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化年末,嘉興有一老百姓家生了個男孩,背上有紅色的紋身就像幾道血縷子(嬰兒身上多少都有點胎記),隱隱約像是‘吉昌’兩個字。

於是家裏人就用這兩個字當小孩的乳名。

後來好幾個月以後,村民挖地,挖到一個青石板,上麵也刻著字:‘吉昌’

石板下麵有個窯洞,裏麵有數百錠的銀子,而且都刻有吉昌兩個字,幾十個鄉民就開始哄搶,吉昌的父親也在其中,就說:“我孩子身上有吉昌,這(銀子)上麵也是他的名字。”

他想都拿走(據為己有),但是眾人不願意(撿錢的好事怎麼能隨便讓給別人呢?),就讓他多拿了不少!最後拿完了,十戶有五六戶後來就暴富了,剩下搶銀子的人不是生病,就是有官司纏身,還有的因為生意搬家的,都各自花費(銀子)完了,(或者是家敗了?天上確實不會掉餡餅啊!撿到手的銀子也會跑!)

有一個人很有見識,就說:“這肯定是上天賜給那個小孩的銀子,不是我們的東西(拿了會招致災禍)”於是就都還給了吉昌的父親。

其他人也效仿這個人,把家裏所有的銀子都給了吉昌的父親,從此這幾家人才平安無事。

那個吉昌小孩兒,現在還在(吃奶中),也不知道後來怎麼樣了!

【原文】成化末,嘉興民家生男,背有紅紋如血縷,隱隱是吉昌二字。

其家因以兒乳名。

後數月,村民發地,得青石板上有字,曰:“吉昌”。

版下窖有銀數百錠,每錠亦各鑿吉昌字。

鄉民數十爭取之,兒父亦在,曰:“吾兒身有吉昌字,且其名也!”

欲盡得之,眾不從,特讓其多,取殆。

十巳五六家遂大富,餘人得者,疾病官訟纏綿不巳,或以貿遷,亦自消耗。

一人頗有識,曰:“此誠天付彼兒!非吾物也!”舉而歸之。

其它亦從之,罄所有畀兒父,由是數家得無恙。

兒今猶在繈褓中,未卜其後如何也。

《誌怪錄》 (明)

祝允明