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國的信息產業(2 / 3)

1992年6月中國已做出了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而高知識附加值的信息產業是第三產業的核心內容之一。

中國於1986年製定了發展本國高科技的"863計劃",信息技術是該計劃的重點發展領域之一。中國信息技術的下世紀初的奮鬥目標是:智能計算機係統,光電子器件,微電子與光電子係統集成,信息存取與處理技術等。

目前,國務院已決定對全國第三產業的現狀進行普查,這一舉措無疑是將為包括信息產業在內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帶來強有力的支持。

以上是中國發展信息產業的最重要的三個基本條件。另外還有兩點也值得提一下:

1.國際信息產業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和滲透,正在起著催化作用。很多國際大公司看好中國市場,都紛紛到中國來尋找自己的位置。近年來尤為明顯,他們認為時機已到,希望打入中國市場,要來投資和轉讓技術。這說明了他們對中國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前景、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充滿了信心。有的公司已經在此安營紮寨,而且目前有些並不賺錢,賠錢也幹。因為他們有一個長遠的戰略眼光。假如我們能利用好這些機會,就可以對我們的信息服務業的發展起到一個催化作用。

2.中國有了一批專門從事信息服務的骨幹機構,並正向企業化方向轉變。綜上所述可以預測,中國的信息服務業在未來十年會有較快的發展,更為健康的發展。

二、中國信息產業存在的問題

盡管中國的信息產業已具備了發展的條件並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中國信息產業的現狀與發達國家的水平相比總的來說是基礎薄弱,投入較少,困難較多,差距很大,甚至不如一些發展中國家,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麵臨的主要問題可歸為以下幾個方麵:

1.規模小,基礎差,手段落後,與發達國家的水平比,差距大。

中國的計算機產業和通信產業處於相對落後的階段,僅就計算機製造水平而言,中國剛剛研製成功的銀河-Ⅱ10億次巨型計算機,而發達國家已宣布研製每秒萬億次運算速度的超巨型計算機。全世界信息業(包括谘詢業) 1991年產值達2030億美元,而中國隻有30多億人民幣,僅占世界信息業總產值的0.3%左右,占中國GNP的比例約0.2%,與國民經濟發展不適應,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大。

中國信息係統基礎建設非常薄弱,以從美國進口圖書最多的1986年為例,我國僅投入557萬美元,少於中等發達國家新加坡(1068萬美元),也低於發展中的鄰國印度(991萬美元),電子化信息係統投入不足,現代化的裝備水平較低,並且重硬件,輕軟件。"七五"各部委電子化信息係統建設總投入200億元,而用於數據庫投入的隻有5億~10億元,致使大量引進的先進的計算機設備成為無米之炊。

中國的信息加工基本上還處於手工處理階段,90%的信息資源尚未電子化,利用率低,通信技術落後,發達國家已經普及的電子郵政,電子數據交換,可視圖文,電子廣告版,光盤數據庫等新型技術和服務在中國基本上是空白或剛剛起步。

2.信息資源相對不足,開發利用低。

中國人均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比發達國家低2~3個數量級,全國已經建立的數據庫總量不足世界的1%,產值隻有0.1%左右。由於信息資源管理不善、經費不足、手段落後、部門分立、信息市場發育不健全等原因,造成資源開發利用率很低,資源浪費嚴重。

3.部門所有,各自為戰。

由於整個國家信息係統沒有統一的信息主管部門,科技、經濟、社會、金融、管理、新聞等各行業的信息係統各自為戰,行政依附性強,許多信息被視為部門所有,隻有在單位內部或部門內部流通,不能向社會提供,致使信息資源不足與已有信息資源的閑置並存。由於全國信息係統建設缺乏統一規化和組織協調,使各個係統之間信息的開發和利用水平重複出現,機構重複,信息混亂現象也造成信息係統建段的標準化,規範化水平差。

4. 全民化意識差。

中國的經濟比較落後,科技水平低,長期實行指令性計劃為主的管理體製,市場競爭觀念淡薄,信息需求意識不強,信息市場發育水平低,信息服務和信息服務的價值在社會上得不到普遍承認,價格和價值關係沒有理順。建國以來中國經濟建設由於信息不靈、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至少達13000億元之多。

5. 信息市場發育水平低。

就整個社會大環境而言,信息的價值觀還沒有根本樹立,信息價格體係不完善,市場管理機製不健全,甚至還有些虛假信息已經造成信息市場的汙染。針對單一的信息機構來說,雖然全國有各種名目的信息、谘詢機構,但獨立的、有特色的和社會化的信息機構較少,加上從業人員素質低,產品和服務質量差,以及商品化環境條件尚不完善,版權保護不利等,使信息市場發育很慢。

6.國家的信息產業發展政策不論從宏觀方麵還是微觀方麵都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加強。

目前一種不利的傾向是滿足於一般的、當然是積極的宏觀政策,而對發展實踐中的具體問題缺乏明確的政策和有力措施,例如,國家對社會公益性信息服務業提供了哪些合理的支持和保證,政府計劃,財政和科技部門對國家信息資源的建設、開發和應用的基本政策,國家電訊部門與各行業在信息係統在通迅和網絡建設方麵的關係,數據庫產業在初期發展階段應得到國家支持等。總之,我國政府決策部門對我國信息產業,特別是信息服務業基礎結構方麵所麵臨的困難和問題估計不足,有關解決發展實踐中的問題的具體政策有待明確和加強。

三、發展我國信息產業的對策

了解了信息產業發展的國際形勢,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和中國信息產業的現狀及前景,便知道中國必須加快發展信息產業,必須設法解決發展所麵臨的幾個問題。

1.發展計算機產業。

其產業內容和發展目標很多,但目前對中國來說應是有限目標重點突出,符合國情,具體來說應著重發展小型機和微機,大力發展在中國新興起的軟件產業,因為這是中國市場的最大需求,也是中國智力資源所決定的發展優勢,可以想象如果中國的各行各業實現了小型機化和微機化,中國的生產率將有大幅度的提高,中國的計算機產業的規模將肯定能夠進入世界前列。與此同時,中國的信息服務業將獲得堅實的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