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衛氏春秋(一)(1 / 1)

衛兵是學衛生防疫專業的,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

衛兵的老父親曾官至軍區後勤部參謀長,共和國少將。

衛兵擔任軍區後勤部衛生局少校科長時,曾作為我軍建軍有史以來唯一一位防化專業的軍官被選派到美國西點軍校進修兩年。

按說衛兵有著身為將軍老爹的這棵大樹的依靠,又勤奮肯幹,在部隊幹到退休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1998年已經是副師職的衛兵卻提出來從部隊轉業,到地方自謀職業。

這一下整個軍區後勤部都一片嘩然。

其實,衛兵並沒有像某些不明底細的人猜測的那樣腦袋出問題了;而是衛兵和弟弟衛民看到了一個機會,一個既能把家族一些來路不太光彩的錢給洗白,又能大賺一筆的一個絕好的機會!

當時滬市警備區後勤部有一個醫藥研究所,而這個研究所同時也有地方企業的營業執照。

此時恰逢部隊按照上級的命令要將全部副業交給地方,

於是這個研究所就麵臨改製問題。

這個研究所全稱叫五環生物醫藥研究所(有限公司),名下有幾個規格的抗腫瘤、抗病毒類的生物藥幹擾素和白介素已經獲得批文。

而衛民就在這家研究所當研究員。

要說僅僅是一個衛民還不能讓衛兵下這麼大的決心停止自己的軍旅生涯。

還有兩個人對衛兵的決定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一個是衛民的妻子李麗,她當時是市藥品監督管理所的一名科長。

另一位就是李麗的父親、衛民的嶽父,剛剛卸任市衛生局副局長。

開始時,這兩個人跟衛民一起做衛兵的工作並不是想讓衛兵從部隊裏出來經營企業,而是他們知道衛兵手裏有錢,想拉衛兵入股把五環生物給接過來。

但衛兵跟他們交談過後,經過跟自己父親的一番商談,衛兵否決了他們還要拉別人入股的方案,提出來由衛兵來當大股東,跟衛兵一起來經營這個五環生物。

就這樣,衛氏兄弟用了七百八十萬整體買下五環生物。

有了李麗和李麗父親的助力,五環生物改製為長盛基因製藥有限公司。

衛氏兄弟是希望能將公司經營的長盛不衰。

衛氏兄弟接手後又投入了將近六千萬建設生產車間。

從接手五環生物到通過藥監管理部門的現場生產核查、發放生產許可證,衛氏兄弟隻用了一年半的時間。

這不可謂不是當年全國新藥投產的最快速度。

功勞最大的當然是李麗和他的父親。

正常情況下,買一個藥廠,從建設廠房、安裝設備再將新藥投產,最後通過有關部門是生產驗收,至少得三年。

這還是得一路綠燈的情況下。

藥品這個東西應該是我們國家控製最嚴的日常用品。

藥廠的每一個經營管理環節都在國家的藥政法規控製之下。

可想而知,就是相關部門的審批手續那就得跑多少個。

長盛基因投產後,那時候的衛氏兄弟還算是團結。根據兩個人的能力和特長,衛兵和衛民對公司的業務各有分工。

衛民是“南藥”畢業的,正經的製藥專業科班出身。對企業經營管理方麵,日常事務以衛民為主,他是總經理;再說衛民在這個廠子裏待了十多年,熟悉每一個溝溝岔岔。

而衛兵抓大事,擔任董事長。衛兵的工作重點就是搞好社會關係,尤其是軍隊醫院那些藥品采購渠道的關係。

衛氏兄弟用了三年時間把公司的幾款產品給鋪了出去。

衛兵主攻部隊這條線,通過衛氏父子在部隊後勤係統的人脈,很快將產品打了進去。

雖然部隊對藥品的需求沒有地方用量大,但是部隊的需求穩定,每年上千萬的采購款從不拖欠。

而衛民的老婆和嶽父幫著他鋪長三角這一帶的地方醫院,每年也給長盛基因帶來上億元的營業收入。

就這樣,衛氏兄弟的長盛基因開始在sh的醫藥界有了點兒小名氣。

衛家兄弟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衛兵和衛民各有變化。

衛兵好色,有了錢以後,把老婆換了。

衛民和李麗兩口子好擺闊,不但把單位的福利房換成了江邊的別墅,把車換成了加長版的林肯不說,每次坐飛機出行,還非頭等艙不坐;住酒店非行政套房不可。

這兄弟倆兒的所作所為,把生活一向古板的衛老爺子給氣得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