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防線構建完成後,環狀星雲內已沒有什麼重要資源,恒星陸塵便帶領著流浪星係朝著環狀星雲外飛去,按著既定的航線前往宇宙中心。
現如今,流浪星係已與以往完全不同了,分為內外兩層。
內層是由恒星陸塵、地球、綠星、流浪號四者組成的公轉區,這一區域的直徑為5個文單位左右。
因為隨著恒星陸塵的質量暴增之後,恒星身體的直徑已有很了很大的增長,所噴發的光芒輻射也成倍增加,因此地球文明所處的地球、光合文明所處的綠星都不得不往向外遷移公轉軌道。
一是為了保持原本的生存環境。
二是為了給恒星陸塵的體型一個成長的空間。
而為了保持以前從恒星射到星球表麵的輻射量大體不變,第一公轉軌道的地球遷移到了三個文單位處,第二公轉軌道的綠星遷移到了4個文單位,至於金屬行星流浪號,則來到了5個文單位處。
並且,同時遷移的還有與地球軌道同步的星際對撞機。
星際對撞機是流浪聯盟內目前最大功率的對撞機,對於科學研究非常重要,所以是第一時間進行遷移改造的。
其實,早在建造這個項目時,地球文明就考慮過以後可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因此星際對撞機的設計是一截截組裝起來的,這也是機械設備目前最合理的一個結構方式,無論是維修,還是升級改造都會方便許多。
而流浪星係的外層就是中子星防線,直徑為15個文單位。
不過需要注意,之前所的第一顆中子星的公轉軌道距離三個文單位,不是指與恒星陸塵的距離,而是與流浪星係的距離,也就是與最外層的流浪號距離三個文單位。
畢竟,中子星防線是保持著整個流浪聯盟的,當然要公轉在最外圍,並且為了避免中子星可能對流浪聯盟產生影響,科學團隊經過計算後,建議至少要相隔三個文單位以上。
因此,現在的流浪星係直徑為95個文單位。
內層為5個文單位,外層45個文單位,體型比以前增加了三倍多。
隻不過,流浪星係的內層公轉區的公轉速度卻不快,雖在公轉軌道變長之後,為了保證公轉一圈一年的時間設置,地球和綠星的公轉速度已提升了好了幾倍,但這點速度與外層公轉區的中子星的公轉速度相比卻慢如龜速,因為中子星為了起到防護效果,公轉速度被調設為半光速。
若從宇宙層麵上看去,內層旋轉徐徐,外層旋轉迅速,卻不相互影響,這種特殊而獨立的結構,就仿佛一台精密的星盤儀器一般,令人歎為觀止!
這一次的環狀星雲之戰。
除了流浪星係有所成長,最外層的金屬行星流浪號也有了不的增長。
在戰爭中,流浪號吸收了大量的蟻人文明的宇宙戰艦,以及在執行殲滅任務中,也吸收了很多的金屬元素,自身的行星質量終於突破一千大關,來到了100個行星質量!
隻不過,由於流浪號是金屬行星,密度要更大,所以流浪號的直徑隻比地球大四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