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網絡谘詢型信息市場。這是由多個供給者和多個需求者共同組成,其交易行為是縱橫交錯的網絡狀。常見的信息市場均屬此種類型。這類信息市場除了交易比較複雜以外,其信息商品的價格受供求關係的製約。供需規律的作用(在背後是信息對經營者成果提高的作用)使信息商品的市場價格普遍化。而且信息市場的交換關係具體有明顯的間接性。信息商品的購買者隻有到市場上通過廣告和其它媒介機構才能實現購買,這種交換關係的間接性是由於信息的接受程度不同而決定的。
3.大眾傳播媒介型信息市場。它以大眾傳播媒介為主要手段從事信息商品交換活動,如各種形式的廣告等。這種信息市場的突出特點就是不斷更新。這是由信息商品的特殊性決定的。
4.通訊型信息市場。主要通過電話、電報、電傳、傳真等現代化通信手段進行信息商品的交換。這類信息市場的交易方式便捷。信息商品通過電腦、電報、電話、傳真等各種載體快速傳遞,有的是在短時間內完成它們的交易,不像物質商品那樣,須經過複雜而龐大的運輸條件才能實現。
(四)按信息市場存在方式來劃分
1.固定型信息市場。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可進行長期的信息商品交換活動,如各地區的人才交流中心、信息谘詢公司、律師事務所等。
2.流通型信息市場。大多數是在臨時設置的場所進行信息商品交易的。如舉辦產品信息發布會、產品展銷會、技術交流與演示會等。
(五)根據不同的所有製按組織形式來劃分
1.由專家學者倡導發展,並得到當地政府支持的民辦互助形式的信息市場。
2.由各級政府的有關部門組建的信息中心和信息交易所,具有官辦的性質,又發揮了聯合的優勢。
3.由各學會、團體和企業集團自己舉辦的自發經營的信息市場,此類型集聚各地的信息,具有實用和迅速的優勢。
4.由個體戶或私人舉辦的具有某種經營目的的信息交易市場。
5.聯營型信息市場。各信息商品的經營單位本著互利互惠原則建立的一種經營市場。
此外,按信息市場的功能劃分,還有開發型信息市場和服務型信息市場等等。
三、信息市場的運行機製
所謂信息市場的運行機製就是信息商品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形式,是由信息商品經濟決定的,是信息市場體係的傳導機製。
從狹義上說,信息市場的運行機製是指信息市場上信息商品供求關係和信息價格變動時進行信息商品的交換,從而對信息商品的生產和消費所發生的刺激或抑製作用。而從廣義上說,信息市場的運行機製可表述為:是信息商品經濟運行的內在規律,是商品經濟的規律(包括價值規律、競爭規律、貨幣流通規律)互相作用形成的對經濟過程的有機製約功能,具體表現為信息商品貨幣關係中的價格、供求、信貸、利率等要素間相互製約和相互聯係的關係。通過信息商品供求的變化、自由競爭、價格波動,實現社會勞動在各信息部門之間按比例的分配。
因此,可以這樣理解:信息市場的運行機製是一個具有動力、傳動、變應、調節、效應的係統綜合機製。其內在動力是物質利益的差別,它的傳動器是由各種經濟信息的傳動經營服務決定的。其變應器由信息商品價格、稅收、利息以及財政補貼等組成。其效果是市場機製運行表現信息商品在生產、交換、消費、利益分配等過程中各種經濟變動的結果。
根據對信息市場運行機製作用的分析,我們可以將其運行機製具體分為供求機製、價格機製、競爭機製、風險機製及激勵機製五種。
(一)信息市場的供求機製
商品的供給和需求,是市場存在的前提條件,是市場發展和運行的決定因素。供求既相互對立,又相到製約。供大於求,形成商品積壓;供不應求,消費不能滿足。隻有通過市場機製功能的發揮,才能達到商品在數量、品種、質量、價值、時間等方麵的供需平衡。由於信息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兩方麵具有複雜的目的和動機,具有不同的需求和利益以及信息商品化的模糊性,使信息商品的供給和需求,往往發生錯位,表現出供給和需求的不一致性。因此,信息商品供求彈性較小。許多信息商品的生產不是專為"出售"而生產的,因此往往有一定數量的信息產品不能進入流通領域,即使進入市場流通也未必都符合特定的需要。信息產品的需求是一種複雜的社會需要。就目前來講,滿足這種需求的方式和渠道也多種多樣。消費者的需求往往會遇到這種情況:一是無貨供應;二是有貨,但資金和其他條件的限製,使之不能得到。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信息市場的供求機製對市場的作用並不是很大。
(二)信息市場的價格機製
對信息商品的價格形成,目前理論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某一種信息商品隻要有兩家以上生產就應該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使隻有一家生產,也存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另一種認為,信息的產生是一項智力活動,信息商品作為智力活動的產品,其產生與形成所花費的時間(或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不足以提示信息商品的內涵,也就不能夠作為信息價值的某種指標。所以信息商品價格形成的最基本因素是其效用,但同時也要考慮其價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當然,在信息市場中的價格要受價值和影響價格變動因素之間相互關係的規律影響。信息商品的價格以效用為主、價值為輔。信息商品的生產和交換也存在勞動消耗的補償問題。信息商品的價格與需求量成正比,與供應量成反比,當需要大於供給時,價格就升高,當供給大於需求時,價格就降低,但總體上來看,不會偏離價值,可見信息市場的變化也受價格機製的製約,但其價格的形成更為複雜。
(三)信息市場的競爭機製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市場的競爭是商品的供需、中介各方在商品的生產、開發、經營、交易和消費過程中,為爭取有利的市場地位而進行的相互競爭。競爭是商品經濟的特征之一。引入競爭機製,就加快了信息資源的傳遞速度,使信息資源盡快轉化為生產力,縮短信息資源的物化過程。競爭的實質是"優勝劣汰",信息市場的競爭亦是如此。但是信息市場的競爭具有與物質商品市場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像物質商品那樣有許多生產者和供給者參與競爭。信息商品的所有權、使用權和交易過程受到法律保護,使得信息市場的競爭不象物質市場那樣激烈,競爭機製表現為信息商品同其他商品對消費者收入的競爭。競爭的主要手段主要是提高信息商品的質量、服務質量和壓低價格。其中經營信息商品的新穎性、實用性、可靠性最為關鍵。
(四)信息市場的風險機製
一般地講,信息產品是智力勞動的產物,它不像物質產品那樣可有直接用於消費,需要經過一定的物化過程,才能產生最後的收益。用戶利用、購買信息產品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這就直接影響到信息在市場中的交換,以及在交換中的交換價格等等。這些都是風險機製發生作用的表現。減少風險性的一個最重要的辦法就是在研究開發之前,做好充分的市場需求調查分析。這種風險的好處是一旦成功,便獲利豐厚。風險機製作用最突出的就是股票信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