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郭嘉任性,放浪不羈,不治行檢,估計是個除了吃喝,動腦子,交朋友,其他啥不願意再動的懶散人士,可能平時穿著都夠嗆,夜裏酒喝多了,早上起不來,早朝經常遲到啥的,被古板的陳群參了幾本。不過最了解郭嘉辛苦的曹操,又怎麼忍心怪罪他?甚至對郭嘉一如既往的生活作風大為欣賞,替他解釋:“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就這樣,漸漸離不開郭嘉,凡事難以決斷都會找郭嘉商量的曹操,一點一點的實現著他的宏圖霸業,即使郭嘉身子虛弱,病怏怏的,也依舊配合著曹操,出謀劃策。等曹操滿心歡喜的離開時,他才躺下,以酒鎮痛。
他自己的身體狀況,隻有他自己最清楚,也明白去了南方或偏北,水土不服,恐怕難以存活。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毅然追隨著,去遠征烏丸。
或許是因為水土不服,或許是病疫,總之這回郭嘉病在了臥榻上。
即使病重,郭嘉還是堅持為曹操出謀劃策。用兵貴在神速,是郭嘉對曹操說的話,因此他也比任何人都更明白,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他必須讓曹操離開,為了盡早的統一北方。
但這一次,曹操並不安心郭嘉的病情,但最終還是在郭嘉的催促下,帶軍離開了軍營。
曹操並不知道,那個在病榻上還強裝精神的郭嘉,是以什麼樣的心態等待著他的凱旋。他也不知道,那一麵,竟成了見郭嘉的最後一麵。
凱旋路上,曹操還在不斷招人詢問郭嘉的病情,直到得知郭嘉病重而死,才終於悲痛大哭……見多了戰場上生死的曹操,真的崩潰了他嚎啕大哭,痛心不已,指天言:“天地廣闊,博納萬物,遂容不下我郭奉孝!豈天妒英才乎!”
他是真的痛哭了,痛哭完了,還沒有回過味,又不斷的給當年推薦他郭嘉的荀彧寫信。寫去了一封又一封。
曹操都已經快神經質了,但是郭嘉的操勞過度,不顧生死,隻是為了讓曹操:平定北方,統一天下。
於是起初是這個年輕的人,一心為他完成宏圖霸業,最終是否變成了曹操為已故的郭嘉,繼續他的統一霸業?
208年,僅僅時隔一年,大破荊州的曹操,威脅徐庶北上,但徐庶是一個忠臣,進了曹營,一言不發。曹操再也沒有了郭嘉那樣得力的謀士,不得不事事躬親,引得頭風病加重,才最終有了殺華佗的一幕。
“奉孝,還記得嗎?我們曾經說好,要一起取荊州……”我不知道,一心奪取荊州的曹操,一個人,在軍營裏,是否會有這樣寂寞的喃喃?在給荀彧的信中,曹操曾經提到郭嘉:“然與共論計,雲當先定荊”……可見,取荊州,是郭嘉生前與曹操共同的約定。但而今,隻剩下曹操一人去實現。
一口氣,奪下了荊州,曹操似乎看到了統一天下的宏願即將實現。於是,我們才能漸漸理解,幾乎是白手起家的曹操,怎麼會在赤壁之戰,如此的急於求成。雖占據了荊州,卻根基未穩,一路的勝利,讓他不顧眾謀臣的反對,就毅然決定攻取下整片荊州,最終在赤壁下功敗垂成,天下三分。
“有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曹操在赤壁下的悲泣不是諷刺謀臣的不力,而是郭嘉不在了,失去了荊州五郡。統一變得遙遙無期,他一個人,沒能完成當初的約定。
最後,曹操斬除帝黨殘餘力量,加九錫,臨帝位,享年66歲死去,卻僅留下了一個薄葬的曹操墓,等待著忠臣英魂的陪伴。曹操的一生中,隻有這樣一個男人,一個比他還小15歲的男人,影響了他全部的一生……難怪曹操,這個實際真正重情的人,用“毒恨”這樣的字眼,來詮釋心中極端的痛苦。
郭嘉與曹操統一天下的宏願,並沒有完成,但他們在亂世中的君臣信任,卻超脫了曆史,從來沒有一個謀臣,會得到主公這樣的信任。從來沒有一對君臣,可以如此相交。他們已經不是管仲之交,知音人可以比擬的了。亂世之中,他們本可以並肩一起謀劃天下,謀劃未來……
若論至愛,曹操最愛的,無疑還是他的霸業,但是在失去郭嘉時,他也失去了他實現霸業的未來。若有機會從頭來過,曹操是否還舍得郭嘉,如此操勞謀劃;舍得帶上病弱的郭嘉,一同遠征烏丸?
或許也隻有在夢中,曹操才能與那對明眸相視,捧壺相邀:“與我煮酒,共論天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