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愛迪生發明了留聲機。美國各大報紙都以醒目的標題刊登了這條驚人的新聞:今日最大發明--一個會說話的機器。

留聲機的發明,為愛迪生贏得了巨大的聲譽。

愛迪生沒有停留在榮譽麵前,繼續沿著他的發明道路不斷前進。

當時家庭照明普遍采用煤油燈或煤氣燈。這些燈,光線雖柔和,但是亮度低,燃燒時有黑煙,還要添燃料擦燈罩。弧光燈雖然亮度高,但光線太強,人眼不能直接看它,不適合家庭使用。

愛迪生陷入了沉思:怎樣使弧光燈的刺眼強光變得柔和呢?

英國人戴維曾發現,當電流通過較細的白金絲時,白金絲會發出微弱的光來,但白金絲在空氣中很快就燒掉了。

但這微弱的光亮,使愛迪生看到了前進的方向。

愛迪生進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夜以繼日地工作,有時候甚至幾天不合眼,實在困了,就趴在書上打個盹。以致有人說:"愛迪生知識如此豐富,原來他連睡覺的時候都在吸收書裏的營養。"

通過不斷的研究和實驗,愛迪生認為,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玻璃泡裏的空氣問題,白金絲被燒掉,是空氣裏的氧氣搗的鬼,空氣是發明電燈的大敵,因此,必須把玻璃泡裏的空氣抽成真空。

二是改進燈絲,尋找一種耐高溫的導體材料。

對於第一個問題,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解決,因為在1875年,英國化學家克魯克斯發明過一種既迅速又經濟的真空技術。

第二個問題是難以解決的。究竟用什麼材料來做燈絲呢?愛迪生紋盡腦汁,煞費苦心。他先後試驗了1600種礦物和金屬耐熱材料,結果都失敗了。

1879年10月1日,愛迪生在《科學的美國人》雜誌上看到了英國電技工程師斯旺用碳絲做燈絲的報道,便開始研製碳絲燈泡。

在經過種種困難之後,愛迪生終於把一根棉線燒成碳絲,小心翼翼地裝進燈泡裏,抽出燈泡裏的空氣,然後把抽氣口密封起來。

當給燈泡接通電流時,奇跡出現了,燈絲放射出了奪目的光輝。

這一天是1870年10月21日。

這是一個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

愛迪生和他的助手日夜用全部心血澆灌的電燈,終於放出了明亮的光芒。他們高興得又蹦又跳,並一直守護在燈旁,細致地觀察著。世界上第一盞白熾燈亮了45個小時。

愛迪生又製出了幾個碳絲燈,亮的時間也沒有延長多少,這就要繼續尋找高質量的燈絲。

愛迪生先後試用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發現用一種日本產竹子的碳化纖維做成的燈絲,壽命長達1200小時。於是,他派人到東方收購竹料,大批量生產白熾電燈。

1882年,愛迪生在紐約建立了一個發電站,架起了相應的電力輸送網,推廣使用他的白熾電燈。

後來,人們對愛迪生的燈泡加以改良,用鎢絲做燈絲,並在燈泡內注人一種不與鎢絲起化學反應的惰性氣體,大大延長了燈泡的壽命。這就是我們一直使用的電燈泡。

愛迪生在發明電燈後,又不斷地努力,發明了蓄電池、電影等。有人統計,愛迪生一生中的發明,在專利局正式登記的有1300種,這個成就是世界上任何人都無可比擬的。

人們稱愛迪生為發明大王,非常稱讚他的天才。愛迪生說:"所謂天才,那是假話,艱苦的工作才是實在的。""天才不過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1931年10月18日,發明大王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