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1)

說起這事來,與張寡婦是分不開。張寡婦其實並不是一個人生活,她現在與人搭著伴,對方還是鄰村的退休教師。那咋就得了個寡婦的名頭呢?他四十幾歲的時候死了丈夫,自己整天價寡婦長寡婦端掛在嘴上,後來有人背後就叫開了。張寡婦的丈夫離世時,也就是剛實行責任製那幾年。兩個兒子還小,地裏活又重,家裏外頭的確實不容易。遇上難事隻能硬著頭皮撒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靠聲調高強奪理的處事方式。最典型就是那幾年,村裏鄉裏征收三提五統,那一會都要打麻煩。那年利索了一回,是上大學的大兒子正好有事回來,語重心長的對母親說,媽!困難的日子總會過去的,名聲也要緊,兒子將來也要討媳婦啊!張寡婦落了淚,第二天就主動把家裏不好的餘糧交到了村委會。會計在她交糧的口袋裏摸了一把,拿給王頭看。王頭搖搖頭,但語氣堅定地說,單量收放到一邊。不到晌午王頭就在喇叭裏廣播了張寡婦的先進事跡。第二天黃瞎娃就乖乖把他那份也交了。這麼多年他與張寡婦在村裏就是個起事的聯盟。黃瞎娃一點都不瞎,隻因小時候上學堂時,那時候村裏的先生,民國那時回鄉救國的孫大俠給起的。孫大俠也是個綽號。他老人家一輩子都沒改了遇事仗義執言的那股子勁,剛開始人們是因為他雙眼近視度數深起了個難聽得綽號。現在真考證不出是誰起的,先開始名曰孫大瞎。一個人就是這樣,你的所作所為,會直接改變人們對你的評價。這綽號叫了沒幾天就沒人敢叫了。首先是他打破陳規,不吃派飯,減輕村民負擔。而是在學校的閑屋內設置浴缸給村裏的男學娃洗澡,每月兩次。他來兩個月就被學區表彰為先進小校。那年鄉裏的學監來小校巡查,聽見有孩子背後喊孫大瞎。在村東頭廟裏也就是小校裏,召集鄉民大會。不僅為孫大俠正名,還把帶頭亂叫得的黃三順當眾責罰了十手板,據說當時疼的那小子吱哇亂叫。黃三順就是黃瞎娃本家的小叔叔,比黃瞎娃還小幾個月,但蘿卜不大長在了輩上。也據說人家學監當時定的是要打黃瞎娃和黃三順兩個人,後由於孫大俠求情才修正成責罰黃三順一個人。原因很簡單,黃三順帶頭叫先生外號,理應責罰。三順的父親是個進步紳士,為人開明,給他說一聲他能接受。如果連黃瞎娃一塊責罰,怕引起黃家上下的不滿,影響小校的工作。真正給先生贏得大俠綽號的是抵製張大善人給狗戴孝案,這事有功夫再說。黃瞎娃叔侄兩個據說頑性大發,後來孫先生發現其實黃三順隻是個執行者,大部分瞎點子都出自於黃瞎娃之手。連連感歎道,侄兒指使叔叔,真是個瞎娃呀。黃瞎娃的外號不脛而走,會計那回專門強調了一下,黃瞎娃名叫黃學武。前些年村裏有個大事小情,黃瞎想作怪從來不需要出麵。見了張寡婦嘰咕幾句,就找下了打頭陣的人。那年張寡婦主動交三提五統,本來他已經下過了藥。可偏湊上人家大兒子回來,攪了他的好事。後來倒是張寡婦把自己的兒子好一頓埋怨,原來是過了兩年鄉村兩級不僅不收什麼三提無統了。還對當時不能全額完成的村子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倒貼。而那年我村因張寡婦的“義”舉而全額完成,按規定不再倒貼之列。也就是那件事情之後,黃瞎娃再要暗中指使張寡婦辦個啥事就不靈了。黃瞎娃先前學了釘鞋,走村轉巷的手裏有幾個閑錢,那幾年張寡婦供兩個孩子上學日子緊吧。少不了緊時借幾個錢,兩人鬧臭是在張寡婦大兒子大學畢業那年。張寡婦去給他還了一千塊錢,沒過幾天黃夏娃說有一張假錢。兩人大吵一架,從此相見為仇。張寡婦的大兒子現在省裏機關任職,媳婦更是了不的,是移動公司的大經理。電視片上都能見著。那年據說效益好,過年的時候回村,沒什麼東西好答謝村裏,就給每家每戶送一袋麵一壺油。把張寡婦可心疼壞了,整整拉了一汽車呀!張寡婦提出不給黃瞎娃分,兒子很溫和的把他勸住了。說人不能光記人家壞,人家也有好。還特意跟著媳婦上黃瞎娃家送去,還說了感謝他當年接濟的事。黃瞎娃聽得滿頭流汗。說實話那天在阿黃門口吵架,要是別人黃瞎娃不知會使出啥陰招,可。。。。。。張寡婦。。。。。。就隻好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