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世界信息產業發展概況(2 / 3)

2.政府的幹預和支持

這是日本信息產業能得到發展的重要原因。日本政府在發展本國信息產業發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作用主要表現在:

(1)政府保證作用

通過設立信息產業審議會,製定信息產業政策保證以各項措施的順利實現;通過一係列法律,設立特殊法人等來保證政策的實施;製定各時期信息產業中長期發展蘭圖,計劃今後信息產業的發展方向;政府通過編製財政預算、稅收調整等手段多方位地為信息產業的實施提供保證。

(2)人員保證作用

在大學中設立信息係和專業學科,建立信息處理專門學校;普及電子計算機知識;實行嚴格的信息處理人員考試製度;成立中央信息研究中心,該中心以培訓公司經理、部長、科長等管理人員的技術開發能力和銷售能力為宗旨。

(3)技術保證作用

國家對信息處理技術的研究開發,主要是搞大型的研究開發計劃。創辦振興信息處理協會,由政府出資進行各種大型泛用項目委托開發和推廣;政府積極支持民間企業對信息處理技術的開發研究;積極推進信息技術標準化。

在今後10年中,日本信息產業的發展有以下特點:

1.信息產業會在所有的產業中躍居首位,占有更多的勞動力,其產值到2000年將達140兆日元,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率超過20%。在國際上,與美、歐共體爭奪在世界信息產業中的比重。

2.信息技術有很大的發展,並直接影響到信息產業的發展。如:微處理器和計算機功能將成倍提高;光纜通信投入廣泛應用;信息處理智能、神經網絡計算機達到實用。

3.繼續采用政府幹預方式推進信息產業的發展,並有可能為轉變成"自由式"打下基礎。日本的信息產業的發展主要可歸功於政府的積極扶持,作為初步和發展階段,主要依靠政府的扶持以加速該產業的發展,是切合實際的,但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必然要走向通過市場競爭來調節信息產業的發展這條道路上來,因為市場的核心是信息,信息與市場也密不可分。

三、瑞典信息產業

瑞典依靠微電子技術進步,把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三者有效地結合起來,實行"高起點,高投入,高發展",促進信息產業的騰飛。

瑞典政府撥款約1億美元,發展本國的微電子工業,同時投資10億克朗,讓50萬政府雇員脫產輪訓三天,掌握電腦知識。目前,平均4個辦公場所有一台電腦,每5個辦公場所有一台終端機,與此同時,建立了高度發達的電信網,早在1987年,瑞典全數字化網絡就已投入使用,另外,還發射了一顆用於傳遞信息的人造衛星。目前,瑞典從事信息業的人員已達12萬多人。

在發展信息業中,以發展信息谘詢業為龍頭,向傳統工業滲透,優先發展谘詢業。瑞典的信息谘詢公司層出不窮,大多數公司是綜合性公司,他們雇傭了各方麵的技術人才,在某一領域向廣處、深處發展,形成一支產品精質、技術領先,服務全麵的產業大軍,由於這些公司的存在,促進了瑞典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

瑞典信息產業立足國內優勢,因地製宜,麵向世界,開展國際谘詢服務,建成"外向型"信息谘詢公司。

總結瑞典信息產業發展的原因,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政府重視,政策落實;

2.投資大,起點高;

3.高度發達的工業化的社會基礎;

4.教育普及,人口素質高;

5.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人才。

四、新加坡信息產業

新加坡近10多年來,經濟發展迅速,這與新加坡當局重視信息工作有很大的關係。新加坡政府經濟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利用信息技術是新加坡改造經濟的關鍵性環節。同時明確規定,信息技術是今後發展的一個行業。為了促進信息業的發展和應用,政府於1981年成立了全國計算機委員會。

新加坡的信息產業主要從三個方麵為社會提供服務:

1.圖書館服務:新加坡圖書館由國家圖書館、專門圖書館、英國文化委員會圖書資源中心和美國圖書館資源中心四個子係統構成,為全體公民提供圖書情報服務。

2.實時信息服務:為企業的經營和決策提供有償信息服務。

3.數據通訊服務:如電話拔號服務、傳真服務、電子郵政信箱服務、和人轉換網絡服務等。

為了振興新加坡信息產業,展開國際競爭,新加坡推出"國家信息技術發展規劃",為實現該計劃,新加坡全國計算機委員會和其它相關部門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

1.實施"軟件質量改良計劃",鼓勵公司開發軟、硬件產品;

2.鼓勵信息技術跨國經營公司把新加坡作為軟件研究開發的基地或經營部;

3.把現行的"民間服務計算機化計劃"推廣到私營部門,把它們發展成為全國性信息技術係統;

4.實施"小企業計算機化計劃",鼓勵中小企業通過向信息技術機構提供資助,谘詢費或投資的形式,開發利用信息技術;

5.繼續側重投資於信息通信基礎建設,提供優質、便宜的電信服務等。

新加坡信息產業發展的特點有以下幾點:

1.緊跟世界潮流,信息技術得到很大地發展,以至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

2.試圖把新加坡辦成一個信息島,成為東南亞地區的甚至全世界的信息中心。

五、我國台灣地區信息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