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是想著根據這個做一個係列的專題報道,既然你的稿子有被斃的風險,那我可以先把人借給你,你先把這當口給應付過去。”
“這,”大家都是千年的老狐狸,誰還不知道誰呢,這個記者一聽就明白過來。敢情是在這裏等著自己呢。這個選題一看就很有爆點,黑幕、含冤、明星......,各種讓人感興趣的點都集中在一起,他都可以想象,隻要這一係列專題文章刊登出來,那足以引爆整個影視圈。而作為撰稿人,那就是一舉成名天下知。
可是明明可以火的題材這麼好心讓給自己,就為了讓那個知情人潑潑新人演員的髒水,想也不可能。還不是因為其中觸及到的明星蘭芳芳,國民基礎牢靠,具有廣大的國名度,是個跺跺腳就能撼動整個華夏國影視圈的大佬級人物。他就想要借著這件事來投石問路,試探下蘭芳芳對此的反應。
如果文章刊登出來,蘭芳芳置之不理,那這個編輯就可以慢慢把最先想到的這個選題給慢慢做起來的,等到情況一發不可收拾,蘭芳芳想要力挽狂瀾都不成,那這個編輯就可以名利雙收,隻不過這件事想要做成還有個前提。
“那個同蔣碧薇同期學員的妹妹說的話真實可靠嗎?”如果她控訴的是實情,那絕對是華夏國影視圈的一場驚天地震,輿論發酵下去,還有可能把蘭芳芳給震下神壇。想到自己也可以分一筆羹,這個記者的心頭一片火熱,卻還是保留著一絲理智,能夠想起來問以上那句話。
編輯狡猾一笑:“假作真時真亦假,是真的又如何,假的又怎麼樣,橫豎隻是個知情人,我們也不能控製人家的嘴巴說話吧!”如果是造謠,那自有蘭芳芳找她算賬,跟他們報社又有什麼關係,充其量就是個偏聽偏信,到時候對此道個歉就是。”反正他們又不是法官,追求什麼公平正義,他們要的還是影響力,要的也是傳播力。
要是蔣碧薇在這裏,知道這些人腦子裏轉的念頭,絕對會一個大耳刮子打過去,一人一個,誰都不會放過。以前她所在的那個世界,之所以整個社會媒體的公信力下降,就是因為有這群利欲熏心,為了成名而顛倒黑白,歪曲事實的人存在。也就是說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這個記者一點就懂,“那個蔣碧薇不是蘭芳芳創辦的影視培訓班的學員嗎?偏偏別的正規院校的學生沒有獲得提名,反而是這個沒有學過幾年表演的小姑娘輕輕鬆鬆就入圍了“金梅獎”,這讓那些兢兢業業在片場拍戲的老演員怎麼想,這其中是不是還存在什麼不為人知的黑幕呢,我們應該一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