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資訊經濟風暴(1 / 3)

第一卷 高科技成為新經濟的發動機(續) 第五章 資訊經濟風暴

1.資訊產業正在全球興起

資訊支撐起西方新經濟的藍天--被評為對世紀戰略產業的資訊產業正在全世界範圍內興起。全世界資訊產業的銷售額1980年為2330億美元,1983年增加到3200億美元,1990年達到5100億美元。人們普遍認為,對20年資訊產業將成為產值僅次於能源工業的第二大產業,甚至可能超過能源工業成為第一大產業。人們都意識到,一國資訊產業的發展程度將決定著下世紀一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世界各國都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到這新興產業中去。資訊產業競爭激烈,現基本上形成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麵。

(1)美國一一最發達的資訊產業

美國資訊產業的發展處於全球領先地位。1996年,從各國每千人中與國際互聯網聯通的人數來看,美國居全球第一位,為43,11人;德國居第15位,為5.84人;R本居第22位,為2衛0人。此外,美國約一半的個人電腦實現了聯網,但在日本,隻有3%的個人電腦實現了國內聯網,比美國整整落後了5年。

美國無論是在電腦擁有問題上還是在電腦普及程度上都居全球首位。不僅如此,美國信息技術產品在全球也最具競爭力。例如在個人計算機行業,美國占全球交易市場的份額從1983年的59%上升到1992年的70%。全球計算機軟件市場也一直為美國企業所控製。目前,在全球計算機軟件市場中,美國獨占75%的份額,歐洲占20%,日本僅占4.3%。在信息時代的關鍵技術--多媒體方麵,美國的投資最多,人才濟濟,再加上語言和文化環境的便利條件,美國可望在較長時期內保持領先於德國和日本的地位。

美國雄踞世界資訊產業巔峰的主要原因是:國家優先發展,重點投資。美國自50年代以來,一直把計算機、能源和材料並列為國家三大重點,僅計算機一項投資額就大於原子彈計劃投資的數十倍。每年僅計算機研製費就高達40多億美元,特別注意以計算機為主的信息業應用市場的開拓。根據國際數據公司的數據,1990年,世界計算機硬件市場的交易額為1630億美元,其中美國占60%;軟件和服務市場的交易額為1440美元,美國占對%。資訊產業的繁榮為美國的企業經營者帶來源源不斷的利潤,走"集團化"的道路。為了取得信息產業硬技術的世界領先地位,在美國政府協助下,各公司開始走聯合攻關的道路。比如,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蘋果計算機公司等12家美國的大型計算機公司在1991年成立了一個公司集團,研製世界各種語言通用的計算機數字代碼。

美國資訊產業的發展,就是世界其它國家信息產業化的縮影。世界各國要想加快產業信息化和信息產業化,必須認真研究美國資訊產業發展史,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吸取有益的因素,避免走彎路。

(2)日本--發展迅速的信息產業

日本的資訊產業起步較晚,約比英美等國晚10年左右,起步時,它的工業經濟基礎也較薄弱。但是,他們很快就趕了上來,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訊產業大國。作為一個亞洲非原發型國家,日本的資訊產業的特點是:

第一,資訊產業的基本研究戰略性超前發展,搶占本來產業的製高點。資訊產業屬於當代最尖端的科學技術生產方式之一,因而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日本特別注重尖端技術的研究,它在這方麵的實力令世界同行感到震驚,同時也增強了日本的競爭力。

第二,資訊產業的社會基礎雄厚,為信息產業的疾速飛躍提供了動力和條件。資訊產業屬於高智力產業。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十分重視教育,人口識字率、萬人中大學生數量、工程師數量等均居世界前列,這使日本信息產業有素質良好的勞動力大軍。日本在社會基本建設過程中建立了發達的信息基礎結構,包括無線電傳播網絡、新設置的全球情報網絡。日本資訊產業已經做到對世界各地的最新資料瞬息之間按"秒速"來傳遞。

第三,日本的資訊產業的管理現代化程度高,為資訊產業的不斷發展奠定了基礎。日本信息管理高度科學化,能及時反饋社會的進步和變化,在有目的的規劃下不斷地調整產業結構。日本資訊產業管理的金字塔是通商產業省,它是聯係政府和產業的紐帶,擁有一大批資訊產業方麵的專家。

日本資訊產業發展迅速的原因有:

第一,政府積極扶植和指導。在不同時期,適應當時的情況,及時提出各種立法。如製定了"中子工業振興臨時措施法",1978、1996等年份亦頒布了一係列振興法,為日本資訊產業的迅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第二,采取"拿來主義"政策,大力引進外國(主要是美國)技術,有時甚至購買全套技術和全部特許證。正是由於具有這種戰備和決心,才使得日本的資訊產業從20世紀60年代初與美國相差10年,達到20世紀60年代末僅差5年,再到20世紀幾年代初接近美國,直到現在實力對比難分上下。

第三,走"集團化"道路。在政府的激勵和協助下,把資訊產業一些主要廠家,針對不同的目的組成多種集團。這些集團既是科研組織,又是企業聯合體,因而不僅加強了科研力量,加快了科技進步的步伐,而且大大增強了日本信息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第四,重視技術研究規劃,以利於確定資訊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突破重點。正是基於以上的措施,才形成了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的突飛猛進,20世紀幾年代的繼續飛升,地世紀80年代的馳騁全球。

(3)西歐國家資訊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西歐發達國家的資訊產業也十分發達,以英、法、德為代表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已宣布勞動力的2人是從事信息工作。信息工作者在勞動總數中的比例,每5年就增長2.8%。但是,與美、日相比,歐洲資訊產業"處於落後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