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書李迥秀,一向和清禪寺靈貞很友好。

迥秀死了幾年,靈貞忽然看見兩個小吏,拿著符咒追他,後來就逼迫他上路(冥界的路?),靈貞奄奄一息最後死去。

到前麵一個地方,很象官府,不一會兒有請靈貞進去拜見。

他看見一個人穿著紅衣服,上麵有白色花紋。

靈貞自己疑心命不該死,穿朱衣的人說:“弟子錯追你,高僧該回去。”

命令從前的小吏送他回去,想要尋找來時的路,小吏說:“這裏不可以去,應當另找向北走的路吧。”

就另往北走,路很荒涼,靈貞很不高興。

大約走了幾十裏路,又到一個府城,府上很華麗,門吏上前大聲說:“正好讓你們去見將軍。”

就領引靈貞進去,看見一個穿紫衣的人,在那裏辦公事,年齡相貌跟李公很相似,對靈貞說:“貞公從哪兒遠來?”靈貞才知道正是李公。

李公便請靈貞上來台階,敘說平素舊事,臨別握手說:“想要和高僧談家事,又不忍說出。”說著就流下淚來。

靈貞堅持讓他說,李公就說:“弟子的兒孫,將要斷絕了,不再有什麼辦法了,可告訴季友等人,四季享奠,盡力達到豐富清潔的程度,同時給我寫一部《法華經》,這是我所希望的。”

李迥秀就揮淚訣別,靈貞就蘇醒了,把看見的事全都告訴了迥季的兒子們和季友,他們一向非常有人的本性,就給李迥秀擺設齋飯、寫經書。

隻有齋損發怒說:“妖僧荒誕,想要誣玷我的祖先吧。”

以後竟然和權梁山等人謀反被殺,他的兄弟也逃跑了,最終李迥秀沒有後代了。

【原文】尚書李迥秀,素與清禪寺僧靈貞厚善。迥秀卒數年,靈貞忽見兩吏,齎符追之,遂逼促就路,奄然而卒。前至一處,若官曹中。須臾延謁,一人朱衣銀章,靈貞自疑命當未死。朱衣曰:“弟子誤相追,闍梨當還。”命敕前吏送去。欲取舊路,吏曰:“此乃不可往,當別取北路耳。”乃別北行,路甚荒塞,靈頗不懌。可行數十裏,又至一府城,府甚麗。門吏前嗬雲:“可方便見將軍。”即引入,見一人紫衣,據廳事,年貌與李公相類,謂曰:“貞公那得遠來?”靈貞乃知正是。因延升階,敘及平舊。臨別握手曰:“欲與闍梨論及家事,所不忍言。”遂忽見淚下。靈貞固請之,乃曰:“弟子血祀將絕,無複奈何。可報季友等,四時享奠,勤致豐潔。兼為寫《法華經》一部,是所望也。”即揮涕訣。靈貞遂蘇,具以所見告。諸子及季友,素有至性焉,為設齋及寫經。唯齋損獨怒曰:“妖僧妄誕,欲誣玷先靈耳!”其後竟與權梁山等謀反伏誅,兄弟流竄,竟無種嗣矣。(出《廣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