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元代的土爾扈特部落(2 / 3)

隨著元朝的滅亡,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起義軍首領牛倌朱元璋建立明朝,新疆的農牧民起義風起雲湧,他們推翻了察合台汗,禿黑魯克貼木兒也率領部落逃回了東蒙古草原,土爾扈特部落的人民沒有走,他們也一同參加了這次反抗元朝的農牧民大起義。

第二章 由血緣到地緣

公元1206年(南宋寧宗開禧二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它和土爾扈特部落發生了政治、經濟、文化的聯係,土爾扈特部落依據行政係統和社會關係實行了領戶分封製,而受封者即是元朝黃金家族的大小領主。土爾扈特部落因王罕被成吉思汗所敗,全部落受到奴役,而原部落的首領王罕的子孫隻是土爾扈特部落的管理者。

領戶分封製是把各部的牧戶編為十戶、百戶、千戶和萬戶,並設十戶長、百戶長、千戶長和萬戶長。土爾扈特部落領主有一塊很大的封地,封地內有成百上千的牧民為封戶,大小首領成為各級封建領主。土爾扈特的牧民在規定的封區內放牧,平時從事畜牧業生產,戰時則躍馬彎弓,投入戰鬥,他們既是生產的牧民,又是戰鬥的騎兵。據《元史》載:"其法,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無眾寡,盡僉為兵,十人為一牌,設牌頭,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領戶分封製是一種生產組織與軍事、行政組織相結合的製度,是一種具有草原特點的封建製度。

在土爾扈特部落推行的部落議事會製度。部落議事會主要討論三件大事,一是軍事征伐,二是放牧圍獵,三是祭祀慶典。參加議事會的領主,按其身份的高低貴賤,依次分正坐、傍坐、下坐。就連分配食肉都有等級之別,上坐者食牲畜的脯肉,傍坐者食牲畜的腿肉,下坐者食牲畜的脊肉。服裝、佩飾、飲酒、擊樂也依據身份的不同而分級別。但開會時可互相評論,誰說得對,首領聽誰的,決定權在首領,一經決定,必須執行,不可反對。

這些繁瑣的封建禮儀製度,不僅在部落議事會中實行,在圍獵中,在慶典中,在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麵,都表現得等級森嚴。"原來土爾扈特部落的人民,從事狩獵、遊牧沒有多少禮儀。"由於元朝大力提倡,土爾扈特部落各級領主的極力推行,封建製度便形成了。封建製度破壞了原來的奴隸製。新的生產關係的形成和人們社會地位的轉變,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卻又成了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奴隸成為封建製度下的個體牧民,牧民成為社會生產的主要承擔者,他們隻有少量的財產,牲畜和帳具,要為封建主提供各種勞役,如放牧、製氈、剪毛等,還要繳納賦稅。在部落內還有一些戰爭的俘虜,他們淪為新的奴隸,在經濟上,他們一無所有,還要在主人家裏從事各種各樣繁重的勞動。如果領主征伐得勝後奴隸過多,他們仍然可以被買賣。在當時奴隸過剩時,一萬個奴隸都不值一匹馬的價錢。奴隸們過著極其悲慘的生活,有的買來的奴隸,世代為奴,不拿錢贖身,不會改為民籍。而部落的封建領主,他們占有肥沃的牧場和大量的屬民和奴隸,每年元政府還給他們成千或者成萬兩賞銀和俸祿。他們過著花天酒地、爭相比闊的生活。封建領主的貪暴,連年風雪旱澇災害,東西蒙古首領的內訌和戰爭,使人民紛紛要求打亂封建秩序。

土爾扈特部落所在的八河流域,是大領主拖累的領地,分屬於大小領主所轄。他們常在東蒙古的合剌合林集會。而原部落的首領王罕的子孫成了部落實際管理者,由此土爾扈特部落封建秩序較為鬆散,其它部落的人民紛紛願意歸附土爾扈特部落。加之許多不同的祖先和氏族逐漸生活在土爾扈特部落所在的八河流域,他們都在八河之地獵牧,這是由其它氏族分離出來成為新氏族,因為戰爭和內訌的影響也流落到八河之地,並願意受土爾扈特管理者的支配,成為土爾扈特部的屬民。"在部落內部,由於貧富的變化,有的失去了牲畜和財產,淪為屬民和奴仆。階級和地緣的關係代替了純粹的血緣關係,氏族組織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土爾扈特部落逐步演變成了一個較大的兀魯思。"

蒙古汗國初期,土爾扈特部落及衛拉特各部的狩獵區所在的禿馬惕故地,即葉尼塞河上遊的闊闊沐漣河、溫沐漣河、哈剌兀孫河、散必敦河、兀黑裏沐漣河、阿合兒沐漣河、主兒扯沐漣河、察罕沐漣河的八河流域。成吉思汗將衛拉特各部領地,作為征服者術赤等各大小領主的封地,將土爾扈特部落和其它衛拉特部分為4個千戶。這是衛拉特名稱最早的起源,也是衛拉特聯盟最早的雛形。後經過160多年的黃金家族爭奪,成吉思汗幼子拖累及子孫打敗了成吉思汗長子術赤及其子孫,八河流域逐漸成為拖累及其子孫的領地。經過半個世紀磨練的土爾扈特部落在成吉思汗子孫內訌中強大起來,到元末,成了東西蒙古爭奪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第三章 經濟的勃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