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曲靈龜池,在襄陽縣東北三裏,遍學寺的東麵(現在不知道有沒有了)。

古城在從前有個興業寺,現在合並到遍學寺的範圍。

唐代景龍元年有個陳留人阮氏,寄居在襄陽,拿出錢來做善事,在這個廟的東院建造正堂廟宇。

當時天旱,水池都幹涸,就想把原來的池子擴大挖掘麵積,並且再往下深挖一下,突然就象下了一場大暴雨,水池(水瞬間就滿了)幾乎都溢出來了,原來是一隻大烏龜,高好幾尺,象半張床那麼大,在池邊行走(這麼大的龜,得有多少年了?)。

在場的人都吃驚地大叫起來,這是烏龜就又躍回池中(估計是這些人打擾龜仙人睡覺了!)。

廟裏有個叫靈岫的和尚說:院子裏有塊折斷的石碑,上麵寫的是興業寺碑,碑文是梁國的散騎常侍庾元威撰寫的。

那個碑上留傳下來的文字說,這個廟裏有一隻靈龜,三尺五寸長,冬天潛藏,春天出現,經曆的年頭多了,還能能隨著眾人到堂上來,按時吃東西(這麼大的龜原來是興業寺的高級寵物)。

刺史安陸人王照也多次遇見過這隻龜。

那塊損壞了的碑因為及時地扶好又豎了起來,現在仍保存在遍學寺的東院。

阮氏修建的廟堂,以及院子裏佛塔前麵的那個水池還在,深五尺,周長二十步。

(九曲靈龜池,這名字肯定有什麼傳說!)

【原文】九曲靈龜池,在襄陽縣東北三裏遍學寺東。古城舊有興業寺,今並入遍學寺。唐景龍元年有陳留阮氏,寓居襄陽,舍財,於此寺東院,創造堂宇。時歲旱池涸,即掘廣深之,急暴雨池溢,乃是一大龜,高數尺,如半張床大,岸側而行。眾即驚呼,龜遂躍入池中。寺僧靈岫雲,院有折碑,雲興業寺碑。碑文梁散騎常侍庾元威撰,其文可傳者雲,此寺有靈龜一頭,長三尺五寸,冬潛春現,多曆年所;隨眾上堂,應時而食。刺史安陸王照頻遇此龜,其壞碑因即扶豎,今在遍學寺東院。阮氏所修寺堂,庭中浮屠前,池見在,深五尺,方二十步。(出《襄淝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