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贖還是毀滅?這似乎是上帝給他的子民出的一道永恒的難題,然而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所以如今的納粹越來越瘋狂了,一步一步的走向深淵。身處於這樣一個瘋狂地國度裏,夏清猗如履薄冰。
星期天,陽光明媚,微風暖暖的拂過,夏清猗準備出去采購一些生活用品便約上了貝琳達一起上街了,而鄭姍姍依舊泡在實驗室裏。
走在街上,行人來來往很是熱鬧。因為是周末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出門上街,這些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夏清猗看著一張張笑臉不禁心情也變得很愉悅,臉上也露出來笑臉。
貝琳達見到清猗心情這麼好,看著周圍的行人想了想還是開口道,“你別僅僅看到現在的德國是什麼樣子,四年前的它還是破敗不堪,我們連飯都吃不飽,每天都有人餓死。”
1937年的德國經濟相比一戰剛剛結束之時已經恢複了不少,正如貝琳達所說“至少我們現在能吃飽飯了,不會餓死。”
“這都多虧了元首,他讓我們德國重新站了起來,活的有尊嚴,現在沒有哪個國家敢再欺負我們了。”一提起希特勒,貝琳達臉上充滿了敬仰與崇拜。
也許,對現在的德國人來說希特勒就是他們的信仰,無論是軍人還是普通百姓都無比狂熱的崇拜著他,這個該變了德國命運的人。清猗對此沒有發表任何的看法,畢竟她不是德國人,無法感同身受。
“你不知道那是我們過的是怎麼樣的生活,在元首上台之前那時我的全部記憶就是一個詞--饑餓。我們全家一共五口人中隻有父親一個人工作,而他竟然一共失業了7年半的時間!那時我們全家每個星期能夠從政府得到7馬克的救濟,長期吃不飽肚子。當時全德國至少有半數人口受到大失業的波及。德國人已經活不下去了。我們全家能夠買得起的食品就是數量很少的土豆和麵包。我的母親就把土豆煮得稀爛後搗成泥,然後拌上鹽,讓我們抹在麵包上吃,就像今天在麵包上抹果醬和黃油那樣。”貝琳達輕輕的講述著那段艱難的歲月。
的確,夏清猗確實無法理解,感同身受,雖然中國這些年裏也並不富足,普通民眾的生活很艱辛,但是夏清猗的父親是政府高官,家裏條件自然差不到哪裏去。
清猗知道一戰之後的《凡爾賽和約》給德國人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而《凡爾賽條約》使德國失去了大量領土和海外殖民地,經濟和政治實力受到極大削弱。德國軍備發展受到嚴格限製,並且得付巨額的戰爭賠款。
然而1929年到1931年世紀範圍內德經濟危機席卷而來,德國無疑雪上加霜,民眾生活更加艱難,政府無作為,希特勒和納粹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執政。走上了曆史的舞台,改變著德國的命運。
撕毀《凡爾賽和約》這一舉動在所有德國人心中那更加是一個英雄般的行為了,希特勒上台後讓德國的經濟快速複蘇,他讓民眾有工作能夠吃飽飯,讓德國人活得有尊嚴,讓所有德國人都看到希望,這個小個子的人改變著德國的命運。就像人在瀕臨絕境之際有人伸出援手一樣,希特勒向德意誌伸出了手。
當然最直接的經濟目標是減少失業率,其成效簡直是德國版******,在解決失業的同時,希特勒政府努力加強社會福利措施,什麼社會保險製度,提高國民的社會福利,擴大職工的有薪休假製度,改善工作環境等等等等能上馬的全上馬。靠種種手段,人民非但不厭惡這種獨裁統治,反而覺得這是一個“討人喜歡的”獨裁。
也沒有在意清猗的沉默,貝琳達喋喋不休的在講著希特勒的豐功偉績。告訴清猗元首究竟怎樣拯救了這個國家。
看著眼前貝琳達崇拜虔誠的眼神,清猗不知道說什麼好,總不能告訴她就是你們所無比崇拜的元首將來會發動世界大戰把整個國家拖到戰爭的深淵。那樣估計會被當成瘋子,而且侮辱詆毀元首會死的很難看。
即使後世對於希特勒的評價大多是貶義的,什麼戰爭狂人,瘋子之類的,但是依然改變不了在這段曆史中,他確實在一定程度拯救了德國,給德國人帶來希望。究竟這是救贖還是毀滅,雖然他帶來希望卻一步步把德國帶入戰爭的深淵,戰後的德國更是滿目瘡痍,一片廢墟。希特勒救贖了德意誌更是差一點毀滅了這個民族。夏清猗不禁的思考著。
“對了聽說元首今天要在國會大廈前演講,我們去看看吧?”貝琳達又繼續興奮地提議道。
“我有些胃疼,想要先回去了。”清猗找了個理由拒絕了,後世記載希特勒的演講很是具有煽動性,萬一被洗腦了怎麼辦,她囧囧的想著,自己也被這個想法雷到了,反正她又不是德國人,也沒德國人那麼狂熱。
“好吧,那你先回去吧,好好休息。”貝琳達沒有繼續勸說,一個人興致勃勃的去了國會大廈接受洗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