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信息資源的經濟管理 第23章 信息產業管理
一、信息產業的概念、分類
1.信息產業的概念
信息產業是指從事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信息設備與器件的製造,以及為經濟發展和公共社會的需求提供信息服務的綜合性生產活動和基礎結構。它的形成和發展,是信息技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的結果。現代信息產業形成於從本世紀50年代開始的,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電子信息技術為先導的新的產業革命。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來臨,信息產業被稱為跨世紀的產業。信息產業已成為當今工業發達國家眾多產業中最活躍、最具生命力的先導性高技術產業。
2.信息產業的分類
根據信息產業的基礎機構,可將信息產業劃分為兩大部分,一是信息技術設備製造業,二是信息服務業,如下表所示:
信息產業劃分表
其中,信息技術與設備製造業是開發、製造並銷售信息設備和軟件,提供信息媒介的產業。它的核心是提供信息技術及其設備,主要包括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以及與其相關的信息設備和器件。信息服務業又可以分為兩部分,即傳統的信息服務業和新興的電子信息服務業。
二、信息產業的特征
(1)信息產業是具有戰略性的新興帶頭產業。由於信息資源已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戰略資源,以開發信息資源為目的信息產業自然就成為未來社會發展中最大的戰略產業。
(2)信息產業是滲透型產業。它部分地融合於社會生產的各個部門。另外也有獨立型的信息產業,如郵政業、電信業、書刊業、報紙業、教育業、廣告業、谘詢業、信息設備製造業、信息處理服務業、軟件業等。
(3)信息產業是智力、資金密集型產業。信息產業的本質是以收集信息生產和經營信息產品為職能的產業,它由許多新型的知識、技術、智力型企業組成。特別是信息產業的勞動量是以腦力勞動為重點的大量知識、技術、智力的開發,因此構成了信息產業的智力型特征。另外,信息產業中"硬件"設備的製造,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通信設備製造業、集成電路業等。目前,在信息產業內部,一個公司企業的力量已難以支持龐大的資金投入,往往許多公司采取結盟,合資、兼並的辦法聯合起來,實施某一項計劃。
(4)信息產業是信息增殖型產業。信息產品,由於智力密集和資金密集,故具有高產值和高效益;而且,信息產業滲透與服務於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可產生巨大的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促進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協調發展,提高社會發展水平。
(5)信息產業是高就業型產業。信息技術與信息產業的高智力特點,對就業者的知識水平要求很高,這在某種程度上會給社會帶來結構性失業現象。但是,信息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文化、教育、服務行業的發展,可以開辟許多新的再就業門路。
(6)信息產業是更新快、變動大的產業。信息產業的形成與發展,與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緊密相連。信息技術的更新速度是每3年增加一倍,信息技術專利每年超過30萬件,科研資料的有效壽命平均為5年。同時,設計自動化、生產自動化和柔性加工係統的廣泛采用,大大縮短了產品從研製到投產的周期。
(7)信息產業是省能源、無公害型產業。它具有"無煙產業"和高精尖產業之稱號。
三、信息產業的作用
(1)信息產業發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信息產業使得社會產業結構發生一係列變化,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重將下降,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的比重將提高。信息產業的發展使勞動者獲得空間的解放,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產業,不僅與機器製造業一樣,可以解放人的體力勞動,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促進腦力勞動的解放。信息產業本身的發展使得社會就業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使得從事簡單體力勞動的人將麵臨嚴峻的選擇。信息產業的發展可以加速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國際互聯的出現,可以使各種信息超越國界直接送到用戶眼前,公司企業之間的貿易往來,將突破傳統的國家市場,由此產生世界範圍內的產業分工,全球經濟將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信息產業的發展,還可導致市場擴大,影響經濟組織的變革,促進生產管理方式、管理風格發生重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