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獲得者阿卜杜勒·薩拉姆明確提出,一個國家的經濟財富與科技能力並駕齊驅。1990年,工業化世界每百萬人中,科學家和工程師占3600人,以色列和日本高達5500人,而待發達國家隻有200人。換句話講,最不發達國家的共同弱點是缺乏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費德裏科·馬約爾說:"今天,富國和窮國之間的差距是知識的差距。"
比爾·蓋茨領導的美國微軟公司,有16000名雇員,軟件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就有幾千人,可以說,微軟公司是創造性人才支撐起來的世界"巨人"企業。
新經濟時代,是全球人才素質和人才標準發生量的變化和質的擴增的時代。人才的內涵、底蘊和外延將有別於工業經濟時代的知識人才觀。新經濟時代,世界各國創造性人才的擁有量和起用量的爭奪是全球經濟爭奪戰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麵。培養擁有經濟知識的高素質的人才,是世界各國在知識經濟時代中立於不敗之地的一個戰略目標。新經濟的主要動力之一是知識革命。任何一個國家要進入新經濟時代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擁有一大批新經濟和知識產業的專門創造性人才。
1997年8月4日出版的(商業周刊)指出,目前最為緊缺。最為炙手可熱的是網絡技術知識人才,其次是為工商企業提供高技術谘詢服務的人員,再次是從事各種應用程序編製和設備開發工作的人員。據(華盛頓郵報)1998年2月報道,美國目前十分缺乏技術熟練的勞動力,特別是電腦程序編製人員。美國弗吉尼亞技術公司進行的最新調查表明,美國每10個信息技術職業中就有一個位置空缺。據美國勞工部估計,從1998一2005年,美國平均每年需要9.5萬名新的電腦專家、電腦係統分析家和程序編製人員。這種空缺一年造成的損失高達10億美元。在歐洲,信息技術人才也嚴重短缺。設在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信息技術觀察組織1998年3月預測,在未來5年中,歐洲至少需要增加150萬一200萬信息技術人才。
在新經濟時代,創造性人才從事的是複雜的、高級的腦力勞動,這些複雜的腦力勞動不同於農業經濟時代和工業經濟時代的腦力勞動,它是以知識經濟時代的生產對象和產業為工作和勞動根本點的,勞動的水平代表著新經濟時代的生產和工作水平。新經濟時代的複雜勞動的特點,一是創造性人才的勞動能夠解決難度更大、範圍更廣、涉及許多學科和矛盾問題。二是創造性人才的勞動具有較高的抽象思維和創造力,能夠揭示事物的本質,創造更高的社會生產力。新經濟時代的創造性人才的勞動不僅能夠應用已有的科學知識,解決簡單勞動不能解決的比較複雜的問題,而且,能夠運用不斷增長著的智慧,把實踐中新積累的、分散的、零碎的經驗,上升為新的理論和科學,揭示事物的本質,探測事物的發展趨勢,闡明事物之間的必然聯係和發展規律,從而使生產過程從簡單的勞動過程轉化為驅使自然力為生產服務並為人類需要服務的科學過程,使社會發展過程從自發地盲目地發展過程轉化為正確運用客觀規律的自覺發展過程。三是創造性人才的勞動具有更大的生產力、創造力,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分子的勞動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一般就意味著能夠創造更多的剩餘勞動。剩餘勞動是積累的源泉,而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源泉。
創造性人才是新經濟的基石,離開創造性人才,新經濟就無法立足,更何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