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屋脊“英雄連”3
四、靶場顯威,橫眉冷對領主計
藏族群眾的廣泛發動,充分顯示了黨的民族政策和我軍嚴明紀律的威力,大大提高了我軍的威望,擴大了我軍的影響。藏族群眾在先遣連駐地附近越聚越多,軍民關係更加融洽,更加密切。“金珠瑪米來到藏北”的新聞不翼而飛,很快就傳遍了阿裏高原。
阿裏地區的噶本政府和反動頭人聽到這一消息,驚慌萬狀。
他們在聚集藏兵企圖同我軍對抗的同時,又在藏族群眾中竭力進行反動宣傳,胡說什麼“金珠瑪米是殺生滅教的黑漢人,來到藏北是為了搶東西”等等,並下達了三條禁令:不準和解放軍接觸;不準給解放軍帶路;不準賣給解放軍東西。他們甚至揚言一定要把解放軍困死在山上。
由於先遣連已經取得了群眾的擁護和信賴,因此一小撮上層反動分子有什麼陰謀活動,群眾都冒著風險及時向先遣連報告,使我軍在鬥爭中始終處於主動地位。群眾還自發組織人員聯名給當地馬本保長日加木寫信,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和我軍的行動表現,用鐵的事實揭露上層分子的反動宣傳;同時要求馬本看清形勢,盡快前來同我軍會晤。後來,一位老獵人主動給先遣連帶路,使我軍與馬本日加木和頭人頌那班傑接上了頭。鑒於廣大藏族群眾在事實上早已衝破了他們的禁令和封鎖,加上我黨統戰政策的感召,日加木同我先遣連幹部會晤時不得不表示:
“未能及早前來拜望貴軍,深表道歉”。為了進一步做好統戰工作,先遣連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和既聯合又鬥爭的方針,請他們向阿裏噶本政府轉達我軍的旨意。
噶本政府為同我軍對抗,采用各種陰謀手段,千方百計偵察我軍的行動,隱蔽自己。
一次,他們為探聽我軍的真正實力,派出一個幫本(相當於鄉長)到我軍駐地,假惺惺地說:“貴軍後續部隊現在何處?我們準備前去拜望,是否可以?”盡管我軍還沒有派後續部隊上來,但由於已了解他們的用意,就毫不謝絕地回答說:“完全可以。我們的部隊多得很,現住阿旦帕下(地名,在昆侖山庫克阿大阪下——引者注);你如果去的話,我們將派人給你帶路,途中生活完全由我們負責。”當時還約定了日期,但由於幫本做賊心虛,沒有敢來。
噶本政府一計不成,又施一計。
過了幾天,突然有兩個騎馬帶槍的“老鄉”來到先遣連,向我軍“告狀”說:“我們是前藏人,後來被後藏人俘虜了過來。這裏政府對我們不是一視同仁,時常打罵和虐待我們,實在無法忍受,要求你們為我們報仇。”李狄三當即識破,這是上層分子精心策劃的計謀,妄圖以此騙取我軍信任,進而刺探我軍情報,當即給予揭露,並重申了黨的政策,警告他們要看清形勢,不要與人民解放軍為敵,否則是沒有好結果的,廣大藏族群眾也是不會答應的。兩個“老鄉”隻好灰溜溜地走了。
這時,我人民解放軍西南主力在西康昌都同企圖阻止我軍進藏的拉薩噶夏政府的藏軍打了一仗(1950年10月7日),並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動搖了嘎夏政府的統治。不久,阿裏噶本政府專員赤門色得到了這一消息,驚恐萬狀。他感到大勢不妙,長期同我軍對抗對他們不利,就決定改變策略,提出同我先遣連幹部進行談判。
李狄三同連隊黨支部全麵認真地他析了當時的形勢,決定與噶本政府談判:一則可借此機會闡明黨的政策,挫敗對方陰謀,進一步開展爭取上層分子的統戰工作;二則利用談判可達成有利於我軍的協議,迫使對方放棄對我軍的封鎖政策,以團結和教育更多的藏族群眾。同時,先遣連也從軍事上做好了防止突然襲擊的嚴密部署。
先遣連通過幫本將我軍同意談判的意見轉告噶本政府,並通過協商,確定了談判的時間和地點。
不久,噶本政府專員赤門色派他的秘書才且彭加和管家紮西才仁,帶著幾個全副武裝的藏兵,來到離先遣連駐地紮麻芒保20多公裏的地方——峇空,等待與我軍談判。談判這天,先遣連副連長彭清雲帶著一個排留在紮麻芒保,做好戰鬥準備;連長曹海林帶著一個排於頭天夜裏就趕到峇空,埋伏在附近山上,以防不測;李狄三以部隊指揮的身份,帶著翻譯、通信員和少數戰士參加談判。李狄三來到峇空,幾個身著清朝官服的噶本藏族官員早已等在那裏。雙方見麵,互相獻過哈達和禮品,就在一個臨時搭起的帳篷裏開始了談判。
開始,嘎本政府地方代表表現了十足的傲氣,蠻橫地提出要先遣連撤出阿裏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李狄三毫不退讓,大義凜然。他首先向噶本政府代表介紹了當時全國的形勢,說明我軍進藏的目的,是為了清除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在西藏的影響,實現祖國統一和主權完整,使西藏人民獲得解放,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與國內各民族同享有平等權利;又宣傳了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表達了願與他們團結一致建設西藏的願望。同時,還將十世班禪表示擁護中央人民政府的消息告訴給他們。最後,李狄三申明了人民解放軍解放阿裏的堅強決心,指明了噶本政府應該持有的態度。經過一天的協商,雙方終於達成協議。其基本內容是:
一、噶本政府承認人民解放軍駐紮紮麻芒保地方。
二、人民解放軍保證尊重藏族的風俗習慣,實行宗教信仰自由,實行民族平等;保護喇嘛寺廟,不住喇嘛寺廟。
三、人民解放軍保護藏族群眾利益,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要藏族群眾一粒糧食。
四、人民解放軍尊重噶本政府,不幹涉他們的內政。
五、噶本政府保證以兄弟態度對待人民解放軍,雙方建立友好關係,並協助人民解放軍開展群眾工作。
談判後不幾天,才旦彭加又來到紮麻芒保,虛情假意地提出了要同先遣連友誼“比武”的要求,妄圖以此進一步探測我軍實力。李狄三識破了他的陰謀,將計就計,欣然答應了他的要求。
比武場設在峇空的一片開闊地上,百步外擺了一排羊胛骨作為靶子。比武那天,許多藏族牧民從遠處趕來看熱鬧。
比武開始,先遣連的指戰員整齊地列隊站在比賽場上。全軍有名的特級戰鬥英雄、副連長彭清雲打了幾種不同姿勢的步槍射擊,舉槍擊發,彈彈命中,博得了眾口一致的稱讚。接著,一排長王永平和機槍班戰士又打了重機槍點射表演,每次槍聲響過,靶子都應聲倒地,贏得了圍觀群眾的一片喝彩。才且彭加帶來的毫無軍事素養10名藏兵,平日專靠欺壓百姓為能事,今日比賽,擺開架勢打了一陣,但隻有3人中靶,引起圍觀群眾的一陣嘲笑。
十分尷尬的才旦彭加認為,我們的打靶人員都是精心挑選的,當兵的能打,當官的未必能行。為了爭回麵子,他便很不禮貌地指著李狄三說:“指揮,我們也來打兩槍。”李狄三看透了才旦彭加的鬼點子,從容不迫地抽出駁殼槍,右腿跨前半步,速射3發,命中兩發。才且彭加慌了手腳,急忙掏出手槍,舉槍瞄準了半天,打出5發,結果一發也沒有上靶。
為給自己挽回麵子,一個頭人突然提出要請先遣連戰士比箭。射箭與打槍不同,首先要有很強的臂力,否則就拉不開弓,張滿了弓還得講究準頭。連裏幹部正想謝絕這一邀請,李狄三靈機一動,想起了蒙古族戰士巴利祥。他在全連臂力過人,讓他來試試,雖不一定有箭中靶的把握,但總比幹脆謝絕要強些。巴利樣當即遵命出列,請那頭人先射。那頭人閉目吸氣,瞪眼用力,箭箭射中靶牌。輪到巴利祥了,隻見他接弓在手,請人將靶牌後移50大步。這時,大家都為他捏著一把汗。隻見他叉開兩腿,騎馬蹲襠,左手托弓,右手拾箭引弦,兩臂一張,隻聽“哢巴”一聲,箭杆還沒有出手,弓背卻斷成兩截。圍觀群眾先是一驚,隨即暴發出響雷一般的掌聲和喝彩聲。要知道,一般人連弓都拉不開,更不用說拉斷弓背了。
李狄三決定抓緊這一有利時機,大滅敵人的威風,大長人民的誌氣。於是,他命令炮手們表演“六〇”炮射擊。隻聽炮聲隆隆,遠處被指定為目標的石堆被炸得亂石飛濺。第一次見到炮的藏族群眾看到這種情形,熱烈歡呼,掌聲不絕,就連參加打靶的藏兵也都吐舌驚歎。這時,李狄三跳上旁邊土坎高處,大聲向群眾說:“藏族同胞們,我們人民解放軍是為人民服務的隊伍,是所向無敵的,我們是能夠對付任何反抗和破壞西藏解放事業的敵人的!”……改則地區的牧民,有一部分過去是西康、青海等地朝山拜神來阿裏,因路途遙遠不能返回而在改則落戶的。他們早就聽說紅軍是共產黨、毛主席領導的解放窮苦人民的隊伍。今天,他們親眼看到當年的紅軍來到了藏北,看到了自己的未來,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