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虛無 第五章一層希望(1 / 2)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眾生為棋子。

秦天望著麵前的兩人雙目閃爍,神色堅毅,總有一天我會立於這九天之上看看這天地間是否存在真正的聖人。

書院極為清幽依山旁水而建,用耳靜聽能聆聽到山穀流水之歌,鳥獸蟲魚之樂,特別是那一顆顆杏樹不知為何不受寒冬困擾獨自綠襯枝頭分外的醒目,不過此刻在場的學子都沒有閑情逸致來品味這學院景致,具是一臉的緊張望著那繩索之內的單調景致,有股說不出的感覺,神色各異。

書院乃是孔子著書立說之地,當初孔子在杏樹下講學授業,於是莊子便寫了一篇寓言,寓言的大概是說孔子到處聚徒授業,每到一處就在杏林裏講學。休息的時候,就坐在杏壇之上。

後來人們就根據莊子的這則寓言,把“杏壇”稱作孔子講學的地方,也泛指聚眾講學的場所。

後來,人們在曲阜孔廟大成殿前為之築壇、建亭、書碑、植杏。

於是至孔子飛升之後各地學院皆種杏樹,關於孔子與杏樹的古樹也由此流傳於天下間受到世人的尊敬。

二位考官就在一顆巨大的杏樹之前矗立,聽聞這顆杏樹乃是這嶽山書院第一任的校長親手所種年月悠久,每逢遇到佳作之時便會搖頭晃腦如同活物,所以陳縣的人皆是尊稱這顆杏樹為神樹。

神樹下立著一座半人高的銅香爐,耳環精美,四足鼎立,給人以承載萬物之感,三支粗大的香正冒著青煙直衝雲霄。

銅香爐之前便是考場,繩索隔斷,木蓋草輔甚是簡陋。

最深處有一尊孔子立像,孔子立像之下是較小方位的便是各大儒門代表人物,有四位亞聖孟子,荀子,顏子,曾子,子思,表示聖人持道杜絕舞弊之氣。

又在四位亞聖之下還有各大對儒門做出巨大貢獻的儒門大家,不過大多人秦天卻是認不得的。

畢竟這個世界不同與之前的藍星還是有些許不同的,至少那些儒門大家秦天也僅有聖人和亞聖認識罷了,其他人都是兩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

秦天觀望著遠處供奉聖人的房屋,沒有傳說中的金光閃耀,沒有宏偉的氣勢,沒有迫人的壓力,但是卻總有一種心安寧靜的感覺。

秦天隱隱感覺或許正是這一股力量才將這漫天風雪遮蔽吧!若是讓秦天來一句,必定是“此間必有蹊蹺”。

忽然,一陣微風吹過,縣令恭敬的彎下腰,隻彎半身,高喊:“拜聖人!”

所有人俱是一驚,愣了一下,方才猛然醒悟,趕忙彎腰行禮參拜。

書院院長也站了出來,卻是彎了全身,整個後脊都彎了下去,遠處望去卻是像一張弓,高喊:“拜亞聖!”

眾人再鞠躬。

“拜眾賢!”

書院院長和縣令同時高呼出聲,眾人隨即行第三拜。

接著書院院長開始宣告考場紀律,嚴苛考試風氣,正人族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