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兒子就不一樣了,生性驕橫霸道,好在對皇上還有點孝心,皇後和丞相的勢力也不容小視,再加上出生的時間趕上了,所以理所應當的當上了太子了,如果往幾年,估計太子就是子應的了,這個是後話。這個天龍國的皇帝雖然老邁看起來來也糊裏糊塗的,很多事情都是交給丞相的和幾個兒子去辦,但其實他也不是真的糊塗,隻是表現出來混淆視聽而已。大部分權力也還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不過出於國家穩定繁榮的考慮,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跟皇後和丞相那邊起衝突的,一般也就睜一隻閉一隻眼,當然最大的問題是放在太子身上,隻要太子凡事不要做得太過分,有失體統或有辱國體,他還是不會隨便廢除這個太子的。做皇上的深明權衡各方勢力的道理,所以有時做個糊塗皇上比做那些喜歡張揚風風火火做事的帝皇要好得多。而這個太子,平時在朝廷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很多事情都是一句話的事,占著自己這個強大無比的上官家族,幾乎要把其他人都忽略了,除了這個二弟子應,其他兩兄弟對他來說還構不成威脅,他也時時監視著他們,倒是這個二弟經常入宮陪父皇 ,老討得父皇的歡心,文武雙全,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所不能。
所以太子下了幾次死命令要趁著這個二弟出去遊玩的時候殺了他,還找了江湖上第一大的殺手集團夜宮去完成這項任務,這個子應平時也算很謹慎,但就是有個老毛病,喜歡到處遊玩,到處走走,了解了解民生民情,幫下底下的老百姓。經常能把最底層的情況彙報給他的父皇,這也是他父皇更加喜愛他的一點,生為統治一國的領袖就要知道百姓是立國的根本,隻有他們生活好了,國家才能強大起來,這跟星月跟他說國以民為本是一樣的,隻是說的不夠簡潔。不過了解民情隻是他微服私訪其中的一個目的,還有一個就是每個青年人都會犯的,俗話說人不風流枉少年,對於這樣一個英俊不凡文武雙全的人更不用說了,他走遍大江南北,看遍美女才子,吃遍各地美食,反正能發掘的都發掘的差不多,有時甚至還喬裝打扮到另外兩個大國那邊遊玩,了解那邊各方麵的情況,雖然三個國家之間也有經常往來,但更多的時候也是為了利益而打戰,分分和和,打來打去,受苦的還是老百姓,子應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王爺,他也不喜歡百姓受苦,很多時候他都到其他國家去了解具體的情況,能和就和避免更多的犧牲。但是天下大亂,打戰是必然的。
這就像我們這邊古代的三國時代,大家爾虞我詐打來打去,有時又裝成好朋友一樣互相聯姻,有時又撕破臉皮拚個你死我活,有時又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的相安無事。一切歸根到底還是利益。而在封建社會裏最大的利益莫過於土地。三個國家實力相當但是各有優勢,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兩敗俱傷,鄰近的還有很多的小國,他們有時也趁著大國混亂開戰的時候,趁火打劫,占領大國的地盤,等到大國打完戰,又來攻打他們,這時他們又聯合其他大國。來對抗這個大國,來來往往都是這幾個套路,要是放在今天,很像遊戲裏的情節。打來打去都有點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