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藝術
韓國的藝術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包括美術、雕塑、音樂、舞蹈、電影、戲劇等等。朝鮮半島古代上層藝術家們追求的美學傳統是要求自然、秀雅和樸素、大方。這與更早時期崇尚佛教的藝術家們追求鮮豔、浮誇的藝術形象,形成鮮明的對照。此外,韓國還有大量的民間藝術,有的用來慶祝節日活動,有的滿足宗教儀式的需要,還有的用來裝飾家具、日用品,有的是表示長壽、幸福的象征,有的是驅妖避邪的守護神。
韓國的美術包括繪畫、書法、雕刻、版畫、工藝、裝飾等等,既繼承了民族傳統,又吸收了外國美術的特長。韓國的繪畫分為"東洋畫"和"西洋畫"。東洋畫類似中國的國畫,又分"南宗畫"和"北宗畫",用筆、墨、硯、紙表現各種主題。除了用水墨畫的山水畫和梅、蘭、菊、竹等動植物外,還有各種華麗的民俗畫。西洋畫是在20世紀初傳入韓國的,現在多為抽象派畫,經常舉行各種形式的畫展。
書法在韓國,同在中國、日本一樣,是一種高尚的藝術形式,對社會和文化生活有著很大影響。韓國現代書法繼承傳統寫法,在社會上很普及。小學、初中課程中設有專門的書法課。王羲之、歐陽詢體是在韓國流行的漢字書法的兩大主流。目前,韓國有近200萬名書法愛好者,韓字書法也很普遍。
韓國的雕刻藝術在過去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風格和特點,至今仍留下許多珍貴的文物。現在韓國雕刻藝術有兩種風格,一種是民族傳統的,一種是西方藝術的。自從1982年韓國第一個雕塑公園建立以後,至今已有10個雕塑公園在韓國出現。其中最有名的是設在奧林匹克公園內的雕塑公園,它集中了來自世界各國的著名雕塑藝術家們在現場創作的作品,受到遊人普遍歡迎。
對世界的藝術史學家和鑒定家來說,陶瓷器是韓國最富盛名的藝術品。無論是新石器時代表麵粗糙的土壺,或是嵌鑲精巧、圖案優雅的青瓷、白瓷,韓國人均以擁有這些寶貴文物而自豪。韓國古代製造青瓷的技巧,早在14世紀已經失傳。直到20世紀的現在,韓國才重新研究發現了製造一係列精美青瓷的秘訣。新仿製的高麗青瓷,除非專家鑒別,幾乎可以亂真。這批價廉物美的產品,獲得廣大外國遊客的喜愛。
在漫長的世界曆史上,韓國人一向以喜愛音樂和舞蹈著稱。早在數千年前,韓國村民便經常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歡慶莊稼豐收。韓國現代的音樂大致可分為"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兩類。民族音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又分為"雅樂"和"民俗樂"兩大類型。雅樂是韓國曆代封建王朝在宮廷舉行祭禮、宴會或各種儀式時由專業樂隊演奏的音樂,通稱"正樂"。它由起源於中國唐、宋朝的世俗音樂和韓國民族音樂組成,包括宮廷音樂和儒學禮樂,節奏通常比較緩慢、嚴肅而複雜,是一種旋律纏綿、細膩的音樂。這種音樂迄今仍在漢城的成均館大學校園的孔廟每年演奏兩次。民俗樂輕快而活潑,是流行在韓國民間的各種音樂,包括散調、農樂、巫俗音樂、時調、各種歌劇調、雜歌、民謠以及各地流行的曲調等。這種音樂形式多,聲音響,更易激起相聚者的情緒和共鳴。韓國的民族樂器,有伽倻琴等傳統樂器,也有笛子、簫、二弦琴、鐃等從中國移植、改造過來的各種樂器。有的民俗樂的主要樂器,僅是銅鑼、杖鼓和一種喇叭形的簫。西洋音樂最早是在19世紀末由外國傳教士以聖歌等教堂音樂形式傳入韓國的。韓國自60年代實行開放政策以後,各種流派的西洋音樂相繼進入。如今,韓國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有交響樂團。漢城有好幾個管弦樂隊,還有合唱團、歌劇團等,都在演奏西洋音樂。一些學院設立了西方音樂係。目前,西方音樂在韓國青少年中間很流行。還有一些韓國音樂家在國外成了國際聞名的音樂指揮,有的在國外交響樂團演奏。
韓國的舞蹈很早就出現了。據文獻記載,在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時期,朝鮮半島就有"胡旋舞"、"伎樂舞"、"劍舞"等幾十種舞蹈。1945年韓國光複以後,文化公報部指定一批舞蹈為民族傳統舞蹈,使民族舞蹈得到了繼承和較快發展。韓國的傳統舞蹈可分為宮廷舞、民俗舞、假麵舞、儀式舞、新創作舞等類。目前繼承的名舞有《扇舞》、《處容舞》、《鶴舞》、《劍舞》、《勝戰舞》、《儀式舞》等。許多民間和宮廷傳統舞蹈都已改編為適於現代舞台演出的舞蹈,成為國內外觀眾都讚賞的純粹文藝節目。韓國人在20世紀20年代首次接觸到西方舞蹈。目前,存在於韓國的外國舞蹈有兩種,一種是芭蕾舞,一種是現代外國舞,1973年成立的國立芭蕾舞團等10家芭蕾舞團,不僅演出古典芭蕾舞劇,而且演出根據韓國傳說和民間故事改編的舞劇。現在韓國每年舉行3次舞蹈節,由韓國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化公報部和一些廣播電台聯合主辦。這些舞蹈節給予許多較小的舞劇團以很大鼓舞,為他們提供了演出多種節目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