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巴黎理工學院見聞
巴黎理工學院在法國享有特殊的聲望與榮譽。每年7月14日國慶節,在巴黎凱旋門前舉行的閱兵式上,排列在最前麵的方陣總是一批身著藏青色軍禮服、肩飄紅色穗帶、手持軍刀、腳踏長靴、威武雄壯的男女青年軍官。他們最先接受總統的檢閱,隨後才是各軍兵種的隊伍。這就是巴黎理工學院的男女學員。法語中還專門有一個"理工學院生"的詞彙,為該校學生專用。
在法國現有的400多所高等院校中,巴黎理工學院首屈一指,最受人們推崇,也最受大學生向往。每年報考該校的學生成千上萬,但隻有在全國統考中排在最前麵的少數人才有幸取得入學資格。經過學校嚴格的培養訓練,畢業生又是全國最搶手的人才。在曆史上,巴黎理工學院不僅培養出許多著名學者、發明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還造就出總統、總理、元帥、部長等一大批政治家、軍事家。它的確是法國精華薈萃集中的場所,是名副其實的"最高學府"。
巴黎理工學院坐落在巴黎市南郊,距市中心約18公裏。寬闊的草坪與樹林中間是一片嶄新的建築群。我們按約定的時間來到這裏,受到校長沙瓦那將軍的熱情接待。他在自己的辦公室裏用圖表和幻燈向我們詳細講述了學校的曆史與現狀,回答了我們的提問。
巴黎理工學院創建於1794年。當時,法國大革命剛剛結束,國家急需軍事與民用的工程技術人才。建校之後不久,拿破侖登基。他一眼看中這所學校,認為這是一隻"能下金蛋的母雞",親自給予關心照顧。他曾將一麵寫著"為了祖國的科學和榮譽!"的錦旗授予該校,同年他下令將該校劃歸軍事建製,由軍隊領導。這種狀態一直延續至今。1814年,俄、奧、普聯軍兵臨巴黎城下,理工學院的學生要求參戰。但麵臨滅頂之災的拿破侖卻說:"我不願為取金蛋而殺掉我的老母雞!"後來,這句名言被刻在理工學院梯形大教室天花板的正中心,以激勵學校師生勤奮學習。現在,學校的領導仍然由軍官擔任,學生們也身著軍裝。但學生們除接受軍訓及參加閱兵式外,實際上已與其他高校學生沒有區別。畢業生中留在軍隊裏工作的隻占很少數。
巴黎理工學院學製為3年。每年招收新生350人,其中女生30人。招收女生入學的規定始於1972年,此事當時還曾在社會上引起不小的風波,讚成者與反對者各執一端,激烈爭論。現在,人們已經接受男女生同窗的局麵。入學新生都是高中畢業後又經過兩年預備班學習的學生,這是法國各專科院校不同於綜合大學的地方。高中畢業生入綜合大學就不必經過預備班的學習,甚至也不用經過入學考試。學生考入巴黎理工學院的第一年先到軍隊服役。隻是第二及第三學年在校學習。這樣,在校學生人數保持為700人。
沙瓦那將軍說,理工學院的教學宗旨是使學生掌握牢固的基礎科學知識,為國家軍政機關和公共部門培養科學、技術與經濟方麵的高級人才。學校教授的主要課程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機械、信息、經濟管理等。學生們在兩年預備班基礎上又學兩年的基礎科學知識,確實具有非常踏實的基本功,是其他院校學生無法比擬的。這也正是本校的一大特點。除主要課程外,曆史、哲學、藝術、體育等課目也占有一定比例。外語也很受重視,學生們必修的第一外語在德語、英語、俄語中自由選擇。第二外語為選修,有德語、英語、俄語、漢語和西班牙語5種。
這所學校裏沒有專業的劃分,每個年級都采用統一的教程。就是說,每個年級都是一個"大班",主要課程也"大課"講授。在大課之外,學生們分成20~25人的小班,在教員輔導下消化、理解大課講授的內容。沙瓦那校長說,由於入校學生都是學習的尖子,他們勤奮好學、善於思考、富有創造精神,因此,學校盡量創造條件使他們的聰明才智能進一步得到發揮。譬如說,在課時的安排上,一般是必修課占50%,選修課占20%,其餘30%的時間供自修用。學校要求學生在二年級結束時寫出論文。根據所學課程,由校方擬訂15個論文題目,學生從中自行選定。三年級結業時,學生要寫出"學術報告"。為此,他們可以到校內各試驗室進行準備,收集材料,也可以到校外研究機構獲取素材。這些都是學生們可以大顯身手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