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新型材料(1 / 1)

辛安一直讓老傅關注國際上新材料科技的發展,他覺得pvc已經快到了生命的周期了,現在需要有新的材料技術來做儲備。

他甚至強迫老傅到美國和歐洲去考察,不帶回來讓他滿意的結果,就不許回來。

老傅出去轉悠了兩個月,確實給他帶回來一個成果,是北愛爾蘭的一位華裔科學家,叫李思維。

李思維的專家團隊開發了一種高分子叫聚丙烯的材料。而這種材料已經被美日等國家開始在醫學、軍事等領域應用。

國內在藥品包裝、假體生產等醫用方麵已經開始使用這種聚丙烯材料。

隻是,因為國外技術壟斷的原因,聚丙烯原料需要從國外進口、

辛安在跟老傅私下裏談完後,決定跟李思維合作。

以技術入股的形式,跟李思維合作成立top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在浦東外高橋附近,辛安找到了一個已停產多年、但可以改造的化工廠。

辛安經過跟新區管委會談判,整體收購這家化工廠。

這是辛安以個人名義在sh投資的第一家實體企業,所以,新區管委會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

幾乎所有的改造和開工手續,都是由新區管委會服務局一手給辦的。

為了防止給大sh造成汙染,同時,也是為了盡快通過環保和消防的驗收,辛安沒有將聚丙烯的原料都在sh生產,而是提供技術,委托“遼化”生產半成品原料。

再將半成品原料運到sh的工廠,進行最後的合成和加工。

對於李思維,辛安仍然是物盡其用,一直等到第一罐成品料成功投產後,才放他走。

“top化工”的聚丙烯材料一經問世,國外進口的聚丙烯價格就由8000元一公斤,降到5000元一公斤。

而“top化工”的聚丙烯的生產成本每公斤不足800元。

這種新型材料的價格和利潤之高,讓辛安都感到咂舌。

隨後的半年內,依托李思維的技術,辛安的長期戰略合作單位,沈陽化工所就為“top化工”開發了二十餘種以聚丙烯為材料的特種產品。

“top化工”逐漸形成自己的產品鏈條,開始不限於生產聚丙烯原料,在sh青浦和閔行連續參股和並購兩家下遊材料生產商,將大量新型聚丙烯材料製品,廣泛的應用於醫藥、食品、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

三年以後,top化工成功在上交所的創業板上市。

對於材料領域的布局,辛安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他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但是目前他的能力就這麼大;再貪大,他就會消化不良,甚至會被噎死、脹死。

辛安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能力很強、很有智慧的人;他倒是覺得自己是一個比較勤奮,也能吃苦的人。

所以,麵對壓力他也有難以承受的時候,但是,更多的他是去尋找和探索一條新的道路。

在新的一年裏,他一直不斷地告誡自己要穩一穩,把擴張的腳步再收一收。

雖然他讚同jk和韓之喬的觀點,但是他畢竟不是jk和韓之喬,已經在商場上浸淫多年,在政商兩界有著豐富的經驗和人脈資源。

辛安一直覺得去年收購的三家企業有著很多的幸運的成分和投機取巧的成分在裏麵。

這非常不符合他做人和做企業的原則。

但是,他也非常敬佩韓之喬這樣的能撬動政商資源並獲得巨額利益的大手筆投資,隻是,辛安覺得自己學不來,也沒有那個本事和魄力。

或許有朝一日自己也會變成商業大鱷,但是,辛安覺得他自己現在就是資本界的一個小魚兒。

一條“小魚”在沒有變成大魚之前,最該做的就是想辦法讓自己變大。

辛安現在就是想把手上的幾家公司給做實,讓這幾家“小魚”變成股市的新銳。

所以,辛安在新的一年裏沒有過多去參與王力和徐冰跟進的擬投項目,而是讓他們自己去評估投資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