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山,山峰大都險峻秀挺,山岩峽穀連綿不絕。
有個大岩壁直立著有幾千仞高,雜草樹木糾纏連接著,雲霧籠罩著,岩壁的下麵有很細微的小路。
行人走到這裏,忽然向上麵飛去飛出樹梢,象白日升仙一樣,人就沒有了。
象這樣的人漸漸地就多得記不過來,從這裏南北往來的人,把這裏叫作仙穀。
當時有那喜歡學道的人,不遠千裏來到這裏,在岩壁附近洗浴幹淨,以便到這裏升仙,站在這個樹林的下麵,沒有不飛上去的。
恰好有這麼一天,有個聰明的人對別人說:“這一定是妖怪,不是成仙之道。”於是把石頭係在身上,牽著一條狗進入那岩穀,狗又飛去。
這樣就知道了是妖邪怪物在用氣吸物。
於是派人到附近的山鄉裏,招募幾百個少年人,帶著兵器,拿著大棒。
先放火燒那些雜草,並砍伐竹子和樹木,到了山邊觀看,遠遠地看見一個東西,有幾十丈長,高高低低時隱時現,垂著頭往下望。
等到再漸漸地走到近處才看清是一條大蟒蛇。
於是命令少年們一邊打著鼓一邊跳著射擊,然後又砍又刺,可是大蟒口張開有一尺多長,還想害人。
隻是力量敵不住眾人的力量,很久才死去,它吞吃的人骨與別的獸類的骨骸,堆積在左右兩旁象小山包一樣。
還有一件事有一人在外行走,掉到深穀的澗流中去,沒有出路,饑餓得認為自己死定了,又看到身邊有很多龜蛇,一早一晚伸出頭頸向著東方,那人因而也伏在地上學習龜蛇的動作,就不再覺得饑餓了,身體更加輕快行動也方便多了,能登上山岩陡壁,幾年後,試著抬起手臂,身上一用勁,就跳得超過山澗之上,就能夠回家,臉上的顏色使人看了很喜歡,而且比從前更聰慧。
回到家裏吃了糧食和蔬菜類,一百天後就恢複了他原來的樣子。
【原文】天門山,山多峻秀,岩穀逶邐。有大岩壁直上數千仞,草木交連,雲霧擁蔽。其下有逕途微細,行人往,忽然上飛而出林表,若升仙,遂絕世。如此者漸不可勝紀,往來南北,號為仙穀。時有樂於道者,不遠千裏而來,洗浴岩畔,以來升仙,在(“在”字原缺,據明抄本補。)此林下,無不飛去。會一夕,有智能者謂他人曰:“此必妖怪,非是仙道。”因以石自係,而牽一犬入其穀,犬複飛去,然知是妖邪之氣以噏之。乃遣近山鄉裏,募年少者數百人,執兵器,持大棒。而先縱火燒其草,及伐竹木,至山畔觀之,遙見一物,長數十丈,高下隱隱,垂頭下望。及更漸逼,乃一大蟒蛇。於是命少年鼓躍擊射,然後斫刺。而口張尺餘,尚欲害人,力不加眾,久乃卒。其所吞人骨與他獸之骸,積(“積”原作“稍”,據明抄本改。)在左右如阜焉。又有人出行,墜深泉澗者,無出路。饑餓分死,左右見龜蛇甚多,朝暮引頸向東方,人因伏地學之,遂不複饑。體加輕便,能登岩岸。數年後,試竦身舉臂,遂超出澗上,即得還家。顏色悅懌,頗更黠慧勝故。還食穀,啖滋味,百餘日中,複其本質。(出《博物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