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晝是許州官吏,村莊在扶溝。
永泰二年的春天,清明回家,想到伯梁河去。
路旁有座墳墓,離大道約二十步,那上麵沒草,是牧童遊戲的場所。
這天晚上,李晝忽然看見墳上有洞穴,有磨盤大小,還有火光。
李晝很詫異,下馬登上墳墓。(多大的墳塚?馬都能上去)
看見五個女子身穿華麗的衣服,按五個方位坐著縫補,低著頭湊近燈光,孜孜不停。
李晝嗬叱了一聲,五個燭光都滅了,五個女子也消失了。
他很害怕,上馬就逃。
還沒走到大道上,五個火把光從墳裏出來追趕李晝。(鬼火還會追人?)
最後跑不掉,用馬鞭揮打,被火燒著了,走了十裏,才到伯梁河。
有人來了,燈火才滅。
第二天看馬尾巴被燒沒了,大腿和小腿也燒傷了。
從此後就把這個墳看成五女塚,現在還保存在那裏。
【原文】李晝為許州吏,莊在扶溝。永泰二年春,因清明歸,欲至泊梁河。先是路旁有塚,去路約二十步,其上無草,牧童所戲。其夜,李晝忽見塚上有穴,大如盤,兼有火光。晝異之,下馬躋塚焉。見五女子,衣華服,依五方,坐而紉針。俱低頭就燭,矻矻不歇。晝叱之一聲,五燭皆滅,五女亦失所在。晝恐,上馬而走。未上大路,五炬火從塚出,逐晝。晝走不能脫,以鞭揮拂,為火所爇。近行十裏。方達伯梁河,有人至,方滅。明日,看馬尾被燒盡,及股脛亦燒損。自後遂目此為五女塚,今存焉。(出《博異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