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明代的土爾扈特部落(2 / 3)

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因牧地擁擠被占,土爾扈特部落首領和鄂爾勒克和杜爾伯特的首領達契台什及哈喇忽拉進攻碩壘烏巴什,曾一度獲勝,不想返回時受碩壘烏巴什前後夾擊,遭到慘敗,哈喇忽拉妻妾兒女被俘。明崇禎元年(1628年),又為爭奪牧地兩部戰爭再起,土爾扈特部落首領和鄂爾勒克不願參加這次兄弟部落相殘的戰爭,主動退出。土爾扈特部落麵對種種內訌外擾的壓力,決定西遷伏爾加河,去西方尋找55個善良而又美好的騰格裏。

第二章 四衛拉特聯盟

土爾扈特部落在明代仍然保持著封建領主製度。牧民逐步分為三個階層:上等戶、中等戶、下等戶。

上等戶:叫做"莎音洪"他們生活富足,牛羊成群至萬,並擁有牧工放牧和仆人管理家務。他們必須向所屬的土爾扈特各級領主納賦稅,服勞役,不親自服役,要用仆人去頂替他們服役,他們在政治上欺壓貧苦的下等戶,在經濟上剝削下層牧民。他們中一些人成了官吏,一些人成了領主的宗親僚屬,還有一些人因給各級領主效力有功,被免除了賦稅和勞役,他們是王公貴族之下一個新興起的富有殷實的階層。

中等戶:叫做"都未達洪"。他們的牲畜幾百至千頭不等,牲畜可以自給自足,他們自己放牧牲畜,沒有仆人,家中的男子為主要的勞動力,擔任放牧畜群,出外服役,家中的婦女進行家務勞動和較輕的生產勞動,如擠奶、剪羊毛等,中等戶是被征用實物的重要對象。中等戶有的是小封建領主。

下等戶:叫做"阿達尕洪"。他們隻有少數幾十隻或近百隻牲畜,甚至沒有牲畜,生活極為貧困,無力繳納賦稅和財物,卻是領主們征用勞役主要的對象,有的淪為貴族和上等戶的仆人,有的給王公和富牧當牧工。這部分人數眾多,占土爾扈特部落內比例最大,有的成了打馬印的鐵匠,有的成了製造挽車的木匠,有的成了專唱《江格爾》英雄史詩的"江格爾齊"。他們是土爾扈特部落主要的生產力,他們和中等戶一起養活整個土爾扈特部落。

封建領主和上等戶對中下等戶的剝削有以下幾種形式:

1征稅:他們根據中下等戶牲畜的多少,按百五稅征收,即有百頭牲畜每年交五頭牲畜,用作部落公共費用和通貢費用。

2攤派:如遇移牧、婚喪、祭祀、文化、教育之費用等,也讓中下等戶攤納,一般按百一費攤派。此費有能力者都要交清。

3服役:讓中下等戶到封建主府中服役,如放牧牲畜、拾燃料、擠奶、剪毛、運水、築圈等。

4征徭:中下等戶還要整修軍器,自備鞍馬,為領主出征作戰,用人力物力保證驛站暢通;驛站所用牲畜、車輛物資要準備充足,為過往官員提供食宿等等。

由於明朝政府對少數民族的閉關、控製的封建政策,又加之衛拉特也先等封建領主興兵掠奪內地,"與我大都"的政策和明政府相對抗。明政府對衛拉特蒙古人民采取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的政策,給土爾扈特的中下等牧民造成了日用品奇缺,生活極為困難的境況,他們缺內地鍋碗瓢盆、布衣綢緞、茶糖火石等基本生活用品。賦稅、差役、兵役、驛役以及日常生活品的匱乏,使土爾扈特人民生活日益陷入貧困。

領主們通過掠奪和剝削,過著身穿綾羅綢緞、口嚐美酒錦食、手著金銀首飾、逸樂無窮的生活。王公貴族等級森嚴,可汗、濟農之下的有洪台吉、台吉、塔布囊等,他們是各氏族和各宗族部的領主。土爾扈特領主獨自處理軍事、行政、司法一切事務,大小領主參加土爾扈特領主召開的各種會議,應召出征、進貢、繳稅、征役。

明正統二年(1437年),衛拉特的綽羅斯部的脫歡立脫脫不花為岱總汗,自己稱為太師。同年,並聯合土爾扈特部與和碩特部打敗了阿岱汗,脫歡為了對內統一衛拉特,對外號令全蒙古,又於同年建立了大四衛拉特聯盟。

第一衛拉特:綽羅斯部落、土爾扈特部落、和碩特部落(巴亞爾著《蒙古秘史》卷四,第462頁)。

第二衛拉特:輝特部落、巴圖特部落、土默特部落。

第三衛拉特:巴爾渾部落、不裏雅惕合部落、兀良合惕部落、布喇斯部落、畢爾曼部落、黑勒特部落、吉拉特部落等。

第四衛拉特:餘下的全體西蒙古合並為一個衛拉特。

早期四衛拉特聯盟時期,土爾扈特部落、和碩特部落是綽羅斯部的附屬部落,而不是與他平行聯合的部落。當時的土爾扈特部落雖然是遊牧在阿爾泰山以北、額爾齊斯河南岸廣闊草原的一個強大的部落,但是由於部落首領賢義王太平被脫歡所殺,部落被脫歡打敗,隻得從屬於脫歡的綽羅斯部落。

以大四衛拉特建立起來的衛拉特聯盟,實際上是西蒙古各部在行政、軍事上的聯合體而已,沒有統一的經濟基礎和思想聯係。明景泰五年(1454年),隨著也先汗被殺害,看上去十分強大的大四衛拉特聯盟,傾刻間重新分裂了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7年),土爾扈特部落賢義王太平之孫滿哥王脫離了已告解體的大四衛拉特聯盟。西蒙古再次出現了統一的局麵,衛拉特的額魯特部落養罕為丞相,其叔阿沙擁立為最高太師,兩人著手建立衛拉特聯盟,在大四衛拉特聯盟分裂32年後,又組成了小四衛拉特聯盟。

第一衛拉特:額魯特部落。

第二衛拉特:輝特部落、巴圖特部落,合並為一個衛拉特。

第三衛拉特:巴爾渾部落、不裏雅惕合部落合並為一個衛拉特。

第四衛拉特:綽羅斯部落、和碩特部落、土爾扈特部落,合並為一個衛拉特。

小四衛拉特聯盟建立之後,阿沙太師和養罕丞相主要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協調內部關係,而解決這一問題極為困難。另外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打開通往內地的互市道路,解決這個問題又極為複雜,小四衛拉特聯盟困難重重。明弘治九年(1496年),土爾扈特賢義王之孫滿哥王與綽羅斯部養罕之子、首相阿歹不六發生矛盾,因阿歹不六侵占土爾扈特部落的阿爾泰山南麓大片牧地,遭到土爾扈特部落人民堅決反對。由於阿歹不六不公正,其領導權在小四衛拉特聯盟逐漸丟失,並發生了兩部人民"兄弟相攻"的現象。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出現聯盟危機,導致了小四衛拉特聯盟與東蒙古達延汗和吐魯番阿黑麻汗的鬥爭,小四衛拉特聯盟由於失敗而解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