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信息產業管理(2 / 2)

(2)信息產業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信息產業的發展,使得從事信息工作的勞動者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信息產業的發展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擴大再生產的基礎。

(3)信息產業的發展是避免重複浪費的重大戰略措施。據統計,建國以來,我國經濟建設由於信息不靈而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至少已達13000億元之多。

(4)信息產業的發展還將對文化與教育、法律和政策、對社會生活方式、對國際關係都將產生巨大影響。

四、信息產業的管理

1.信息產業的組織原則

(1)優先發展第三產業的原則。我國的信息服務業應大力發展多種所有製形式和多種經營方式的信息服務經濟實體。

(2)成本效益原則。要處理好信息商品化與公益型信息服務的關係;要處理好信息產業的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的關係;同時,還要處理好積累和消費的關係。

(3)產業結構合理化原則。要根據市場需求,按照專業化、網絡化、社會化的要求,對信息產業的結構不斷進行動態調整。

(4)規模經濟原則。信息產業隻有在能夠進行社會化大生產,形成規模經濟的條件下,才能進入國際市場,參與競爭。形成規模經濟的根本措施是,國家公用通訊網必須由國家統一組織、統一經營,才可為實現國家信息資源的合理配置,充分發揮網絡功能創造條件。

2.信息產業的運行機製

主要包括計劃機製和市場機製兩種類型。計劃機製,就是國家政府機關利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對信息產業的發展進行幹預和調控。市場機製,就是通過市場對信息資源配置和信息產業活動的發展進行幹預和調控。

3.製定信息產業政策的環境因素

(1)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製定信息產業政策的依據和出發點。

(2)工業物質基礎。這是製定信息產業政策的物質環境。

(3)社會信息化程度與工業信息化程度。這是決定信息產業政策的需求環境。

(4)財政實力。這是製定信息產業政策的資金環境。

(5)信息技術水平。這是製定信息產業政策的技術環境。

(6)信息基礎狀況。這是製定信息產業政策的信息資源環境,包括信息資源狀況與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狀況。

(7)專業人才狀況。這是製定信息產業政策的人才環境。

五、我國信息產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存在的問題

(1)我國信息技術條件較差。

(2)我國信息服務導向力量較弱。科技信息的提供與經濟部門和企業單位用戶的需求長期脫節,企業的發展遠離信息的支持,缺乏活力。

(3)我國信息產業的控製機製不協調。

(4)我國信息技術標準化和法規不健全。

(5)我國信息人才培訓、管理水平不能滿足需要。

(6)全民信息意識淡薄。

2.對策

建立全國信息產業係統和全國性信息產業機構,由國家統一控製信息的投入與產出的經濟活動。正確處理好信息產業中的計劃與市場的關係。大力發展一批信息產品質量高,經濟社會效益好,符合發展方向的大、中型信息骨幹企事業,並適當發展一些個體信息企業。加快信息產業建設的集約化、規範化、產業化和科研、生產、管理、銷售等科工貿一體的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