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引文分析方法應用舉例(1 / 3)

第四卷 信息計量學方法 第七章 引文分析方法應用舉例

我們依照引文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步驟,列舉了一個實例,以此具體說明引文分析方法在信息研究中的應用。從而使讀者盡快有效地使用引文分析方法於工作實踐中。

一、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文選擇《環境科學學報》等10種國內環境科學核心期刊為統計分析和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通過對10種期刊最近3年(1989~1991年)所載文獻的引文分析和

作者分析,得出我國環境科學文獻引文的一般規律及我國環境科學研究作者隊伍構成,為進一步深化我國環境科學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據。

二、引文的統計分析

通過對科學論文的引文統計分析,可以了解論文作者吸收情報的能力。

(一)引文的數量

引文數量的多少,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文獻所蘊藏的信息含量。

表5-1 10種期刊引文量統計

1.有引文的論文比例。在我國10種環境科學期刊中,《環境科學學報》有引文的論文比例最高(占98.12%),《中國環境監測》有引文的論文比例最低(占43.65%)。10種期刊有引文的論文其平均比例為76.48%(見表5-1),比國外科技期刊的平均值90%和我國科技期刊的平均值88%低。

2.篇均引文量。在10種期刊中,《環境科學叢刊》的篇均引文量最高,為12.33條,《上海環境科學》的篇均引文量最低,為2.32條。10種期刊的篇均引文量(6.73條),不僅低於國外科技期刊篇均引文量15條的指標,而且與其它自然科學中文期刊的數據相比(見表5-2)也顯得太低。表明環境科學期刊所載論文,在利用吸收現有科研成果方麵需要加強。

表5-2不同學科中文期刊平均引文量數據比較

學科/天文學/生物學/海洋科學/化學/物理/環境科學/地震學

平均引文量(條)/14.87/12.10/8.85/8.84/8.40/6.73/5.56

(二)引文的學科

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科之間的親緣關係,而引文分析正是透視和分析這種關係的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10種環境科學期刊引文共涉及40多個學科,其中引自環境科學文獻占56.20%,其它自然科學文獻占41.27%,社會科學文獻占1.40%,綜合學科文獻占1.23%。由此得出:①在全部引文中,環境科學文獻被引率最高,說明我國環境科學發展較快,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學科體係。②環境科學與其它自然科學相關學科關係較為密切,特別是化學和醫藥科學,分別占全部引文的11%和7%。

(三)引文的文獻類型

研究引文的文獻類型分布,可以了解本學科論著的文獻來源和構成比例,從而確定各類文獻載體的信息價值。在10種期刊的14753篇引文中,引自期刊的引文為9849篇,占全部引文的66.75%;引自圖書的引文3660篇,占24.80%;引自其它文獻(包括論文集、標準規範、學位論文、報紙等)共1246篇,占8.45%%(見表5-3)。由表5-3的數據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我國環境科學期刊文獻的主要引文來自期刊,平均占66.75%,與世界科學研究活動信息量有65%~70%來自科技期刊的結果相一致。比我國自然科學期刊56.50%的文獻來自期刊高出10.23%。說明期刊已成為我國環境科學研究的最主要信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