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速發展通信技術和手段並且在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的前提下進行國家通信網絡、公用技術傳輸網絡和多媒體信息綜合傳輸網絡的建設。
這幾關突不破,中國的信息產業將不可能得到有效發展。信息服務要有一種手段,核心手段是建立網絡。網絡可以是人工的。對於人工網絡的作用不可以低估。有些時效性不強的信息,人工網絡就很好,成本低又能提供有效的服務,有其存在的必要。當然更重要的是利用先進的電子技術建立增殖信息服務網絡。一方麵溝通信息交流,另一方麵是加快信息傳遞的速度。市場千變萬化,信息老化問題突出,原因一是更新機製不適應;二是手段跟不上。所以需要運用先進技術。通迅網絡可以利用無線方式,即廣播數據通信。
3.數據庫產業是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信息服務的基礎。
新興的電子信息服務業和各行業的谘詢業無不依賴數據庫。因此大力發展中國自己的數據庫業,無論是滿足國內要求,還是滿足國外需求都是非常必要和緊迫的。
4.盡快加強對信息服務業基礎機構的統一規劃和管理。
部門分割、各自為政的現象不克服,中國要建設一個兼容、共享的國家綜合信息係統和網絡是難以實現的。
管理信息係統的建設要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信息資源是需要管理的,否則就無法利用,甚至誤導有害。信息產業的發展所需要的是信息立法、標準化和規範化。信息管理規範化、標準化、製度化可以大大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如此也可建立兼容、共享的信息係統和網絡。過去建立的管理信息係統(MIS)遇到很多困難,出了不少問題,應總結經驗教訓。一是當前戰略目標太超前,係統設計太先進,反而不好使;二是對用戶需求調查不夠;三是係統設計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中間的分工和協調界麵沒弄清。正因為如此,這個係統自然是困難重重。如果我們弄清了以上三方麵後再去設計建立一個管理係統,一定會有生命力。
5.信息谘詢服務是體現信息經濟活動和信息化社會的社會形態的最重要的增值活動,信息技術和信息設備製造業的基本目的之一也在於為信息和知識有效地傳播和利用服務。
中國發展信息產業應大力發展信息谘詢業。當務之急抓好三方麵的工作:一是通過改革,把大量的提供傳統的信息服務的情報、文獻、圖書機構的工作重點轉移到從事信息增值的服務業上來;二是建設適量的大型骨幹信息提供和谘詢中心;三是鼓勵信息工作者根據市場需求和專題特長建立大量的專題谘詢機構,在市場經濟中實行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運行機製。
信息谘詢是信息服務業中一個最廣闊的領域,但工作難度比較大。谘詢服務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層次進行,一種是報告性的谘詢:如提供所需信息(采集,初加工);提供某種特定問題的方案;診斷服務;提供改善經營管理的意見。另一種是參與式的谘詢:如協助某一方案的實施;建立長期谘詢合作關係;改進組織效率等。這類谘詢需要有市場,不少企業需要。如小家電的發展趨勢進口產品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對本行業,企業會產生什麼後果?家電企業很感興趣,經常有企業要求提供谘詢服務。在這方麵,不少信息機構花費了許多功夫,承擔了不少任務。積極性發揮起來便更主動去承擔大量業務。這說明市場需求是大量的,信息谘詢的工作我們要進一步去做。
6.培養和造就信息產業發展所需要的高智力的人才隊伍。
信息服務業是一個知識密集型行業,不是什麼人都能幹得了的,所以人才尤為重要。人才不在多但確實需要一些骨幹,不僅要有懂計算機的,還要有懂經濟的,懂企業管理經營的,以及專業化的信息知識。
長期以來人們有一誤區,一說發展信息產業就想到買計算機添置設備,招聘計算機人才。這一點在國外也走過一些彎路。設備隻不過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要運用這些手段達到現實目標,必須有懂經濟善管理、會經營,具有專業知識的各類人才。有些係統人才結構不合理是一個大問題,也是目前工作困難的一個根本原因。目前大部分人馬都是搞計算機的,並不是說計算機人才不重要,事實上隻是結構不合理,沒有經濟、經營人才,單有計算機人才就難以發揮作用。
7.加強經濟預測和數量分析工作。
這包括對客觀經濟某種行業以及產品市場的預測及其決策經濟的分析模擬這項工作是信息服務業的高層次服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
數量經濟分析技術現在發展很快,可以利用計量經濟模型技術,也可以利用時間序利分析技術,抽樣調查分析技術,專家係統技術等進行預測和政策模擬分析。
這方麵的工作很有意義,國家信息中心擬在係統內外組織這方麵的技術知識培訓班及國際交流活動,以提高工作人員理論水平及工作能力。
當今世界預測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特別是美國和英國。英國有一個牛津分析公司,僅幾十名工作人員,但預測分析能力相當強。在今年2月份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會上,這家公司展出他們出版的對世界60多個國家及重要地區和集團1993年經濟發展的預測,其中包括非洲、拉丁美洲國家,還有中國。事實上,二月份展出的資料,去年年底就得拿出預測分析報告,十幾個人,在前一年就能基本準確測出1993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確實不簡單。中國也應就這方麵工作進一步開始,對客觀經濟、某種行業以及產品市場的預測及其決策經濟的進行分析模擬。
8.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商用信息服務。
發展信息產業的最終目的是發展經濟,除了上一點所談及的為中國的客觀經濟服務外,還要緊密地結合企業,為企業的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
9.政府必須增加對信息產業特別是信息服務業的基礎建設的投入。
製定相應的鼓勵政策,完善必要的法規,以便為信息服務業提供政策和法規保障,把政策具體化,一條條細化。創造中國信息產業麵向國際市場所需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以及改進知識產權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