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明代的土爾扈特部落(3 / 3)

第三章 經濟的發展

元末明初,由於八河流域草原受災較多,土爾扈特已逐步從八河流域往南遷徙至阿爾泰山和額爾齊斯河、伊犁河流域、準噶爾盆地已成為他們固定的牧場。

明代土爾扈特部落的經濟已經形成相當規模,部落的封建主富戶之家牛、馬、駝已經數以萬計,羊已有數十萬計,他們進藏熬茶的費用馬以1萬匹計,"他們送給喇嘛的大牲畜(牛馬駝)一次就達5千頭乃至1萬頭"由於畜牧業經濟的實力,使土爾扈特部落足以成為大小四衛拉特聯盟的一支。

土爾扈特人已開始使用騸馬技術,選配種畜,保護幼畜的方式來提高牲畜的品種和質量,已經開始注意進行分群放牧,分種放牧,雜交優勢,提純複壯等一係列畜牧技術。他們更加注意保護草場資源,更加注意合理而有計劃地使用草場,除以季節轉場保護草場外,並出現隔年放牧來管理草場。這時不僅出現了由於牧業管理形成的水草豐美的私牧場,而且還形成了各級封建主通過權力而獲得廣闊富繞的成片的官牧場。這一係列的措施改善了畜牧業的條件,促進了畜牧業較快的發展。

明代,狩獵業在土爾扈特部落牧民生活中仍然占有一定位置,20裏至50裏一個大獵圍已不在少數。野獸不僅僅是他們改善生活之用,優美野獸毛皮成了封建主炫耀富有的象征,也成了牧民換取生活用品的一個來源。捕魚不僅使用罩捕、叉捕和拉網捕魚,已經學會使用船隻在賽裏木湖、在額爾齊斯河上駕船撒網捕魚。采集不僅是為備災時人食用,而且采集範圍之廣,如沙棗、野梨、山葡萄等,可以在受災時喂牲畜用。

明代土爾扈特部落的手工業得以發展,已經有了專門的木工、車工、鉗工。他們不僅能製作牧民轉場用的幌車、木輪車,而且還能製作精致牢固的戰車。這時看一個封建主是否富有,且看他的車有多少,土爾扈特部落的大封建主當時已是車帳如雲。內地的能工巧匠,俄國、瑞典、土耳其、德國先進的造車技術,使土爾扈特造車手工業甚為發達。土爾扈特部落通過戰爭掠獲大批內地婦女,使家庭手工業製作品種增多,土爾扈特婦女學會了製作麵食,如擀麵條、包餃子、蒸饅頭、烙大餅、炸油條,還學會烹飪肉食和蔬菜等。土爾扈特婦女還學會刺繡、挑花、織圖、紡線等。民族風俗文化的交流,促進了土爾扈特部落經濟的發展。土爾扈特部落和內地的聯係日益親密,土爾扈特迫切需要內地的日用品,而內地也迫切需要土爾扈特部的土特產品和畜產品、木材、鹽堿等;內地的需要又促進了土爾扈特部落的木材采伐業、曬鹽業、製堿業的發展。

明代,針對故元勢力退居塞北西域,但對中原仍有覬覦之誌,明政府便沿長城諸險要地帶建立了"九邊""三衛"(瞿九思著《萬曆武功錄》卷七,俺答列傳上。明政府設的九邊三衛是大同、榆林、甘肅、寧夏、太原、遼東、貴府、薊州、固原設置九個邊疆重鎮合稱為"九邊",在長城以北設太寧衛、東勝衛、開平衛合稱"三衛"。)並用封官授爵、軍事征伐、開放貢市、限製貿易的辦法,以達到控製蒙古穩定明廷的目的。這都使土爾扈特人民深受其害,陷入了食無釜,穿無帛、飲無茶則病的困境。土爾扈特部落南遷準噶爾盆地不久,生活日用品更加匱乏。而內地人民是耕少牛、乘少馬,影響了內地經濟的發展。蒙漢人民要求促進經濟交流呼聲日益強烈,在蒙漢人民一些私下的交易點往往出現了蒙古軍民替漢族軍民暸望放哨,漢族軍民替蒙古軍民牧馬放牛的民族團結的情景。土爾扈特人民主要參加私下交易點有哈密、寧夏、肅州、青海等。

明政府和蒙古封建主對蒙漢人民實行了讓步政策,主要開設了如下形式的交易市場:

1、貢市:明政府讓土爾扈特和各蒙部封建主派遣使臣帶著數量眾多的牛、馬、羊、駝等土特產品,去明廷朝貢,明廷則用賞賜的名義予以鈔幣、絲絹、衣帽。明廷規定:朝貢有常時,道路有定處。

2、館市:貢使11月入京,來年2月離京。此間,貢使住在館舍,遇有非朝廷所需或貢物低劣的剩餘的,明政府亦許就所在館舍與民間進行貿易。後貢使所帶隨從和貢物漸多,有時一次帶隨從達兩三千人,活畜達十幾萬隻,明政府無銀出資賞賜以退貢,貢物在館市交易興隆。這是我國早期商貿城的雛形。

3、馬市:明政府和蒙部封建主在邊疆專一交易軍馬的地方。開市期間,土爾扈特及蒙部封建主趕來大批軍馬上市交易,不少都是較富裕牧民的馬匹。具體交易是與官府有聯係的商民,他們利用官方或自己的資金進行交易,交換來的軍馬,除作為明政府軍馬外,大部分轉賣給內地漢族人民耕騎之用。這種市場每年開1-2次,時間15天以內。

4、互市:是蒙漢人民在明廷指定的地點,進行的一般性貿易的市場。這種市場是明政府控製下進行的,明政府專門委派官吏負責組織、管理市場事務,調劑市場的貨物和市場流動資金。這種市場1年隻開1-2次,時間也隻有3-15天不等。互市也叫官市,畜產品和土特產品官方發給定價,就是易貨貿易也如此,每隻牲畜值絹、布各若幹都有規定。

5、民市:是蒙漢人民自由交換的市場。就是土爾扈特及各蒙部人民用馬、牛、羊、駝、驢、騾、毛皮、馬鬃等物與漢族商人交換綾羅綢緞、布針線、糧食等物。市場自由定價,仍由官方管理,"禁貨兵器銅鐵"發生土木堡之變後,民市停止。

6、私市:是不受明廷限製政策所束縛的民間自由貿易點。私市以後發展到遠近商賈多以鐵貨與蒙部交易。"村市居民相率犯禁,以斧得裘,以鐵得羊肘,以銀耳得馬尾,以火石得羔皮,明廷雖發布多次命令,禁絕私市,遭到了蒙漢人民堅決的反對"明政府隻好不了了之。

明政府對土爾扈特及蒙部人民的貿易限製頗多,所謂開市有日,貨物有禁,地點之遙,而且每年開市次數少,時間短,根本不能滿足土爾扈特及蒙部人民的經濟交流的要求。隨著也先勢力"求大元一統天下"的土木堡之變陰謀逐步破產,明朝對土爾扈特人民及蒙部人民也做出了讓步,由1年1-2次的貢市、互市、馬市、館市、民市,遂改為3個月1開的季市,蒙漢人民還是不滿意,又改為"月市"。月市也不能滿足人民的要求,又改為5天1候市(因5天為1候)。中國現在部分地區5天趕1集的由來在此。這是土爾扈特及蒙漢人民強烈要求的結果,它有助於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