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年拾遺》上說:“方丈山之東有一個龍場,方圓一千裏,龍皮龍骨堆積如山,布散一百多頃。”

《述異記》:“晉寧縣有一個龍葬洲。老人們講,龍在這個洲上蛻骨,那水裏至今還多有龍骨。考察那裏的山嶺峰巒,凡是能興雲雨的地方,都有龍骨。有的深,有的淺,大多在土裏邊。齒、角、尾、足,都很像。大的幾十丈,有的粗滿十圍;小的才一二尺,有的三四寸,體形都具備。曾經借采取的機會見過。”

《論衡》說:“蟬在肚子裏生長發育,破開背爬出來,一定要借著雨天來蛻變,就像蛇蛻皮一樣。”近來蒲洲有一個人家拆草屋,在梁棟上得到一根龍骨,長一丈左右,什麼部位都很完備。

【原文】《王子年拾遺》曰:方丈山東有龍場,地方千裏,龍皮骨如山阜,布散百餘頃。《述異記》:“晉寧縣有龍葬洲。父老雲,龍蛻骨於此洲,其水今猶多龍骨。按山阜岡岫,能興雲雨者。皆有龍骨。或深或淺,多在土中。齒角尾足,宛然皆具。大者數十丈,或盈十圍。小者才一二尺,或三四寸。體皆具焉。嚐因采取見之。”《論衡》雲:“蟬生於腹育(“育”字原空缺。據陳校本補),開背而出,必因雨而蛻,如(“如”原作“而”。據明抄本、許本改)蛇之蛻皮雲。”近蒲洲人家,拆草屋,於棟上得龍骨長一丈許,宛然皆具。(出《感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