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7章(1 / 2)

彤雲密布的蒼穹陰鬱了許久,在日暮時分緩緩飄落了一片一片的雪花。

其時距離葉姿離開勉州已經又過去了大半年,這些日子裏她隨著北遼遺民四處逃亡,走遍了許多曾經繁華如今荒涼的城池,有些人在戰火中死去,也有些人在半路上遇到了久別的家人,他們或悲或喜,而她依舊獨自漂泊。

她在勉州停留的日子裏並沒有找到他的墳墓,也有人說亂世中很多人都無處葬身,但葉姿卻因此而相信他或許就在某處,也或許正與她一樣浪跡天涯。

每到一處,她都會向人詢問著關於他的消息。在旁人眼裏,她或許是個因戰亂而神智不清的女人。然而她卻近乎偏執地不願放棄那個念頭,隻要有一個人給予她希望,她都願意相信。

她向很多人打聽有沒有見過那樣一個少年,他有深邃的眼,清瘦的臉,和不能走路的雙腿。

她也曾多次聽說某處有類似的年輕人,但當她滿懷憧憬地奔去尋找時,看到的隻是因戰亂而殘廢了的士兵。

但葉姿還是不願放棄,繼續著自己的征程。

紛紛揚揚的雪花卷亂了天地,葉姿頂著逆向的風在荒原前行。前方迷茫一片,看不清道路,她正不知道應該往哪裏去,忽有寥遠的鍾磬之聲從遠處隱隱傳來。

她茫然四顧,這才發現在那遙遠的東南方向,有一座石塔佇立於風雪之中。望著越來越暗的天色,她便朝著石塔的方向迤邐行去。

風雪一陣緊似一陣,葉姿費盡力氣才走到石塔下,原來此處果然有個古寺。北遼繁華時佛學興盛,隨著戰火的蔓延,許多寺廟都毀於一旦。眼前這間寺廟的外牆亦被煙火熏得焦黑一片,顯然也是飽受戰亂侵襲。葉姿原還在猶豫是否要進去請求暫歇,但聽後方腳步聲急,回頭隻見有一群難民扶老攜幼地從野地而來,想必也是聽到了鍾磬聲便尋至此處。

那些難民衣衫襤褸,在風雪中早已凍得瑟瑟發抖,才一到廟前便迫不及待地上前拍門呼救。過不多時,寺門開了半扇,兩名僧人合手詢問,難民們訴說無處可去的苦楚,僧人見他們可憐,便將寺門打開,讓眾人先進去避一避風雪。

眾人感激之餘一擁而入。葉姿卻踟躕著未曾跟隨而去,一名老年僧人正待關門,望到這女子隻穿著單薄的衣衫,默默倚著牆角站著,以為她不敢入內,便道:“女檀越,廟內有專門的廂房可容難民休息,外麵天寒地凍,你是否要進來躲避風雪?”

葉姿見老僧麵目慈祥,便打消顧慮,向他道了謝之後亦進入了這間古寺。寺廟地方雖不大,但繞過正殿後,葉姿驚訝地發現後院搭建了兩個偌大草棚,裏麵皆是從各處流落在此的難民。有幾名小沙彌正在為眾人送上熱茶,剛剛進來的那群老弱婦孺也已進了草棚之中歇腳。

老年僧人將她送至此處後便去忙碌,她站在草棚一角,望著紛亂飄舞的雪花,聽著各種不同的話語,心緒甚是不寧。

一年即將過去,她不知道自己究竟還能堅持多久,甚至於在這樣的境地間,她對自己的堅持竟起了懷疑。

是不是隻為了一個未了的承諾而製造了虛幻的假象,用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在欺騙自己?

雪花一片一片落下,在地上積起了厚厚一層。

身後的難民們在互相詢問著來自何方,試圖打探家鄉親人的消息。她暫且收拾了一下低落的心情,也一如既往地向人打聽起來,但眾人紛紛表示未曾見過那樣的年輕人,即便是有人說到類似的情形,葉姿在細問之下也會發現與鳳羽有著太多的不同之處。

雖然早已習慣這樣一次次的失望,她還是逐漸沉默下去,抱著雙膝坐在了地上。

一個小沙彌先前正在給另一群人送熱水,此時才得空擠過來,一邊幫著其他僧人分發幹糧,一邊道:“女檀越剛才問起的人姓什麼?”

葉姿一怔,急忙站起道:“他姓蕭。”

“哦,那就不是了。”小沙彌遺憾地搖搖頭,將幹糧遞給了她與身邊的人。

葉姿愕然道:“莫非小師傅見過跟我說的相似的人?”

小沙彌行了個禮道:“我是想到了先前見過的一個人,他不能走路,年紀大約二十出頭,可他不姓蕭,長得也不像你說的那樣。”

葉姿的心懸在半空,一路上她曾憑著別人的隻言片語去尋過很多人,可每一次當有新的消息時,她還是會如此忐忑不安。

她還未及細問,另一名僧人向小沙彌道:“師弟,你說的可是前幾天來過寺廟的那個年輕人?”

“就是他。”小沙彌道,“我還問起他是哪裏人,他卻避而不答。”

葉姿焦急道:“那他叫什麼?住在何處?”

“他隻說自己姓博,住的地方我倒曾路過看到。”小沙彌想了想道,“這個姓氏我從沒聽說過,倒不像是北遼人,也不像是新宋人呢,也不知他是從哪裏流落到了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