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招,也是最重要的一招,是要獲得老板的信任。想老板所想,甚至要老板還沒想到的都替他想了。這裏不是要你替老板搬家,給老板送禮,這是在加拿大,不是在中國。在這裏,你和老板就是工作關係,所謂設身處地地為老板考慮,是指實驗安排,輕重緩急,要配合老板的課題需要,不要自以為是。這樣時間長了,你不光是老板的左右臂,還是老板的左右腦,老板對你想不好也難。
一旦老板認定了你是這個位置最適合的員工,上班時間偶爾上上網,跟同事:聊天,聯絡一下感情的行為,他還是可以睜隻眼閉隻眼的。老板也是人嘛。
需要強調一下,改造之前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是要了解你的老板。我的老板年富力強,正處在事業上升期,所以項目比較多,也注定了我的任務比較重,這才需要自我保護一下。但有的老板,臨近退休,不求上進,本來就沒什麼大的課題,他對你的要求會完全不同。也許上網之餘,倒應該找點活兒幹幹,為了對得起那份工資,更為了有朝一日老板告老還鄉了,還有人收留你。
(原載《併報》副刊2011年9月21日)職場三定律部裏來人培訓,內容是“職場衝突與人際溝通”,整兩天的課程,高度歸納總結後隻有三句話:一、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二、莫管閑事;三、不要試圖在同事中發展私密好友。這三句話看似平常,卻堪稱混跡職場的《葵花寶典》。
先看第一條,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年事愈長,與人交往越多,就越發現人的脾氣稟性、學識修養、成長背景的差異之大遠遠超出想象,而由此延伸出的敏感區、耐受點、做人底線更是千差萬別。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幻想按自己的要求去改造對方,諸多衝突和摩擦就在這樣的改造過程中產生。從這點上說,一個人的成熟度其實是體現在對他人的包容和相處上的。既然改變別人非常艱難,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改變自己。換句話說,就是學會變通。
變通,就是適當調整自己的行事習慣,用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以期達到愉快合作的目的。這個境界看上去不難達到,實際操作中還是頗具難度的。尤其是那些極度主觀,說一不二的人,要讓他改變自己遷就別人,是很痛苦的,可如果對方是你的頂頭上司,再苦大概也得受著,除非你鹹魚翻身,自己做老板。聰明人應該明白,生活給我們的選擇其實並不多。
第二條,莫管閑事。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職場亦然。輔導員諄諄教導我們:同事中有人利用某些政策上的疏漏,遲到早退,泡病假,不要幹涉,為什麼?因為nonofyourbusiness(與你無關)!此言極是。那人投機取巧也好,假公濟私也罷,與你何幹?你既非他的上級,亦非紀檢人員,多管閑事,引發反感,製造矛盾,弄不好還可能卷入是非官司,百害而無一益。這條定律看上去與我們兒時受到的正義感、公德心教育很不相符,但要減少職場衝突,此為良方。要接受這個理念,關鍵在於認清自己的身份,不做超出自己職責之外的事情。要在職場八麵玲瓏,遊刃有餘,聰明人應該學會明哲保身,止乃生存之道。
第三條,不要奢望在同事中發展私密好友,尤其是跟你有競爭關係的同事,想都不要想!免得到時對友情失望,對人性失望。
人生的各種場合,職場是最殘酷的地方,人生的眾多關係,同事是最脆弱的關係。為什麼呢?因為這裏充滿競爭:權益之爭、升遷之爭、寵幸之爭,均是短兵相接,刀刃相見,退不得,讓不得的。沒有超人的智慧,沒人能處理好這種關係,根據“利取最大害取最小”的原則,敬而遠之不失為上上策。所以,同事之間能做到不遠不近,若即若離,禮尚往來,合作愉快,就算極大的成功了。輔導員的一番教誨,我幡然醒悟,難怪這裏的單位同事,八小時之外有來往得非常稀少,原來還以為是因為居住分散,現在才知道是避免來往過密引起是非,影響工作。
這三條定律看似不夠高尚,不夠君子,但職場如戰場,不是做君子的地方。不是本人誇口,做好這三條,職場雖不至於成為老鷹縱橫馳騁的天空,但成為魚兒優哉遊哉的池塘,還是可能的。
(原載《矯報》副刊2011年3月25日)賢惠限量聖誕節期間去了趟古巴,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地人那令人羨慕的精痩身材,這在超重已成為許多發達國家的國民第一大揪心事兒的今天,顯得格外另類。我把古巴人的完美身材歸功於現今極為罕見的憑票供應製度。
限量供應是計劃經濟、物資缺乏時代的產物,似乎不值言道,但事實上,無論是從健康還是環保來說,這都是一種頗為明智的國策,值得借鑒和倡揚。
之所以這樣講,是基於對人性弱點的了解。人類的自製力是非常讓人不敢恭維的。美食當前,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便利當前,控製不住自己的雙腳;利益當前,堅守不住做人底線。這種時候,最行之有效之法大概隻有發放購物券了,食品購物券、加油購物券、消費購物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