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製度經濟學的未來性原則(續1)(1 / 3)

第一卷 製度經濟學的未來性原則(續)

第一章 債務流通的問題(續)

3.財產和財產權

麥克勞德說:"如果有人問:什麼發現對人類的財產變化的影響最深,我們大概可以符合實際地說--那是人們發現債務是一種可以出賣的商品。......丹尼爾韋伯斯特曾說信用對於使國家富裕的貢獻千倍於全世界所有的礦山,他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人們發現'債務是一種可以出賣的商品或物;它可以像貨幣那樣使用;並且產生貨幣的一切影響。'"這種可以出賣的商品,麥克勞德認為,是'財富"!我們叫它"資產"。

實際上,債務或所有權都不是財富。它們是製度。我們從數量觀點把它們叫做資產和負債,我們認為這是商人的資本的意義。由於逐漸承受十七世紀中商人的習慣,在法律上發明了債務的流通性,人們已經使債務可以出賣,像商品的所有權那樣,特別像法償商品--鑄幣。銀行家買進一項債務時,他不是買一種具體的物資,而是買那叫做債務的製度。製造家買進具體的物資時,他所買的不是物資,而是物資的所有權。麥克勞德曾受到責備,人們認為他把一件東西算了兩次,一次作為有形的物質,一次作為財產權。

因為這個原故,他的名字不列在權威方麵所編的經濟學家名單之內,盡管他的銀行貼現原則在調節黃金的流入和流出方麵是一種重大的發現,後來英蘭銀行還曾采用。麥克勞德確實把某種東西算了兩次,但不是東西本身和對那東西的權利,因為他在經濟學裏完全丟開了有形的物質,隻算那可以轉讓的債務和商品的所有權。可是,他把幾種其他的"東西"算了兩次--他把兩種財產權--有形體的和無形體的--在一年的時間內算作兩種存在物。他把無形的財產算作一種債務,其實那是債務的否定。既然他是根據一個法律家淵博的法律知識分析法律權利經濟學第一個,實際上也是唯一的經濟學家,既然他的謬誤議論和他的批評家的誤解曾使經濟學家們更堅信邊沁以痛苦和快樂替代布拉克斯東的法律和習俗的說法,我們應該找出麥克勞德的錯誤在什麼地方,從而看到這些錯誤怎樣可以糾正。因為,我們認為,隻要他的物質的比喻和雙重計算取消,障礙就去掉,就可以建立關於財產權的經濟理論,像他想要做到的那樣。麥克勞德的理論體係所根據的基本觀念,雖然由於物質的比喻而顯得混淆不清,卻是"權利和義務"的法律意義裏所包含的"未來性"原則。麥克勞德認為,未來性客觀地存在於一種現在的"經濟量"裏,這經濟量就是"信用",它的意義和債務相等。

適當地確定麥克勞德的地位,最好從龐·巴維克所作的批評開始,在所有的經濟學家中,他自己盡了最大的力量把"未來性"引進了主觀的經濟學。龐·巴維克也重疊了他的主觀的未來性和技術的效率概念,就像麥克勞德重疊了他的法律上的未來性和物質的比喻那樣。他在經濟學說裏排除了麥克勞德的"權利和關係",正如麥克勞德排除了後來是龐·巴維克的心理的東西。麥克勞德認為,心理的欲望雖然是基本的,卻沒法測量,因此不能作為科學的根據。可是,龐·巴維克認為,權利是社會的關係,包含了雙重計算。龐·巴維克說經濟學家向來選擇於四種獨立的概念之間,這四種概念都是從一件物質的東西推論出來的--例如清水。第一是有形的物質,水;第二是它的內在的客觀特性,有用性或效用;第三是它對人類有用的勞務;第四是對水的權利。其中第一項,物質的東西本身不管它的特性,龐·巴維克正確地予以否定,因為它除了作為它的有用的特性的寄身之所以外,不可能是經濟學家的研究對象,經濟學家們所做的工作是選擇某些特性和其他的特性分開。

麥克勞德所擇取的特性是交換性,他認為這就是"財富",並且這是龐·巴維克的四種概念所共有的。如果我們考查這樣結合在"財富"這個名詞裏的各別的意義,被龐·巴維克區別為第二、第三和第四項的那些名詞,我們將發現它們實在是三種不同的科學的出發點,每一種都用"經濟學"的名義,可是在現代的研究和教學裏每一種都被區別開來的。龐·巴維克的"內在的客觀特性"--有用性或效用,我們稱為技術的使用價值--是工程和家政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這是使用價值的生產,不管麥克勞德的交換性或者"使它參加商業"那些判斷的標準。龐·巴維克的"對人類有用的服務"是財富的生產和消費,其中最重要的是欲望的滿足,這方麵已經成為家政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他所說的"對水的權利"是法律通過權利、義務、自由和暴露(libertyandexposure),對人的控製,這就是以麥克勞德為創始人的製度經濟學。

重農學派和李嘉圖是農業和工程經濟學家;包括龐巴維克本人在內的快樂主義者是家政經濟學家;製度學派則是所有權經濟學家。由於名詞的雙重的和三重的意義,由於類比、隱喻和人化,這些不同的學科在曆史上發生了混淆和重疊。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每一種"特性"在一個包含其他特性的"領域"以內運行,任何一項特性的選擇都是一種分析、實驗、判斷和具有目的的精神活動。麥克勞德的前輩,重農學派和古典經濟學家選擇了第二種特性即使用價值,可是和其他的特性混合起來,它們的"嫡係的"子孫是工程和農業經濟學。心理經濟學家,像龐巴維克本人,選擇了第三項,就是對人類有用的勞務,他們的子孫是家政經濟學。

可是,我們稱為製度經濟學家的那些人選擇了第四項,就是財產的權利。麥克勞德的誤解一部分起源於"財產"的雙重意義。麥克勞德澄清了這一點,可是人們對他不了解。

"大多數人,"他說,"在說到或聽到財產的時候,想到某種物質的東西,例如土地、房屋、牲畜、貨幣等等。"可是,那不是財產的真正意義。"財產這個名詞的真正的和原來的意義不是指物質的東西;而是指使用和處理一件東西的絕對權利。......財產......的真正意義是完全指一種權利、利益或所有權;因此,把物質的東西叫做財產和叫做權利、利益、所有權,是同樣的荒謬。"接下去他又說,經濟學所研究的不是"土地、房屋、牲畜和穀物,"而是土地、房屋、牲畜和穀物"以及一切其他東西"上的"財產"。財產和財產權一樣;物質的東西對經濟學沒有價值,除了因為它們能被人依法占有和它們的所有權能依法轉移。

任何其他一種持有或轉移是侵占、掠奪、偷竊。其他科學研究物--經濟學研究對物的合法權利。這樣他把物質的東西推移到未來,代以他的所謂"經濟量",對物的未來使用的現在權利。既然麥克勞德這樣消除了前輩留傳的物質的東西與物質所有權的雙重意義,因此完全在對未來事物的權利的意義上研究財產,人們對他的理論的批評就不應該針對他的假定的對物和權利的雙重計算,而應該針對他對權利本身的雙重計算。

這起源於他的"信用"這個名詞的雙重意義,以及他自己不能完全擺脫以前法律家和經濟學家的物質的類比。對財產和物作雙重計算的是他的批評者,他們忽視了麥克勞德所說的他根本不把物質的東西作為經濟科學的研究對象。然而,他給他們留下了誤解的原由,因為他用了他們的物質概念來表示他的意思。他對一物隻計算一次,作為財產權的交換性,這個他叫做"財產",並且對一用財產權給予他所謂經濟量("信用")那種東西的意義。經濟學家向來認為商品當然是財產。因此,那是一種不變的特性,他們就能一心討論物資的具體的生產、運輸、交換、分配和消費,不管那假設的相等的特性(財產權)方麵的任何變化性。可是,麥克勞德排除了作為屬於其他科學的範圍的物質的東西,而一心研究對那些東西的權利的交換性。實際上,財產權中的某一種,"可以出賣的債務",在它自己的市場上可以單獨變化這一事實,對他來說,是他的理論體係的出發點。可是,在這方麵可以出賣的債務和一般財產權沒有區別--一切財產都是信用和債務,他認為,因為那是預期可以從別人那裏取得有價值的東西。僅僅這種預期就能買進賣出。

4.有形體的、無形體的、無形的財產

(1)時間和時間的尺度--在區別現在與過去和未來方麵,麥克勞德遇到嚴重的困難。在一個地方,現在指的是一種時間的零點;在同一問題上,又指未來的一年。這是他對"有形體的"財產和"無形體的"財產的區別。有形體的財產延長到未來的一年。可是,無形體的財產在有形體的財產已經停止以後完全延長到未來。在一個地方,無形體的財產從現在的零點時間開始,而在另一個地方,從未來的一年以後開始。第一,關於他的時間的零點。

"財產,像兩麵神一樣,"他說,"有背對背的兩麵。它有關過去和未來,"因此"屬於對立的特質。......現今在一切數理和物理科學中,向來的習慣總是用相反的符號代表相同的數量,可是屬於相反的特質。因此,完全為了便利品見,並且遵守自然科學上不變的習慣,如果我們把這種財產之一作為正的,就可把另一種表示為負的,作為區別的標記。......如果我們把對於在過去取得的東西的財產表示為正的,就可以把對於將要在未來取得的東西的財產表示為負的。"現在"數學家知道",他說,"我們像用正號一樣,能夠用負號作同樣的運算。"

因此,麥克勞德用正號加(+)代表"過去的產物的財產",就是他所謂有形體的財產;用負號減(-)代表"未來的產物的財產",就是他所謂無形體的財產。

可以轉移的財產

在上列圖表內看到的,有形體的財產是對已經生產的物資的產權。可是,在同一問題上,他說有形體的財產在未來的一年後存在。

"......雖然土地的每年產物隻有隔開未來的時間才實際存在,對這些產物實際存在時的權利或財產卻是現在的,可以像任何物質的有形體財產一樣地買進賣出,例如一張桌子、一張椅子或者若幹穀物。就是說,這些永久年產物各有一種現在的價值:土地的買價隻是這一係列永久未來產物的現在價值的總和,再說,雖然這一係列未來產物是無限的,一種簡單的代數公式說明它有一定的限度:這一定的限度主要決定於當時的平均利率。當一般的利率是百分之三時,總的土地價值大約是三十三倍於它的年產價值:因此土地總財產的三十三份中的三十二份是無形體的:隻有剩下的一份是有形體的。"這裏有形體的財產是一年的預期,無形體的財產到那第一年年底才開始。這和他的表格裏的說明相反,在表格裏無形體的財產從一個現在的時間的零點開始,可是,在這裏他的有形體的財產似乎沒有未來性,連一年的未來性都沒有。當然,事實是他的有形體財產的價值包括他的全部"三十三倍於它的年值。"如果是這樣,他的有形體的財產本身也就是"無形體的"財產,應該改列在他的表格的負方。有形體的或正的一麵,作為財產和作為價值,完全消失。它在過去可能是財產,在過去可能有過價值,可是那是因為過去是當時的現在,並且在它前麵還有未來。當過去消失,消失在現在時間的零點時,財產權和這些權利的價值也跟著一起消失。

實際上,有形體的財產的意義是雙重的,都是麵向著未來。它意味著占有為了個人自己未來的使用,又意味著把持著別人所需要可是不占有的東西。前者是麥克勞德所謂對永久的每年產物的現在權利的意思。可是它們不僅僅是每年的產物。它們是占有一切未來產物(最近的或遙遠的未來),供自己使用的權利。第二種意義是"交換性",在議妥價格以前不讓別人取得某種東西的權利。這種權利,他說得不錯,並不等待一年。它是一種在他的現在時間的零點立即開始的權利。可是,這種交換性的權利就是他的無形體的財產和有形體的財產的流通性或可轉讓性的意義。他所以弄得像這樣對未來時間作雙重計算,是由於他十分粗淺地混淆了時間和時間的計量,就是年或者"每年的"收益。

他說,"債務或信用,和任何物質的財產一樣,是可以買賣的商品:為了銷售的便利,它們必須被分成某種單位:煤按噸出賣;穀物按誇特出賣;糖按磅出賣;其他東西按盎斯出賣。債務的單位是對一年後支付的一百鎊可以要求支付的權利。用來購買這債務單位的貨幣的總數是它的價格;當然,用來購買固定的債務單位的價格越小,貨幣的價值就越大。"這樣,如果債務是一年後償付的一百元,銀行家以九十五元的價格買進,那末,銀行家的貨幣的價值就是略高於每年五元。可是,如果銀行家所付的價格減少到九十元,他的貨幣的每年的價值就是略高於十元。當然,這不過是一種年率,他也很了解,可是這是金融市場的語言,金融市場把貨幣的"價值"或貨幣的"價格"說成每年的利率。然而,在債務市場上作為"貼現",這種貼現實際是在現在的時間點上發生,雖然那未來時間的間隔可能是一天或者九十天,為了便利品見折合為一種計量單位,一年。但是他的"債務的價格"的概念使麥克勞德能作出他的重要發現,發現了英蘭銀行在控製黃金的流出和流入方麵的適當的貼現政策。結果,麥克勞德的"現在"的概念,原來在他的表格裏。從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時間零點開始,這一來被轉移到時間的兩點--一年的起始和終了--之間的一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