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
運謀如範蠡,決策似陳平,
可惜身先喪,中原梁棟傾。
郭嘉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有著過人的才智,但與賈詡不同,賈詡年輕時,就不斷的賣弄和炫耀自己的才智,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有過人的謀略。而郭嘉卻一直默默無聞,隻有親近他的,與他同樣有著過人謀略及品行的朋友,才了解他還不為人知的才智。
郭嘉交的是什麼樣的人?他自信而清高,喜歡無拘無束,交友非常挑剔,隻與心目中的仁人誌士來往。但他待朋友非常真誠、熱情,喜歡通宵達旦地飲酒暢談。他拗不過朋友的邀請,到了袁紹的帳下,數十日後,他便離開了袁紹,臨行前,告訴朋友:袁紹非明主。當然意思是讓朋友早作打算,不然何必多說,悄悄走了就是。
事實也證明了郭嘉的話,許攸為袁紹出計策,袁紹根本不聽,還反打許攸,確實不是明主。
同樣的,郭嘉的朋友,也沒有將他的話傳達給袁紹,不然袁紹必然會留下郭嘉。亂世中,一方霸主對謀士的態度隻有一種:我得不到的,別人也休想得到。
從此事就能看出,郭嘉看人交友是極準的,並且隻交有著一定品行的人。由此可見,說郭嘉愛玩弄女人,甚至是愛吸食五石散最後致死,都是無稽之談。
郭嘉出生於潁川,當時為各路英豪出謀劃策的謀士,十之六七出於此地。喜歡交友的他,自然也結交了大批生於潁川的謀士,因為那是亂世,他看多了爭伐,見到了太多的流血,讓郭嘉開始思索未來的出路。
盡管淡薄心性,盡管不願意惹世俗是非,但他的血,畢竟是熱的。看到潑灑在地上的血一點點變冷,他的心絕對不會好受,但他不是出生顯赫世家的公子,他在等待機會。
曾經加入了袁紹陣營,雖然沒有出謀劃策,卻看到了許多,看清了袁紹並非明主,看到了隨軍出去的大批人馬,每次回來都少一撥,即使喝酒下肚,仰天醉倒,但是他的心卻無比的清晰。
荀彧向曹操推薦郭嘉,絕對不是個意外。荀彧與同樣出生潁川寒門的戲誌才,郭嘉都相熟。郭嘉閑賦6年,荀彧已經跟在曹操身邊5年。郭嘉這6年,不可能是真的閑賦。郭嘉在成為曹操臣子之前,他就已經從荀彧那了解到了曹操,認為此人確實是亂世英雄。因此從不輕易展露才華的郭嘉,才有可能,在曹操的大帳下,第一次展現了他一直不為世人所知的驚人才智。
曹操與郭嘉的互相試探,對弈,讓曹操了解到,這個比他年輕15歲的青年,確實有著過人的才智,足以成為自己的智囊團。
而終於成為曹操麾下眾多謀士之一的郭嘉,開始了他賣命一樣的出謀劃策。
曹操這樣信任郭嘉,不是沒有原因的,身子虛弱的郭嘉,是他最忠心的部下,不顧勞累,隨曹操出軍,一路上甚至可以不眠不休的出謀劃策。先平定北方,等若積累了不敗的地位,隨後再南下,直取長江以南,這是曹操的宏業,也是郭嘉唯一能讓這連年爭伐的亂世,快速獲得統一的途徑。
他不是出生世家,因此他懂亂世的平民,有著何等的悲痛,因此他玩命一樣的跟隨曹操到南方。
同樣的出生貧寒的賈詡,與郭嘉正好相反,在亂世之中,他知道平民百姓,命比紙賤,因此他才想躋身官宦,因此他才出謀劃策,為了保全自己全家所有,他可以犧牲太多的人。
郭嘉看透的是自己的生死,他出計謀,必然用險招,為什麼?因為這樣犧牲的人最少,因為這樣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統一天下。
也隻有這樣的郭嘉,才能讓曹操信任,讓曹操托付自己的孩子,讓曹操視為知己。因為天底下,唯有郭嘉是一心為他成就霸業的人。有了如此覺悟的人,不會為凡俗所困,不會費什麼心機去討好曹操,不會貪圖官爵高低。
這才是低調的郭嘉,為曹操出謀劃策十一載,一直擔任司空軍祭酒的真正原因。
隻有徹底被郭嘉的心所征服,曹操才可能對郭嘉言聽計從,曹操並不是愚蠢的人,也不是心軟的人,理解錯了郭嘉的意思,導致了一意孤行,放走了劉備。並不是因為曹操多麼仁慈,而是因為他信任郭嘉,雖然郭嘉的本意是軟禁劉備。
郭嘉並不是不看重名聲的人,他知道人心的重要,就像他看透了人心一樣。因此他才不讓曹操殺劉備,留下罵名。原本就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的曹操,尚不在乎自己的卑劣罵名,但郭嘉卻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