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泰年中,牛爽被任命為廬州別駕。

他將要去上任,他有個乳母騎驢被腳鐙子(掛在鞍子兩旁供腳登的東西,多用銅鐵製成。)磨破了大腿,一年多了生了瘡也沒好。

一天早上,苦於腿瘡的搔癢,就抓撓幾下,瘡象個蟲子的形狀,忽然有幾隻蟬從瘡中飛出來,停在庭院中的樹上哀叫到晚上。

家中讓巫師卜算這事,有個女巫,很精通神鬼之道,巫師對著樹咄咄訓斥,人們問她,她回答說:“看見一個鬼,穿戴著黑色衣帽,站在樹枝上。用手指著蟬傳過話來:‘東堂下麵,是我居住的地方,供奉我就能得到福報,欺負我就會有禍降臨到三個女兒身上。’

女巫又說:“黑衣人是灶神。”

牛爽不信,用網捉住蟬殺死了它,趕走了巫師。

後來一年多沒有變故,牛爽有三個女兒在閨房中,夏天月夜關門在家,牛爽忽然發覺前床有一具很大的屍體,白衣覆蓋僵臥在床。

牛爽非常害怕,偷偷告訴了他的妻子。

妻子見了也很害怕,牛爽曾保存一把寶劍,偷偷拿出來刺殺鬼。

劃的一聲被裏發出大聲驚叫,等點亮燈火鬼就消失了。

可是閨中長女的腰已經斷了,血流滿地,牛爽驚訝悲痛,舉足失措。

一家大小亂哭,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以後半年,夜裏昏暗,牛爽掌燈在屋子的西南角,剛剛就寢,心中一動有了警覺,看見以前的鬼又在床上。

牛爽神迷不清,又揮劍刺殺。

閨閣中混亂喧嘩,次女又腰斷了。

全家驚惶失措,議論的人讓牛爽搬家。

鬼神不能跟它爭勝,牛爽始終不變。

第二年鬼又出現了,殺死了三女兒。

親友們強行給他搬了家。牛爽也染病死了,果然象蟬說的那樣。

後來有個華山道士褚乘霞善於驅除鬼,一向同牛爽友善,聽說了這事就來到了這個州郡,這個郡的人以為這個宅子不吉利,要廢掉它。

褚乘霞到了這裏單獨進去,設壇守護。

那天晚上,聽到裏邊雷霆大作,搜索交戰。

等到天亮,廢掉屋子,拔掉樹木。

道士告訴州郡,讓用鐵鍬挖開堂下一丈多深,找到一座古墳,墓銘寫道:“卓女墓。”

道士說,剛到半夜有甲兵和他戰鬥,鬼敗而潰散。

一會兒有個女子,年齡約二十左右,叩謝說她是卓女。

乘霞責怪她,她回答說:“不是我的過錯,命運如此,恰好該牛爽和女兒命到頭了,並且不修德行而蠻橫欺詐,自然該這樣。”

乘霞就遷走了她的墳,宅子後來就不再凶了。

【原文】永泰中,牛爽授廬州別駕。將之任,有乳母乘驢,為鐙研破股,歲餘,瘡不差。一旦苦瘡癢,抑搔之,若蟲行狀。忽有數蟬,從瘡中飛出,集庭樹,悲鳴竟夕。家人命巫卜之,有女巫頗通神鬼,巫至。向樹嗬之,咄咄語。(“語”原作“人”,據明鈔本改。)詰之,答:見一鬼黑衣冠,據枝間,以手指蟬以導,其詞曰:“東堂下,餘所處。享我致福,欺我致禍及三女。”巫又言,黑衣者灶神耳。爽不信之,網蟬殺之,逐巫者。後歲餘,無異變。爽有三女,在閨房。夏月夜褰闈,爽忽覺前床有一長大屍,白衾覆而僵臥。爽大怖,私語其妻,妻見甚懾。爽嚐畜寶劍,潛取擊之,劃然而內驚叫。及燭,失其鬼,而閨中長女腰斷矣,流血滿地,爽驚慟失據。大小亂哭,莫知其由。既後半年,夜晦冥,爽列燈於奧,方寢心動,驚覺。又見前鬼在床,爽神迷,倉卒複刎之,斷去。閨中亂喧,次女又斷腰矣。舉家惶振,議者令爽徙居,明鬼神不可與競,爽終不改。明年又見,卒殺三女。而親友強徙之他第,爽抱疾亦卒,果如蟬言。後有華嶽道士褚乘霞,善驅除,素與爽善,聞之而來。郡以是宅凶,廢之。霞至獨入,結壇守。其日暮,內聞雷霆,搜索及明,發屋拔木。道士告郡,命鍬鍤,發堂下丈餘,得古墳,銘曰“卓女墳”。道士說,宵中,初有甲兵與霞戰,鬼敗而潰散。須臾,有一女子,年二十許,叩頭謝,言是卓女郎。霞讓之,答曰:“非某過也,宿命有素。值爽及女命盡,且不修德,而強梁誣欺,自當爾。”乘霞遂徙其墳,宅後不複凶矣。(出《通幽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