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淫魔重出(3 / 3)

當韓印端著一臉溫和笑容走進來時,原本座無虛席吵鬧的教室即刻安靜下來,他微微頷首,禮貌地衝學生們示意了一下,走上講台。

他把手上的筆記本電腦規矩地放到身前講桌上;打開,按下電源鍵;繼而摘下腕上的手表,輕放到講桌的右上角;接著從衣兜裏掏出手機,與手表同一水平線地擺到講桌左上角;然後脫掉外套,掛到教室門邊的衣鉤上;再然後,他邊走回講台,邊解開襯衫袖口,將兩隻袖子分別向上挽了兩道……有條不紊地做完習慣性課前準備動作,韓印才從講桌上的粉筆盒中抽出一支粉筆,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一行標題。熟悉他講課風格的學生們都知道,這恐怕是他一堂課中要寫的僅有的幾個字。

韓印搓搓手,拍掉手上的粉筆灰,走下講台,靠近學生的座位。他喜歡與學生們近距離地交流,這樣他可以直接地、清晰地觀察到學生們的情感反饋。他的聲音也一如往日地沉穩親和:“同學們都知道,常規的辦案手段主要是圍繞犯罪人來展開,但對我們這門專業來說,被害人與犯罪人的剖繪同樣重要。我們今天就來講行為科學分析中非常重要,也是首要環節的‘被害人研究’。

“先前我們學習過,判斷連環犯罪有三個要素:犯罪手法、犯罪特征以及被害人選擇。這說明‘被害人研究’是一個串案的重要指標。比如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找到案件的共同點或者交集之處——也許是被害人性別和年齡段大致相同,也許是五官或者發型等外在條件相像,或者他們共同參與了某個事件,又或者是不經意間曾經在同一個地點出現過,類似公交車站、地鐵站、圖書館等地方……總之,通過研究被害人,可以有效地串聯案件的先後背景、相互聯係、偵查方向,等等。

“而它對於行為科學分析更加重要的意義是,當我們完全洞悉了受害人的特征,再結合我們所學的理論進行歸納與總結,就可以大致推斷出犯罪人的年齡範圍、外在條件、精神狀況、婚姻狀況、智商情況,乃至心理動機,等等。

“我們就先從被害人年齡構成這一方麵來深入理解一下:假設我們要解決一起針對女性目標的連環強奸殺人案,該係列案件中被害人的年齡構成跨度非常大,從十幾歲到五六十歲都有,總結以往,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推論:這是針對‘整個女性群體’的報複或者幻想的犯罪;如果是另一種情況,整個作案跨越數年,而被害人的年齡似乎在隨著凶手的成熟而增長,這也可以得出與上麵差不多的推論——凶手的幻想對象是‘整個女性群體’,沒有具體的人選;如果跨越數年作案,但被害人的年齡始終相差不大,這則說明案件屬於代償犯罪,被害人有可能是某一特定人選的替代品;還有如果我們在梳理整個案件時,發現被害人大多是老年人,或者是作案時間靠前的幾起較年邁,這則相對反映出凶手的年齡和閱曆都處於不成熟階段,很有可能係青少年作案……當然,由上麵的推論我們還可以做一些延伸,比如:凶手可能受過女性虐待,感情屢遭挫折,與女性交流困難,既懼怕又幻想女性,等等。”

丁零零。

韓印講解正酣,突然聽到身後傳來一聲手機短信提示音,便趕緊衝學生們道聲抱歉,返身走到講桌前,拿起手機想要將手機調到振動模式,順便掃了眼屏幕上的短信內容:知道這個時候你在上課,有你喜歡的案子,速來冶礦市!

冶礦市?難道那起著名的懸案要重啟了?韓印心裏咯噔一下,頓時無法再淡定了。如果從社會和人性的角度,他當然希望那樣的案子從未發生,但是從行為分析、犯罪心理研究的專業角度來說,那絕對是非常有價值的案例,而且韓印在心裏曆數國內發生過的多起懸案,“冶礦市連環強奸殺人案”絕對是他最想挑戰的!

韓印看了看表,離下課還有一段時間,他斟酌了一下,衝麵前的學生們抱歉地微笑道:“我知道同學們很期待接下來的案例討論,但今天要和大家說聲抱歉了,因為有件正在發生的案子需要解決,所以……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