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彝族簡介 第3章 彝族建築
彝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環境幽美。一般由二三十戶組成村落,三五戶或單戶獨處者少見。
居住在小涼山的彝民,為避高山風寒,房屋一般較為低矮。多為木料穿鬥多柱落地的排架結構,四壁壘土為牆,或用竹木籬笆排紮而成。人字斜麵屋頂,蓋以劈開的木板為瓦,板上壓石頭,單門小窗,有的甚至有門無窗。
屋子內一般隔成三間,正中一間是堂屋,靠壁右側挖有火塘,坑中立石三塊,支鍋其上,稱為鍋莊。塘內生火,既是灶又能禦寒取暖。火塘兩側各墊一張竹編篾席,客人到來,央其坐右上側,主人坐左側,客人坐錯主位,則視其不恭而驅之。堂屋靠左一間為主人臥室,是用來存放貴重物品及供奉祖靈之所,不容外人隨意出入;右側一間用作擱放水桶、石磨,兼儲農具雜物。正房下側為畜廄,院前多用高一二米的木柴排紮圍牆。過去,黑彝及貴族還在住房一端築有碉樓,以防冤家的攻擊。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小涼山彝族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較大改善,多數遷居土木結構的新式瓦房,有的住進磚木結構的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