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實現信息增值的途徑(1 / 3)

第一卷 信息經濟概況 第七章 實現信息增值的途徑

一、影響信息增值的因素

信息能夠實現增值功能,一方麵是由於信息自身具有增值效用,另一方麵是運用信息實現間接增值。信息增值並不是絕對的,也非所有的信息都能產生增值效用,信息增值效果的好壞更是千變萬化。分析和研究影響信息增值的因素及其相互關係,有利於提高信息的增值性能,促進信息增值使用的發揮。

(一)信息增值與信息用戶

一件信息是否被用戶接受以及接受效果、增值效果如何,很重要的一個方麵是要取決於這件信息的用戶原有的知識水平及其知識結構之間的匹配,信息增值度的大小也是與信息用戶的需要程度、知識水平程度密切相關的,尤其要涉及到用戶尋找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行為方式以及信息的吸收能力。一般說來,用戶信息意識強、知識水平高、具有強烈的信息需求,信息運用得當,則信息增值度就高,反之,信息增值的效果就差。因此,作為信息的生產者,就應該重視信息用戶研究,針對不同的信息特點鑒別不同的用戶種類。

(二)信息增值與信息質量

信息增值的大小與信息本身的質量,即信息的加工程度密切相關。信息的增值是通過有序化來實現的,首先要進行信息的積累,經過整理、加工、分析、綜合才能成為有用的高質量的信息,從而實現信息的增值。

因此,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就要求在充分積累信息的基礎上,深化信息的內容,使信息"廣"、"精"、"快"、"準""備"。

1."廣":為一定目的所獲取或生產的信息,決不應是零散的或殘缺的,而應當盡可能地全麵和係統。

2."精":由於人們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或時間有限,所以要求信息的生產者和提供者應根據使用者的具體情況,減少信息的冗餘度,針對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直接生產或提供實用信息。

3."快":現代社會,時間就是財富,因此,提供信息要及時、迅速,才能發揮其增值作用。這就要考慮信息的時效性和適時性,以保證使用者在需要它的時候就能得到信息。

4."準":即獲取或生產的信息要有科學性、有效性和真實性,如果所得到的信息是浮誇的,甚至是虛假的,那麼,獲得的這種信息越多,使用的越多,產生的幹擾和災害性就越大。

5."備":即注重信息的積累,搞好信息的存貯,做到有備無患。這樣,既可以補充所獲得的信息之不足,又可以保證信息的適時使用。

總之,信息所具有的價值取決於對信息的深層次開發和利用,取決於其在運用中不斷修正、更新和補充。換言之,信息隻能在使用中積累,在交流中保存,在運動中增值。如果說資本就其本質而言是運動,並包含著資本形態一定時段的保存的話,那麼,信息在使用中積累、在流動中增值也包含著其一定時段內的含義與增值作用的相對穩定和擴大。

如果不對信息進行經常的加工和更新,那麼那種靜態的積累方式則完全是一種消極的保值辦法,而且由於信息的耗費和過時,則必然導致信息的貶值。

所以,如果信息陳舊過時,零散混亂,或者一份信息的真實性受到懷疑,甚至是虛假信息或偽劣信息,不但無助於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反而會造成信息的汙染,使信息貶值。

(三)信息增值與信息市場

信息市場是指信息產品的供需雙方按照一定的條件和方式,對信息產品進行交易的領域或場所,包括間接信息市場和直接信息市場。

信息要實現增值功能,創造財富,則必須在信息市場中進行信息產品的交換和出售。信息市場中信息交換渠道的暢通與否,是影響信息增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1.信息市場為信息的增值提供了便利的途徑,從而保障了信息的增值效能的發揮。信息市場不僅包括信息商品交換的場所,而且是信息商品交換中供求之間的各種經濟活動和經濟關係。通過信息市場,信息商品的價值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信息的增值過程才能順利進行。

2.信息的增值為信息市場的建立和繁榮創造了條件。信息的增值性增強了商品經濟對信息的"依賴",刺激了信息產業的崛起。當人們意識到信息本身可以作為一種資源、一種商品來開發和交換,並且實現價值功能的時候,一些專門從事信息的生產、加工、貯存、傳播以及提供信息服務、經營信息商品的行業出現了。他們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以商品的形式提供給社會,從而構成了一種信息商品的供給方(賣方)與需求方(買方)的交換關係,信息市場正是隨著這種信息商品的生產、交換、並創造財富的過程而逐步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