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坊州有個人叫王懷智,顯慶初年死了。

他的母親孫氏和弟弟懷善、懷表還都活著。

到了顯慶四年六月,雍州高陵有一個人,忘了他什麼名字,死了七天了,背上已經腐爛又蘇醒過來,(民間傳說的還陽)說:“我在地下見到了懷智,他被任命為太山錄事。”

懷智讓他代寫,自己口述的一封書信,還對他說:“你雖然到了死的時候,現在我得空放你回家,順便替我拿這封信到坊州,找到我家,告訴我母親說:‘懷智現在是太山錄事,幸好還是平安健康。隻是家中曾借寺廟的木頭做門,這既然是功德之物,就應該早早還給寺廟。懷善快要死了,你不應在他那兒久住,快點供經像救助。不然恐怕沒有救助的機會了。”

這人死而複生後,就帶著書信特意送到他家。

所說的家事,無不暗暗符合。

到了第三天,懷善暴死。全州道家、俗家聽說了這件事,都開始增加修建功德的

事。

這是鄜州勳衛侯智純說的事。

【原文】唐坊州人上柱國(上柱國三字原空缺,據陳校本補,上柱國是自春秋起為軍事武裝的高級統帥。)王懷智,顯慶初年。其母孫氏,及弟懷善、懷表並存。至四年六月,雍州高陵,有一人失其姓名,死經七日,背上已爛而蘇,雲:“在地下見懷智,見任太山錄事。”遣此人執筆,口授為書,謂之曰:“汝雖合死,今方便放汝歸家,宜為我持此書至坊州。訪我家,白我母雲:‘懷智今為太山錄事,幸蒙安太。但家中曾貸寺家木作門,此既功德物,早償之。懷善將死,不合久住。速作經像求助,不然,恐無濟理。’”此人既蘇,即齎書特送其舍。所謂家事,無不暗合。至三日,懷善暴死。合州道俗聞者,莫不增修功德。鄜州人勳衛侯智純說之。(出《法苑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