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當代的焦裕祿2(1 / 3)

下篇:當代的焦裕祿2

二、二離桑梓,情係高原,灑向人間都是愛

孔繁森一貫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工作積極主動,成績突出。1975年,他被提升為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

新的起點,更增強了孔繁森的鬥誌,部隊培養出的那股勁,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任宣傳部副部長期間,孔繁森深入開展工作,按照黨的宣傳工作方針,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深入群眾,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揭批“四人邦”時,他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幫助廣大幹部群眾清除“左”的影響,深受幹部群眾的好評。

宣傳部門是覺的喉舌。孔繁森深明自己肩上的重任。為了搞好聊城地區的宣傳工作,他更加刻苦地學習,夜以繼日地伏案寫稿。

有一次,由他為《山東日報》組織幾篇稿件。他自接受此項任務後,有時連飯也顧不上吃一口,就往基層奔波,帶著一隊人馬,進行逐一的定點采訪。有時跑上幾十公裏的路,但收獲很小,孔繁森卻很興奮,因為這些材料是第一手材料,真實可靠。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終於收全了材料。為了整理、加工所得材料,孔繁森又一頭紮進辦公室,一寫就是幾個晝夜,心裏還美滋滋的。文章終於在《山東日報》上刊登出來了。這期間,由他組織起草的十幾篇文章被省級以上報刊、電台采用,取得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

1978年,34歲的孔繁森風華正茂。作為地委宣傳部副部長,他是聊城地區縣處級幹部中最年輕的一個。

這一天,他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了辦公室。打水、掃地、擦桌子,正準備整理一篇稿件的時候,宣傳部長推門而入:“小孔啊,組織部找你有事,讓你去一趟。”宣傳部辦公室離組織部不遠。“組織部找會有什麼事?前幾天,曾聽人們說起要派幹部援藏,莫非是讓我……”他一邊走一邊想心事,不由地加快了步伐。

果然,組織部找他談話正是派幹部援藏的事。他二話沒說,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援助西藏,到西藏日喀則地區擔任宣傳部副部長的任務。

這天晚上,這位山東大漢第一次失眠了。

“西藏,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又是民族地方,風俗習慣也不同,在那裏搞工作比山東要難得多。……”

“老母親年近八旬,生活起居需要人照顧;愛人體弱多病,不能幹重家務活;3個孩子還太小,最大的才8歲,經濟上也有困難。……”

“山東發展迅猛,西藏仍還落後。論條件,在山東好得多,況且這次援藏又是平調;論出成績,在山東更有機會;論生活,在山東有完整的家,去西藏獨自一人。……”

“這事還沒有和家人說,還不知道母親、妻兒老小願意不願意?……”

就這樣,孔繁森細細地琢磨了一整夜。

“孔繁森要去西藏工作”的消息不徑而走。‘西藏那地方太艱苦。一天就是好幾年,職務也沒動一下,不值得……”一些好心人這樣說。還有的幹脆給他出主意:“向組織說出你的實際困難,組織會體諒你的難處的。”“你母親已年近八旬,一隻腳已踏進了墳墓,你就不要去了。”親戚們搬出了他的老母,想以此打消他去西藏的念頭。

這些,孔繁森早已想過了,但忠孝不能兩全啊!正因為西藏落後,才需要我們去援助啊!

“人活著不能隻為自己,組織安排我去西藏,我就一定要去。”一向服從組織安排的孔繁森堅決而果斷。

他怕老母親知道後拖“後腿”,就先做通了妻子、女兒的工作,讓她們暫且不要告訴老母親。他整理好進藏的行裝,做著進藏的前期準備工作。他找來了西藏自治區行政圖,還找來了大量關於西藏經濟、政治、文化、人物風情等方麵的書籍資料,並細心研讀,同時也做好了吃苦和幹一番事業的思想準備。

臨行那天,地直機關的人排著長長的隊伍為他送行,地委書記和他並肩走在一起,親自把他送上車。他老母親得知後由家人攙扶著也趕來了,哭得鼻涕一把淚一把,還說:“繁森,你走了,誰來照顧我呀!”此刻的孔繁森理解送行人們的心情,也理解老人的心情,可他一句話也沒說,便踏上了西去的征程。

西藏,對於剛剛踏上這片土地的人都是那樣陌生,嚴酷的自然環境對誰都是那樣公平。孔繁森一行乘坐的汽車行駛到唐古拉山東麵時,出了故障,被迫停在了“五道梁”。此地海拔較高,氣候異常惡劣。當地人有一句順口溜:“到了五道梁,不是喊爹就叫娘。”對於首次進藏的孔繁森一行三人來說,對高原氣候更加難以適應。強烈的高山反應和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使兩位同行的幹部處於半昏迷狀態,孔繁森也感到極度虛弱,頭痛、胸悶、氣喘、惡心等症狀一齊向他襲來。此處離前方的食宿站還有1公裏的路程。雖然孔繁森對青藏高原惡劣的氣候早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但眼前唐古拉山的“下馬威”,還是使他多少有些始料不及。

怎麼辦呢?如果不能找到氧氣,盡快離開此地,兩位幹部就會有生命危險。孔繁森咬緊牙關,拚盡自己的全部氣力,一步步把兩人背到食宿站。接著他又四處奔波,尋找氧氣袋,給兩人輸了氧氣,這才使兩人脫離了生命危險。

曆盡艱辛,終於到了拉薩。一下車,孔繁森就被舉世矚目的布達拉宮深深地吸引住了。

“布達拉宮被譽為世界屋脊明珠,是一座工程浩大、氣勢磅礴的古建築群。始建於公元7世紀吐蕃王鬆讚幹布時期,後經擴建才形成今日的規模,最高處相對高度超過115.4米,是西藏最大的古代高層建築。布達拉宮是藏族勞動人民的一個偉大創造,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同時也是藏漢民族團結、文化交流的曆史見證。……”

聽著導遊小姐的介紹,孔繁森一下子愛上了西藏這塊神秘的土地了。好客的藏族群眾、樸實的西藏幹部,給孔繁森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從這一天開始,孔繁森與藏族群眾結下了不解之緣。

盡管組織部的同誌一再勸孔繁森在拉薩多玩幾天,但為了盡快投入工作,他沒住幾天就趕往日喀則報到。

日喀則地委組織部的同誌看到孔繁森比較年輕,身體也較好,就臨時改變了讓他任地區宣傳部副部長的決定。接待孔繁森的同誌試探性地問道:“你到岡巴縣任縣委副書記,怎麼樣?”

孔繁森心裏清楚,自己盡管沒有到過崗巴縣,但那裏的條件肯定比日喀則差多了。山東派他來時,明確宣布來這裏任日喀則地區宣傳部副部長。他完全有理由拒絕接受去崗巴的決定,但他想:既然組織部這樣決定,肯定有道理,縣裏更需要人。“行”!孔繁森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崗巴縣地處偏僻,自然條件異常艱苦,平均海拔高達4650米,比日喀則整整高出1000米。

一到岡巴縣,頭痛、惡心、呼吸困難等高山反應就無情地折磨著孔繁森,但他還是充滿了信心:“隻要別人能生活和工作,我也一定能生活和工作。”憑著頑強的意誌和堅定的信念,孔繁森很快就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克服了高山反應,不久又學會了騎馬,僅用1個半月的時間就跑遍了崗巴縣的每一個角落,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為以後縣裏各項工作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天,孔繁森像往常一樣,騎著馬準備下鄉考察。山路崎嶇難行。翻過一座山粱,正要下坡,一不小心,他從馬上摔了下來,當即昏迷不醒,摔成了腦震蕩。當地群眾發現後,找來擔架,抬著他走了30多公裏的山路,才把他送到醫院。

當他睜開雙眼,著到周圍群眾深情關注、焦急期盼的目光時,他的視線一下子模糊了。……蒼龍鄉是崗巴縣最貧困的鄉。孔繁森就任以來,一心想改變蒼龍人民的貧窮生活。在那裏,他一蹲點就是幾個月。他常常和蒼龍鄉的老支書格熱騎馬或步行,跑遍了蒼龍鄉的每一個村莊和絕大多數群眾的家。白天,他們走到哪裏就同那裏的群眾一起參加勞動,邊勞動邊詢問群眾的生活和生產等情況;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又同格熱在酥油燈下研究蒼龍的發展規劃。很快,他就同蒼龍的鄉親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蒼龍的鄉親們都說他像個地地道道的蒼龍人。在老人們麵前,他說他是蒼龍人民的兒子。

正因為如此,1989年孔繁森第二次進藏擔任拉薩市副市長期間,一直想去蒼龍看看。他想著看那些曾在自己落馬受傷時成天守護著他的鄉親們,著看那塊熟悉的土地發生了多大的變化。

一個偶然的機會,日喀則地區通知他去那裏開會。孔繁森欣喜若狂,抓緊時間處理完手頭的工作後,迫不及待地趕往日喀則。

會議的最後一天,他的心早已飛向了蒼龍鄉,他仿佛正和格熱書記一起與鄉親們親切地攀談。他告訴司機把車保養好,會議一結束就去蒼龍鄉看望鄉親們。

也許是偶然的巧合,這一天也正是孔繁森老母親90歲的壽辰。孔繁森在山東聊城是有名的大孝子,母親的生日他自然不會忘記。會議一結束,他就直奔郵局,想給母親寄點錢去。到了郵局,一摸腰包,錢已所剩無幾,孔繁森遲疑了:明天就是中秋節,還要去看望鄉親們。一邊是生他養他的老母,一邊是蒼龍鄉的鄉親們,考慮再三,感情的天平再一次傾向了他深深眷戀著的蒼龍鄉的鄉親們。他走出郵局,走進商店,用身上僅有的錢買了一箱月餅和水果。

第二天,正當銀盤似的明月高掛在天空的時候,孔繁森趕到了蒼龍人民中間。他一下車,就直奔格熱書記的家。老支書格熱高興得竟像孩子一樣,兩人互相擁抱在一起。格熱拍著孔繁森的肩膀:“孔書記,可把你給盼來了,你還沒有忘記我們蒼龍人啊!”

不由分說就拉著曾經和自己一個鍋裏吃飯、一個屋裏睡覺的老書記,喜笑顏開,問這問那。孔繁森像到了自已家裏一樣隨便地說:“格熱啊,先給我弄點吃的好嗎?我的肚子可早提意見了。”老支書這才反應過來:“哎呀,真該死!光顧了高興,連飯都忘記做了。”老支書趕書忙招呼愛人做飯。孔繁森忙對格熱的愛人說:

“好年沒吃蒼龍的糌粑,沒喝咱蒼龍的酥油茶了,早就想了,快給我搞點糌粑,打壺酥油茶吧!”格熱和愛人聽到自己久日思念的老書記這麼說,一股熱流湧遍全身。再看著老書記像以前一樣津津有味地吃著糌粑糊糊,喝著酥油茶,格熱對愛人說:“咱們的書記還是過去的那個老樣子,一點都沒有變,隻是臉上多了一些皺紋,頭上多了一些白發。”“那是為咱老百姓操心太多勞累的呀!”

格熱的愛人心疼地說。

鄉親們都聞訊趕來了。孔繁森忙起身和鄉親們打招呼,走到老人們身邊,親切地叫著阿爸、阿媽,問寒問暖,就像見到自己的親人一般親熱。

圓圓的月亮已偏向西天,鄉親們已擠滿了屋子。孔繁森拿出月餅和水果,在明亮的月光下和鄉親們過起了中秋節。大家又說又笑,又唱又跳,。直至深夜才各自離去。

送走了鄉親,回到屋裏,孔繁森又和格熱攀談起來。夜深了,格熱回屋休息了,可孔繁森還伏在桌子上寫著什麼。

當東方出現魚肚白的時候,孔繁森叫醒了司機:“趁鄉親們還沒起來,咱們趕快走吧,不然又要麻煩鄉親們了。”聽到汽車的發動聲,格熱和愛人披衣追了出來,手裏提著兩隻雞:“孔書記,您慢點走呀!把這兩隻雞帶上,回去後補補身子呀。”聽到汽車的發動聲,鄉親們都忙著起床,手捧哈達,端著青稞酒,還有的拿著雞蛋追出了來。但孔繁森的車子卻已走得很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