動。
對這一類謊言,顧客應立即想到的是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那誘人的低價或再不買就完了的擔憂,前者才是你購買商品的目的和主題,後者隻是商人設下的騙局。要識破他這個騙局,就得抱定這樣一種信念:如果我並不需要這種商品,即使白送也堅決不要。那樣一來,任何謊言都無法掏空你的錢包。
對付謊言,有些時候我們必須要直奔主題!
第六章 對說謊者不必手軟
謊言是對忠誠和信任的玷汙,將說謊者痛打落水是對他的最好懲罰。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會對曹操到底為什麼殺楊修抱有看法,有人說楊修在猜謎中顯示出比曹操更聰明的才能,遭到曹操的忌恨;有人說,楊修參與曹植的文人集團後,曾為曹植出謀劃策奪取太子之位,卷入曹操的宮廷鬥爭中招致曹操厭惡。
這些理由聽上去頗有道理,事實上並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本。讀者一定還記得這樣一段情節:曹操擔心別人對他行刺,所以他對人說他時常夢中殺人,並且告訴身邊的衛士不要在他熟睡後靠近他,以免遭殺。
一天夜裏,他睡在榻上,被子翻落在地,露出身體,衛士突然從門外經過,怕他著涼,輕手輕腳走過去為他拾起被子,正當衛士給他蓋被子的時候,曹操突然奮身從床上躍起,揮劍殺死了衛士,然後又回到床上呼呼大睡。
次日,大家看到衛士屍首,一片驚呼,曹操醒後,連連歎息:"啊,肯定又是我夢中殺人了。"隨即傳令厚葬這名衛士。從此左右近侍都對曹操夢中殺人的事深信不疑。
但楊修知道這件事後,卻低頭對衛士屍體說:"丞相不在夢中,你在夢中啊!"這句話傳入曹操耳朵,使曹操心中十分忿怒。
原來楊修犯了曹操的大忌。曹操想用謊言欺騙他人,建立自己特異的威望,以此嚇退刺客,不料謊言被楊修識破,點出他夢中殺人的說法不過是騙人的鬼話,這當然為曹操所不容。後來又因識破"雞肋"軍令的秘密被曹操以"惑亂軍心"的罪名殺了。
曆史上有許多政治家用謊言為自己塗脂抹粉、樹立虛假威望的事例。事實上,這一招從古至今就沒有停止過,從政客、商人、戲劇明星、體壇新秀、歌星影星、記者作家都喜歡使用這一招為自己獲取更高的聲望、更大的利益。他們吹噓自己從小就具有特異的秉賦,超凡脫俗的能耐。事實上,這些奇異之事十之八九都是胡編亂造的,以此蒙蔽別人,或嘩眾取寵引人注目。
如果這些噱頭隻用來逗人一樂,也就罷了,但很多人並不止於此,他們用這種手段博取他人信任,換取支持,以此沽名釣譽。對付這種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無情地揭穿他的謊言,使他威風掃地,身敗名裂,隻好跳懸崖。
幾年前,國內曾發生過這麼一起特大詐騙案。
一天,官銜頗高的耿某家中,來了一位自稱是耿某親侄子的人,叫耿某某。在耿某的記憶裏,三十六年前,他有個弟弟和他一塊出來參加革命,因為被人告密,被反動派殺害了。今天,弟弟的遺孤來到眼前,耿某自然十分高興,在會客室接見了他,並派專車送他遊覽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