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初年,遷為陳留太守、後又遷潁川太守。
建安五年八月,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以夏侯淵行督軍校尉職。十月,袁紹敗,夏侯淵督運兗州、豫州、徐州軍糧,當時軍中糧乏,夏侯淵及時運輸補給,軍勢遂得以重振。
同年,夏侯淵所養當時13、4歲的亡弟之女出城拾柴時為張飛所得,娶為妻。
建安六年九月,袁紹派劉備攻掠汝南,昌豨複叛為劉備,夏侯淵與張遼圍昌豨於東海,數月後糧盡。諸將皆認為應當撤軍,唯獨張遼看出昌豨有降意,認為可以說降昌豨,遂出使昌豨。昌豨果降,隨張遼拜見曹操。
建安十一年八月,昌豨又叛,曹操派遣於禁攻打,於禁無法攻克昌豨。遂又派夏侯淵與於禁同攻昌豨,攻落其十餘座據點。
昌豨因與於禁是昔日舊友,遂赴於禁營投降,於禁以“圍而後降者不赦”,斬昌豨。夏侯淵回軍後拜為典軍校尉。
當時軍中因夏侯淵用兵奇疾常出敵不意,有“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可行五百裏,六日可赴千裏”之語流傳。
建安十二年十月乙巳,濟南、樂安黃巾軍徐和、司馬俱等部侵掠城池,斬殺官吏,如濟南王贇等即身死,夏侯淵率泰山、齊、平原三郡兵剿之,大破,斬徐和,收複諸縣,收其糧穀以補充軍糧。
建安十四年,曹操以夏侯淵行領軍職。十二月,曹操討伐孫權後回譙,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口效忠劉備,曹操任命夏侯淵都督諸將剿滅雷緒。
建安十六年,正月,太原商曜等據大陵叛,曹操以夏侯淵行征西護軍職,督徐晃擊之,攻落其二十餘座據點,斬其帥商曜,屠大陵。三月,曹操命司隸校尉鍾繇討伐漢中張魯,使夏侯淵等率兵出河東,與鍾繇會合。
八月,夏侯淵從曹操征討馬超、韓遂等部,雙方戰於渭南。十月,又都督徐晃、朱靈等平隃糜、汧氐,與曹操會於安定,楊秋投降。十二月,曹操自安定回軍,留夏侯淵駐守長安。
建安十七年正月,曹操返回鄴城,以夏侯淵行護軍將軍職,都督朱靈、路招等駐長安,擊破聚眾數千據五關道口作亂的南山賊劉雄,收降其部,劉雄逃奔漢中。
馬超盡數兼並隴右之眾,張魯也遣大將楊昂相助馬超,共集結萬餘人,圍攻涼州刺史韋康於冀城,韋康堅守八個月,韋康遣別駕閻溫向夏侯淵求救,為馬超所獲,閻溫拒降,為馬超所殺。
夏侯淵援軍未到,韋康已投降馬超且為其所殺。當夏侯淵進兵至距冀城二百餘裏時,馬超領兵前來進攻,夏侯淵的軍隊交戰不利。又恰逢汧氐楊千萬複叛響應馬超,軍屯於興國,夏侯淵遂撤軍。
七月,韓遂、馬超等餘部梁興駐藍田、鄜、夏陽等地,寇略左馮翊一帶。夏侯淵得鄭渾領當地兵民相助,督徐晃率兵圍而剿之,破斬梁興於鄜、殺夏陽賊靳富等,救出夏陽長、邵陵令及其官吏,將勒富等所略取附近諸縣的物資歸還,共收降三千餘戶。以此功被曹操封為博昌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