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9章(2 / 3)

李太太見她這樣,也不由地安慰道,“年輕人的事你也別管太多了,明星什麼的也不一定……。”

君太太見她們說得投機,也不插話,隻從包裏拉出懷表來看了看。

李太太見她看表,奇怪道,“怎麼了?你今天有事?”

“煜城一會兒會回來。”君太太答道。

李太太恍然,笑道,“難怪。那我們今天,就不多打擾了……。”說著便起身,剩下兩位也都跟著要離開。

君太太抱歉地笑笑,起身送客。

君家,是港城的老牌富豪家庭。外界一直傳說,他們家是滿清皇室後裔,正兒八經地該姓愛新覺羅。不過如今皇室後裔滿天飛,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但君家還是與後來才漸漸冒出來的香港富豪們有些不同。在香港,不是你有錢就能得到這個圈子的認同。這個圈子似乎天生更願意接納貴族。所謂的貴族,是有源遠流長的曆史和精神傳世,追溯回去有著讓人驚歎與敬佩的故事。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傳統,從根本上區分了暴發戶家庭。而君家,就是典型的貴族。

如今在香港,這樣的貴族大多都沒落,空有聲名在外,內裏卻掏空,要權沒權,要錢沒錢。而君家,仍然是個例外。君家子息曆來就不多,從君煜城往上數三代,都是單傳。他的太爺爺是替君家打下江山的第一代人。可是在民族危機爆發之時,卻像那個時代的很多民族企業家一樣,捐出了大半身家用於抗日衛國。此後再次白手起家,創下了君家家業的根基。到了君煜城這裏,已經是第四代了。人人都道富不過三代,道君家該沒落了吧。沒想到又出了個君煜城,生生扭轉了眾人的想法。

君家的外堂是用來接待客人的,富麗堂皇,主廳是一排白色歐式建築,有花園,草坪,噴泉池,遊泳池……總之一切俗不可耐的富人該有的,全都有了。

但是真正君家人居住的地方,卻在更裏麵,君宅稱為內堂。一溜的中國古代園林式建築,古色古香,獨具匠心。

君夫人正在給去世的丈夫上香,傭人柳媽服侍在一旁。

“少爺回來了嗎?”君夫人插上香,問道。

“今天少爺去了珠海,從那邊的分公司回來,也許會慢一點。”

君夫人看了看壁鍾,道,“煜城向來守時,可以上菜了。”

“哎。”柳媽應聲退了下去。

君煜城從小就不喜歡這座宅子,總覺得它太過冰冷。在他很小的時候就一個人住一棟樓,父母住的樓雖然離他不是很遠,但也要走一段路程。久而久之,他有什麼事也不願再找他們。長大後更是很少再回來這裏,當然本來工作也很忙,倒不是故意找的借口。隻是他每月回來看兩次母親,是雷打不動的。

今日是個意外,母親突然讓他回家一趟,他隻好迅速地安排好工作趕了回來。

一進飯廳他就看見桌上豐盛的菜式,五花八門,玲瓏精致,都是他愛吃的。君煜城一看,心中一暖。母親就是這樣,無論他何時回來,總有他最喜歡吃的菜。

“母親呢?”君煜城拖下西裝,交給管家何叔。

何叔笑得見牙不見眼,“夫人在給先生上香呢!”

君煜城點點頭,了然道,“嗯,我去找她。”

“回來了。”君太太娘家姓劉,她本名劉維珍,娘家是上流社會出了名的書香世家,收藏世家。她在德國留學的時候結識了君煜城的父親,倆人家世相當,秉性相投,郎才女貌,結婚生子便無比順理成章。婚後又有了一個聰明絕頂,乖巧懂事的兒子,讓人羨慕不已。隻是好景不長,君先生在君煜城十五歲時突發腦溢血死亡,從此君太太以一己之力支撐起公司、家裏,把他們唯一的兒子拉扯長大,卻始終守節不另嫁。兒子長大後更是放手把公司悉數交給他,自己守著偌大的宅子,過起了悠閑的富太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